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戰五百合:形形色色的冷戰
文章來源: 趙大夫話吧2023-03-28 04:56:58

中美俄作為世界舞台的要角,其關係錯綜複雜,它們之間的關係轉變,也導致世界風雲的變幻。現在令人矚目的普習會,無疑就是衝著老美來的。

 

單就中美關係而言,拋開以前的大清和民國不講,總的來說是時戰時和、時冷時熱。開打的時間不長,主要是韓戰,越戰也算一份;大部分是和平,但也是敵對關係,當年改革開放後,有過一段蜜月期,後來則是時敵時友。

 

中國文化和美國不一樣,美國文化的邏輯是需要一個敵人,隻有敵人和利益才能讓他們通力合作。比如美國的獨立戰爭,敵人是英國;西進運動,敵人是印第安人,一戰二戰就不用說了,在那之後還有冷戰。但是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最大的敵人消失了,兩極中的一極消失了,它認為自己成為了普世價值,開始對全世界指手畫腳。無敵真的很寂寞,它失落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2001年9.11的爆發,美國開始將恐怖分子作為敵人。

 

美國是最好戰的國家之一,美國是1776年建國的,在其246年的曆史中,僅獲得了16年的安寧。在這16年中,美國沒有與任何國家爆發戰爭。而當美國麵臨強大的對手時,冷戰也是其常用的戰爭方式。

 

冷戰是相對於熱戰而言的,熱戰,顧名思義,就是用軍隊展開的火力衝突,是槍林彈雨,是土地焦灼,是橫屍遍野,是矛盾發展到不可調和時最為激烈的產物。而冷戰是采用除了熱戰以外的一切手段來打擊對手,包括政治戰、經濟戰、間諜戰、宣傳戰等。

 

所謂的冷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場文化戰和心理戰,這是在靈魂和大腦中的戰爭,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新型戰爭。

 

1.政治戰

 

20世紀甚至被稱為美國的世紀,期間,美國贏得了一戰、二戰、冷戰,逐步建立起以其為主導的世界體係。尤其是在冷戰結束後,其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蘇聯消失後,美國很快就遭到了新目標 – 中國。

                                      

 

                                          

90年代初,美國其實就把目標鎖定到了中國。1993年的銀河號、1996年的台海危機、1999年的轟炸南聯盟使館、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等。如果不是2001年9月11日發生的那一事件,需要中國配合,20幾年前中美就開始對決了。

 

而到了現在,美國國內兩黨極端化嚴重,幾乎所有的議題都沒辦法達成一致,但隻有在麵對中國的時候,兩黨的態度出奇的一致。美國在國際政治方麵跟中國針鋒相對,隻要稍微關注一點國際政治的人都能看得到。上一次兩黨有如此共同目標的時候還是麵對的前蘇聯。

 

2.經濟戰

 

不少人以為中美貿易戰是特朗普上台以後才對中國發起的。但事實上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從改革開放開始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從1980年的薄荷醇、蘑菇罐頭開始,到現在小到螺絲釘大到汽車家電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涉及到了。

 

隻是懂王上台以後把這些東西都搞到明麵上來了,作為一個商人,他大概更喜歡直接一點的手段吧。或者說,他本來是想做一個中興之主的,想要大刀闊斧地做一些變革,但是奈何,國內矛盾太多了,精英人士對他的政策也是處處掣肘。

 

3.間諜戰

 

前一段的氣球事件,中美間諜戰孵出了水麵。

 

其實從中共建國始,美國對中國的間諜活動就沒有中斷過。尤其是美國財大氣粗,除了很多官方派過來的間諜以外,還有很多國人禁不住金錢的誘惑被帶到溝裏。

 

根據法新社2018年的統計,近年來在中國活躍的外國間諜人數仍有11萬多,其中外國國籍的間諜近5萬,中國國籍的間諜近7萬。其中為美國情報機構效力的間諜就多達1萬9千人,而北京、上海與廣州等各大城市,都是這些間諜聚集之地。

 

4.宣傳戰

 

 

清代著名學者龔自珍曾說過: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敵對性宣傳。這個是隱蔽性最高,效果最明顯,投入產出比最大的一種方式。

 

1948年美國信息與教育交流法案在美國國會通過,這個法案又稱為史密斯蒙特凡法案,其中規定要把對外宣傳和國際文化交流結合在一起,國際文化交流作為一種外交手段,向全世界宣傳美國的正麵形象,削弱蘇聯的影響力。

 

美國在二戰還沒有結束的時候,就充分利用無線電廣播、電影、報刊等傳媒手段來影響和改變他國民眾的態度,無論是文化交流還是新聞宣傳,其核心任務都是推銷美國思想。

 

近幾年的宣傳戰效果顯著,在西方主要國家,西人對中國及其中國人的好感程度直線下降。

 

中美關係是個無解的關係,這種對峙已持續很長時間,還將繼續持續下去。過去美方占主導地位,出招較多;隨著雙方實力的變化,以後中方也會陸續出手,直到分出勝負,雙方才能偃旗息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