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密宗】金剛薩埵之:馬爾巴大師
文章來源: 孔雀羽2022-06-28 06:33:23

馬爾巴大師,

公元1012年出生於西藏南部的落劄縣, 卒於1097年。

十五歲開始向卓彌釋迦意希學習梵文,也學習詩歌、戲劇,後來成為出色的藏梵雙語大譯師。

語言過關了以後,

馬爾巴為了求法先後去過尼泊爾三次, 印度四次。

 

為了到印度學習密法,馬爾巴不惜把所有家產變賣,充作學費。

大家看到了, 求密法不是免費的, 是要供養很多錢的。

到了印度,從那洛巴, 彌勒巴, 智藏等修學密法。

而主要的上師是那洛巴。 所學的密法主要有喜金剛, 密集金剛, 大手印等。 這些都成為以後噶舉派的主要特色。

 

那洛巴出生在孟加拉國的一個婆羅門貴族家庭。

他幼時聰明, 修習印度教經典, 成為一名班智達學者。

因偶然的機會, 閱讀了佛教經典, 產生了極大的信心, 於是出家成為佛教僧人, 法名虛空藏。 並成為那爛陀寺和超岩寺的北門守護者。

 

一提到那爛陀寺和超岩寺, 大家是不是覺得很耳熟?

對了, 我們昨天講了阿底峽尊者, 就是從那裏去西藏的。

阿底峽尊者是超岩寺的首座論主。

所以說起來,阿底峽和那洛巴是同門師兄弟。

隻是阿底峽地位好像要高很多。

當然了, 修習的成就, 並不能從首座論主和北門守護者來判斷。

我隻是有些奇怪, 那時阿底峽尊者早就入藏了, 為什麽馬爾巴還要舍近求遠? 直接去找阿底峽就好了。

 

既然那洛巴和阿底峽是同門師兄弟, 那他們的師父又是誰呢?

他們的師父是帝洛巴。

帝洛巴, 公元988年出生於孟加拉吉大港的一個婆羅門家庭。

他曾經在比哈爾一帶的寺院生活,後來受空行母指示離開。後來在西印度一帶做榨芝麻油工人與在墳墓中坐禪十二年。

 

印度的出家人常常喜歡去屍陀林修行禪定。

屍陀林就是埋死人的墓地。 埋死人的地方本來就嚇人, 中間再坐幾個蓬頭垢麵, 眼眶深陷, 骨瘦如柴的人, 真是嚇死人不償命。

帝洛巴在屍陀林修了十二年後, 就去印度各地尋找上師學習。

據說師從拉瓦巴, 因陀羅菩提, 和龍樹尊者。

後來受金剛總持佛灌頂, 把學得各種瑜伽形成大手印。成為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

 

盡管和龍樹尊者差上幾百年, 又扯上了關係。

可見龍樹尊者在印度佛教界那真是擎天之柱威名遠播。

就連幾百年以後的人個個都要借他的威名。 

唐密的善無畏和金剛智要和他扯上關係, 藏密紅教寧瑪派的蓮華生要和他扯上關係, 白教噶舉派和黃教格魯派(新噶當派)也要和他扯上關係。

誰不和龍樹扯上點關係就在江湖上混不下去。

總的來說,帝洛巴是白教和黃教的共同先祖。

但他好像和蓮華生大士一樣, 有些來曆不明了, 不知道他的傳承又是哪裏來的。 最後成了受金剛總持佛灌頂。

又是從虛空中來, 不見人間傳承。

密宗好像就永遠說不清楚是從哪裏來的。

 

話扯得有點遠了。

馬爾巴回到西藏後,致力於翻譯工作。

他將從印度帶回的梵文經典, 翻譯為藏文, 成為西藏的譯經大師之一。

除了翻譯以外,馬爾巴以在家居士身份教授學生,傳授灌頂密法。

其中以密勒日巴最為傑出, 是馬爾巴的嫡傳弟子。

 

你沒有看錯,藏密噶舉派的開山祖師是一位在家居士。

馬爾巴於公元1097年示寂,世壽八十六。

他直接傳承了印度那洛巴的密法,另辟噶舉派,成為該派的開祖。

噶舉派注重口傳教授。 “噶”是指佛語或師長的言教, “舉”意為傳承, 合起來為口傳,也就是師徒以言語親自傳授繼承。

馬爾巴按照印度密教的風習,在修法時都穿著白色僧裙。

以後這種白色僧裙,成了噶舉派世代相襲的傳統。

後人據此,稱之為白教。
 

有佛弟子大名問:“無為無不為我還是不明白,  敬請師父開示。”

為, 就是有意為之, 是刀斧痕。

不為, 還是有意為之, 還是刀斧痕。

沒有為, 沒有不為。

這和動與不動是一樣的道理。

沒有動, 沒有不動, 動也是不動, 不動並不妨礙動。

這和空與有是一樣的道理。

不是空, 不是有, 空也是有, 有也是空。

 

我這樣講, 我知道你不一定聽得懂。

你一定要參出本來麵目, 才聽得懂我在說什麽。

我絕不是在故弄玄虛玩文字遊戲, 我說的正是在描述本來麵目, 我說的正是第一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