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天下】大乘華嚴之:善財童子
文章來源: 孔雀羽2022-04-26 08:19:41

《華嚴經》第五十二卷以後, 沒有太多好講的。

首先是普賢菩薩花了很多卷的篇幅在講十種這個, 十種那個。 比方說, 十種清靜, 十種智慧, 十種等等等。

這些都是方便。

然後一直到最後, 都是在講善財童子如何求道。

 

善財童子從碰到文殊菩薩開始, 發心求道。

然後周遊四方, 去拜訪名師。

他一共走訪了一百一十五城, 去拜訪善知識, 遇到了彌勒菩薩。

在彌勒菩薩的指引下, 又回到了文殊菩薩處。

最後文殊菩薩指引, 拜見了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為其感動, 說法開示。

 

不但是普賢菩薩被其求道精神感動,

我也深受感動, 真的是為法忘形。

善財童子的求法精神, 個人以為隻有兩個人可以媲美。 一個是同樣周遊天下, 最後六年苦行的世尊。 另一個就是斷臂求法的二祖慧可。

以前啊, 求法是很艱難的。

沒有飛機, 汽車, 火車, 電話, 互聯網, 遍地的圖書館。

全靠行腳。

聽說某某地方有名師, 散盡家財, 千裏而去。

 

杭州天竺子儀心印水月禪師,溫州樂清陳氏子。

初遊方謁鼓山,問曰:“子儀三千裏外遠投法席,今日非時上來,乞師非時淋話。”

山曰:“不可鈍置仁者。”

師曰:“省力處如何?”

山曰:“汝何費力!”

師於此有省。

 

三千裏外遠投法席, 要一年半載才能到, 今人還有幾人能做到?

三千裏外遠投法席, 就得了一句話,“汝何費力!”

可是一句話接引, 就開悟了。

 

善財童子走訪了一百一十五城, 拜見了一百一十五個師父。

那最後結果如何呢?

《華嚴經》沒有給出答案。

可是, 在《五燈會元》中有答案。

 

無著菩薩問曰:“我欲見文殊,何者即是?”

善財曰:“汝發一念心清淨即是。”

無著曰:“我發一念心清淨,為甚麽不見?”

財曰:“是真見文殊。”

 

不見, 就是真見。

明白性不可見, 就是見性。

善財, 明心見性也。

 

文殊一日令善財采藥,曰:“是藥者采將來。”

善財遍觀大地,無不是藥。卻來白曰:“無有不是藥者。”

殊曰:“是藥者采將來。”

善財遂於地上拈一莖草,度與文殊。

文殊接得,呈起示眾曰:“此藥亦能殺人,亦能活人。”

 

善財遍觀大地,無不是藥。

一切相, 無有分別。

為什麽沒有分別?

因為一切相, 無傷自性, 所以沒有分別。

哪怕是各種各樣的相千差萬別, 在性的角度, 沒有分別。

善財, 明心見性也。

 

炯然問:“我們應該從佛的角度去思考對嗎? 佛參的是恒在的東西,眾生參的是有生滅的東西,我們應該換角度了對麽?”

答:“正是如此, 移一步, 換個角度看世界, 看到的就截然不同。”

眾生首先著了我相,

著了我相以後, 看世界就是從我相的角度。

這樣當然就會有厲害得失。

這樣當然就會有分別。

 

而佛明白了本來無相, 自性恒在, 一切無得無失。

這樣自然就會超然於相外。

佛並沒有離開相, 隻是超然相外, 不再被相迷而已。

相能殺人, 也讓世界美麗且充滿生機。

 

相是刀, 刀可以殺人, 也可以活人。

刀隻是刀, 刀沒有對錯。

關鍵是握刀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