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天下】佛頂楞嚴之:望梅止渴
文章來源: 孔雀羽2021-11-08 06:02:03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是從《三國演義》來的。

說的是曹操領兵行軍, 天熱口渴, 又沒有水。

於是曹操對將士們說, 前麵山上有梅林, 到了那裏大家可以盡情吃梅子。 結果大家口水直流, 就不口渴了。

 

其實這個比喻佛陀早用過了。

望梅止渴, 口水從哪裏來?

如果從口中來, 那和梅子就沒關係。

如果從梅子來, 嗬嗬, 根本還沒吃到梅子呢。

如果是因為耳朵聽到了梅子, 為什麽耳朵不出口水?

 

那口水到底從哪裏來?

從相來。

整個過程是, 聽到梅子, 腦子裏出現梅子的形象, 勾起對梅子酸酸的味道的回憶, 於是產生條件反射, 口水就出來了。

一個本來沒有的東西,

就可以讓大家產生這麽多的反應。

 

“望梅止渴”的結局是將士們風塵仆仆趕到那座山時, 發現根本沒有梅子, 但是行軍的目的地到了。

他們被曹操騙了。

他們被不存在的梅子騙了。

“是故當知想陰虛妄, 本非因緣, 非自然性。”

 

佛在《楞嚴經》中,

講了色受想行識,

講了眼耳鼻舌身意,

講了色聲香味觸法,

我就不要一一重複了。 佛陀這一段講得極為囉嗦, 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 要覺而不受。

唉, 我若生在佛陀的時代,

一定建議佛去上個什麽師範學院, 學學怎麽教學, 而且上課前一定要花時間備課, 不能信口開河, 腳踩西瓜皮, 滑到哪裏算哪裏。

幸好那時的學生老實聽話, 好對付。

換了現在這幫兔崽子, 佛一定灰頭土臉, 被轟出教室了。

 

覺本清靜, 受才是無明。

本來是不受的, 非要去受,

不是笨蛋是什麽?

不受的覺, 就是正覺。

一覺就受, 就是錯覺, 笨蛋笨蛋笨蛋!

 

我這一篇文章,

算是回答一下卓君讀了《見明見暗》後的留言。

卓君說:“身體和心為什麽存在?怎麽存在的呢?物質(相)的性在用。”

你的理解有偏差。

相和性是分開的。

 

宇宇君說:“空非無,見非相,悟非有,明非境。”

非常好, 望努力精進。

記住, 參禪一定要自己參破, 要自己完全參透了才行。 隻有這樣才是自己的, 在任何狀況下才都不會迷惑。

網上別人怎麽說的是別人的, 僅供參考。

一定要自己參破, 真正理解。

 

禪意君說:“無我也沒有一切相。”

落於空了。 這樣下去會落入我以前所說的僵屍法。

借用一下上麵宇宇君的話, “空非無。”

相是存在的,

相作為個體是生滅無常,

相作為整體是恒在的。

不能說沒有相。

空不虛, 空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