文史專家也有井底之蛙
文章來源: 息於目-好於心-候於手2021-08-27 11:18:51

近日在網上瀏覽時,偶然看見一則新浪舊聞(登載於2015年01月12日金陵晚報),題目是“十二生肖風水球無收藏價值”。文章說,“南京文史專家袁曉國告訴記者,所謂的“十二生肖風水球”基本上全是仿古製品,根本無收藏價值。這些假古玩正是通過所謂的“藝術加工”後,由現代用品搖身一變流入市場的,成本充其量不過十幾元而已。”此語同期亦被中國許多網站諸如中國網、人民網、中國經濟網及東方財富網等迅速刊登,一刹那間,古代曾經存在的富有人文曆史的“十二生肖球”被打入“地獄”。

雖然中國市場上也確實存在著如該文章所說的現象,“大家心知肚明——現在的古玩攤假貨橫行,但平時有空逛逛小攤倒也是一種樂趣,花上點小錢圖個開心也未嚐不可。但地攤市場天黑路險,買家還要謹慎行事”, 但本人認為這不等於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中國古代留下的十二生肖球老物件。我不清楚這個文史專家的專業背景如何,對十二生肖這個傳統的民俗文化的認知又有多少,但就我收藏有一個屬於明代的黃花梨雕刻出的十二生肖球這個事實來說,可以不武斷地講,這個文史專家也定是“一隻井底之蛙”,因為他至少是孤陋寡聞而坐井觀天了。

也許正因為是這個文史專家的否定,加上中國媒體的大肆渲染,使得我之前有機會在一次本地的網拍上可以撿漏,僅僅以‘白菜價“就拿下我現在擁有的這隻明代黃花梨十二生肖小球(下圖)。

黃花梨十二生肖球(圖中所示小繩乃我係上,便於把玩)

也許有網友會問,你憑什麽說你這個十二生肖球是明代的?我判斷它年齡可達明代基於下列原因。

  1. 木雕材質:判斷是黃花梨(雖因年代久遠,那特有的香味如今已蕩然無存)。如是現代的廉價仿品,是不可能采用這種昂貴木材的,因為成本不允許;
  2. 表麵包漿:這個十二生肖球表麵包漿濃厚、自然,透著一股滑熟可喜,幽光沉靜而溫存的舊氣,如果沒有幾百年的沉澱就達不到這樣的狀態;
  3. 動物紋飾:各個動物的形狀都被雕刻得非常精細、栩栩如生。光看那龍頭的雕刻形狀,就瓷器上明代龍紋的特點所知,就應該屬於明代的龍紋雕刻;
  4. 名家留名:在一次不經意的把玩中,發現原本以為是表麵的一處微小損傷,現在在放大鏡下觀察原來是“春波”二字。經查,“春波”是明代中後期的中國工藝大家、雕刻家江福生的字號。

帶有“春波”刻款的木雕工藝品,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著一件,是件筆筒。如今在海外又找到了一件有“春波”刻款的十二生肖小球,江春波先賢如果泉下有知,地下有靈,一定會感到慶幸吧?因為他曾經創作出來的作品在這個世界上不再隻是存有孤品!

順便提一下,因為今年是牛年,故上麵十二生肖球的照片所示部位采取的是牛的那一部分,亦祝各位今年生日是屬本命年的網友們牛年大吉,福星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