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燈會元】竹林精舍之 切忌是非
文章來源: 孔雀羽2021-07-07 23:41:56

前兩天上網看新聞。

有一則說, 北大畢業高材生柳智宇放棄了麻省理工大學全額獎學金,來到北京龍泉寺出家。 作者的言語中, 充滿惋惜和不平, 認為柳先生浪費了國家的資源, 沒有回饋國家社會。

我讀了以後, 哭笑不得。難道隻有文盲才可以出家嗎?

人們可能是受電視電影的影響, 以為隻有那些走投無路, 快要餓死街頭, 愚昧無知的人, 才會投身佛門。我告訴你,佛陀是太子出家,西天二十八祖, 也多有王子出家, 比如達摩祖師。

我有六位先我而悟的師兄, 每一位都受過高等教育。與有半師之誼的這位師兄, 更是貨真價實的博士, 現在是一寺住持, 教化一方。

我本人, 比師兄差一點, 碩士畢業。

 

佛教, 與其說是一門宗教, 不如說是一門哲學。釋迦摩尼, 與其說是佛, 不如說是一位老師。佛陀教的, 是宇宙最根本的真理。這個真理, 我們叫它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禮拜佛陀, 決不是盲目的迷信崇拜, 而是弟子對師長發自內心的尊敬。 就像學物理的, 崇拜愛因斯坦, 學音樂的, 崇拜貝多芬。

除了佛陀是自學成才以外, 後世弟子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開悟的。

有時我想,兩千六百年前, 在菩提樹下, 沒有任何前人的教導開示, 佛陀是如何自己悟出來這個宇宙的根本真理的?

不可思議!

 

河中南際山僧一禪師,

僧問:“幸獲親近,乞師指示。”

師曰:“我若指示,即屈著汝。”

曰:“教學人作麽生即是?”

師曰:“切忌是非。”

嗬嗬,僧一禪師說,我如果指示你,給你說法開示,就是害了你。學僧聽不懂,還是求指示。僧一禪師隻好勉為其難地說了四個字。哪四個字?離開兩邊。是非就是兩邊啊。

 

問:“如何是衲僧氣息?”

師曰:“還曾薰著汝也無?”(薰不著啊,因為不相妨)

問:“同類即不問,如何是異類?”

師曰:“要頭斫將去!”(你可以把我的頭砍去,絕不答如何是這樣的問題)

問:“如何是法身主?”

師曰:“不過來。”(沒有)

問:“如何是毗盧師?”

師曰:“不超越。”(沒有)

 

僧一禪師說了半天還是四個字:“切忌是非。”

這個真的是正合我心。我其實很怕是非。我是也不要, 非也不要, 沒事打打字, 吃吃飯, 逛逛街, 睡睡覺。既不要名,也不圖利。哪天一撂筆,連孔雀羽這個馬甲也不要了,從此江湖隻有哥的傳說。

天下本無事,

庸人自擾之。

 

廬山棲賢懷祐禪師,泉州人也。

僧問:“如何是五老峰前事?”

師曰:“萬古千秋。”

曰:“恁麽則成絕嗣去也。”

師曰:“躊躇欲與誰。”

 

同樣是問如何是這樣的問題,懷祐禪師的回答就不同。“萬古千秋。”是無生無死的意思。佛陀在菩提樹下悟到的,不正是無生無死麽?懷祐禪師的回答就如同阿飛的劍,沒有任何的花架子,就一個字,快!比風還快!一劍就隔斷咽喉。

“躊躇欲與誰。”什麽意思呢?空負絕世武功,可惜金鱗難遇。

 

問:“自遠趨風,請師激發。”

師曰:“他不憑時。”(自性恒在,無需激發)

曰:“請師憑時。”

師曰:“我亦不換。”

問:“如何是法法無差?”

師曰:“雪上更加霜。”

上堂:“若會此個事,無有下口處。”

 

 

已經告訴你無生無死了,偏偏還要請師激發。無生無死了,就已經解脫了,還有什麽需要激發?還要激發什麽?莫非還要激發成有生有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