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遊大華府(11)大使館開放日(上)
文章來源: 此岸_彼岸2023-06-21 05:21:18

漫遊大華府(11)大使館開放日(上)

 

化二天時間周遊全世界以體驗環球旅行的樂趣,在華盛頓特區,這不是一個夢。

 

華盛頓特區是一個多文化和諧共融、蓬勃發展、熠熠生輝的城市,全球超過170個國家在這裏設有大使館。每年五月,在這裏舉行名為"環遊世界使館開放日"(Around the World Embassy Tour)或稱為"華盛頓護照日"(Passport DC和"歐盟各國大使館開放日"(59日歐盟成立紀念日後的第一個周六)的文化活動,以加強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一百多個國家,掛燈結彩,載歌載舞,張開雙臂,迎接客人們的到來,沿著DC的大道小街,在這個縮小版的世界地圖上,可以看到成千上萬興致勃勃的遊客穿梭往來,他們自由地到各國使館內做客,與世界各國各地的文化親密接觸。享受著大使館開放日街頭節目表演、展覽、工作坊等文化活動的氛圍。手上的護照和肩上的歐盟紀念日拎包成了問候語,一個微笑告訴你:我剛從中國來,要到英國去。另一位女孩則說她巳去過德法,正在趕往瑞典。

 

華盛頓特區幾乎所有的大使館和大多數大使官邸都在西北部,離國務院不遠。也有一些大使官邸選擇落戶在北弗吉尼亞州的麥克萊恩和馬裏蘭州的郊區,主要在切維蔡斯、貝塞斯達和波托馬克。

 

各國大使館的建築風格都有各自的特色。一些國家占據了20世紀初的豪宅,如葡萄牙、印度、盧森堡、愛爾蘭、希臘、羅馬尼亞、玻利維亞、南非、挪威、梵蒂岡。而其他國家,如土耳其、意大利、科特迪瓦和芬蘭大使館的建築則驚人的現代化。各大使館的建築用多種語言說話,以建築師設計的方式表達自己,這些建築師研究每個國家的傳統以尋找線索。馬來西亞入口的屋頂覆蓋著傳統的紅色瓷磚,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立麵有阿拉伯圖案(裏麵有棕櫚樹和遊牧民的帳篷),加納的外部裝飾著大型的非洲阿丁克拉符號,埃及的入口暗示著法老的墳墓。 瀏覽DC 大使館群就如在參觀一個建築博物館,對建築感興趣的遊客們參考以往評出的DC 最重要的或者是最美的大使館建築名單,在使館開放日會去造訪自已最感興趣的那幾家,常常是大飽眼福,滿載而歸。

 

希臘大使館

 

西班牙大使館

 

印尼大使館

 

芬蘭大使館

 

巴西大使館

 

土耳其大使館

 

古巴大使館

 

以色列大使館

(警備最森嚴的使館,受到相機、運動和聲音傳感器、鋼柵欄、上鎖的大門、警衛室、磚牆和重型鋼纜的保護,可擊退卡車炸彈。)

 

意大利大使館

(俯瞰為正菱形建築,與美國首都華盛頓城區形狀相仿。它於2000年完成,是一件具有強烈曆史參考的當代建築作品。外觀結合了托斯卡納別墅和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宮殿的特點,中庭為藝術展示廳,可通往一個裝飾著大型圖像的自助餐廳。)

 

除建築風格不同之外,一些國家也使用雕像和其他符號作為特別的文化標誌。其中丘吉爾在英國大使館外炫耀他的雪茄和勝利的V是最有名的。人們能認出的還有在挪威官邸前一座王儲Märtha的雕像,印度館前聖雄甘地的雕像,但大多數人對保加利亞和哈薩克斯坦使館前的愛國人物雕像可能就毫無頭緒了。

 

DC 參觀一個個的大使館,你可以感受到國家重要性的排列次序:大國占據了華盛頓一些最宏偉的建築,而許多小國則滿足於簡陋的聯排別墅或租用的辦公室。

 

1989年開業的加拿大大使館坐落在賓夕法尼亞大道上,其突出的地理位置無與倫比,使館建在總統就職典禮路線上並享有國會大廈清晰視野,使館周邊是寬闊的派對空間,用於舉行就職遊行和74日煙花。外交互惠,美國在渥太華國會山附近的著名地點也建了新大使館。

 

與加拿大大使館形成反差的是利比裏亞和烏幹達的大使館位於卡特·巴倫圓形劇場外第16街的改建房屋中。

 

加拿大使館位於DC的黃金地段

 

加拿大使館一角

(特殊的建築結構為公眾提供劇院、電視工作室、藝術畫廊、展廳和屋頂派對空間。立麵有一個大型入口庭院,圓形大廳由12根圓形柱子支撐,每根柱子代表加拿大的一個省或地區。圓形大廳下的任何聲音都會產生強烈的回聲,它已成為加拿大遊客站著唱“O Canada”最喜歡的地方。)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