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策法:軍事接管法,中美麵臨攤牌
文章來源: 趙大夫話吧2022-09-17 06:11:31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以17票讚成、5票反對,表決通過《2022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下一步要送參議院全院審議。

 

台灣總統蔡英文辦公室本周四回應表示,該項法案強化台美安全合作、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及提升台灣國際參與等,有助於多方位促進台美合作夥伴關係。為此對美國表示 "真誠感謝",稱美國 "再次展示了其兩黨對台灣的友誼和支持"。

 

中國外交部周四也對《2022年台灣政策法 》做出回應,認為該法案嚴重違背美方在台灣問題上對中方所作承諾,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幹涉中國內政,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還要求美國停止打“台灣牌”搞“以台製華”,停止推進審議有關法案。稱“中方將視該案進展情況和最終結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1. 關於《台灣政策法》

 

《台灣政策法》全文107頁,公布在參議院網站上,今摘要解讀如下,僅供參考:

 

(1)修訂《台灣關係法》,將向台灣提供的武器從“防禦方式”擴大到“有利於威懾人民解放軍侵略行為”。

 

(2)與台灣建立一個工作組,提出報告,以製定對威脅和解決方案的聯合評估與采購計劃,並確定台灣國防需要的優先次序,以保持對中國侵略的有效威懾。

 

(3)成立“台灣安全援助倡議”,授權在4年內提供45億美元的外國軍事資金撥款,為台灣提供資料、訓練和其他支援,以加速其防禦能力的現代化。

 

(4)與台灣建立全麵的培訓計劃,以提高台灣的防禦能力並增加武裝部隊的互操作性。

 

(5)要求國防部長與台灣建立一個高級別軍事規劃機製,以監督聯合演習計劃,以協調國際軍事教育和訓練援助,並協調采購以滿足突發事件的需求。

 

(6)修訂《對外援助法》,將每年增加的戰爭儲備從2億美元增加到5億美元,以支持台灣的國防。授權總統為台灣建立戰爭儲備,必須每年報告。

 

(7)修訂《對外援助法》,將台灣指定為“主要的非北約盟國”,並為援助台灣和武器出口提供優惠。

 

(8)台灣的民主政府為台灣人民的合法代表,允許聯邦政府與台灣政府的接觸,不得限製聯邦政府官員與台灣政府對口單位的互動。

 

(9)允許台灣官員展示台灣主權象征,包括中華民國國旗。

 

(10)確立對台灣與其他外國政府相當的事實上的外交待遇。指示國務卿就“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進行談判,並相應地調整所有參考資料。要求參議院確認美國駐台灣協會(台北辦事處)主任,並授予該職位的“代表”頭銜。

 

2. 《台灣政策法》參院版本的修改處

 

《台灣政策法》通過的版本修改了一些原本被視為更會刺激北京的具有象征意義的條文,包括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為“台灣駐美代表處”的條文從“授權”改為“國會看法”(Sense of Congress)以及刪除將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改稱“代表”並需要通過參議院批準的文字。另外,在軍備移轉上將台灣直接指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的條文也被修改為“以視同被指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地位來對待台灣”。

 

《台灣政策法》中關於軍援的部分也做出了修改,內容包括透過台灣安全協助倡議(Taiwan Security Assistance Initiative),4年間授權45億美元的對台軍事融資,加速台灣國防能力的現代化;還有一份5年計劃,優先將美國多出的國防資源轉讓至台灣,且第5年再加碼20億美元,形同直接軍援台灣65億美元,且注明是無須償還的援助性融資(grant assistance),等同直接軍援。

 

3. 《台灣政策法》將會帶來什麽?

 

近段時間,在佩羅西訪問台灣事件發生後,中美兩國圍繞著台海問題上的博弈,一直未曾間斷。除了軍事層麵的互相較量外,在政治上,中美兩國也是各顯神通。美國進一步挑釁中國,派遣議員繼續訪台;而中方也在不斷對西方政客,島內政客發動製裁。值得警惕的是,麵對於局勢的愈發白熱化,美國為了贏得勝利,正在衝擊底線。

 

《台灣政策法》的核心目的是提升對台島的“安全防衛”,尋求大幅調整美國對台政策,為島內分裂勢力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同時賦予台島“重要非北約盟友”的地位。一旦該“台灣政策法”得到通過,那麽這將標誌著美國對1979年《與台關係法》的大規模調整。

 

有學者認為該法案是美國對台政策“最清晰的模糊”。也就是距離承認台獨僅隔一層透明的、薄薄的麵紗。

 

透過該法案的信息,我們足以感受到,美國正在力圖將台灣,當成一個國家在對待,當成美國盟友在對待。從政治意義上講,如此嚴重破壞“一中原則”的法案,遠比佩洛西訪台的性質更加嚴重,如果真的得以通過,將會給本就緊張的中美關係帶來更多的變數。從戰略影響上講,美國加強對台軍事援助,無異於和中國正麵對抗,中美兩國在軍事層麵的火藥味,將會直接增加。

 

麵對於這些風險,美國當局和美國國會,不可能不清楚。然而為什麽他們依然要不遺餘力推動這一切的發生呢?其實原因並不難發現。一方麵,美國內部矛盾積蓄,急需轉移民眾注意力。由於俄烏衝突的持續影響,當前全球能源價格,糧食價格依然處於高位運行狀態,而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西方國家正在承受著巨大的通脹壓力。而這種通脹壓力,已經損失慘重。從數據上看,美國連續數月的CPI數據維持在8%以上,連續兩個季度的GDP都是同比下滑,經濟的萎靡,正在加劇民眾的不滿情緒。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惡意炒作台海問題,有很大的嫌疑就是在借助中美博弈的名頭,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

 

而另一方麵,此舉可能是在倒逼中國采用非和平方式解決台海問題。在此次對台政策法案出台後,已經有美國智庫認為,這意味著美國對台戰略正在從過去的“維持現狀和延緩武統”轉變為“激怒中國盡快武統”。而之所以這麽做,核心就在於,美國目前的不安越來越強烈,在中國崛起愈發不可阻擋的當下,美國手裏能夠動用的手段,卻正在變得越來越匱乏。基於這種情況,美國自然隻能動用非常規手段,激怒中國,讓中國不得不進行武統。這樣一來,就給了美國聯合西方盟友製裁中國的理由,重演一場對俄製裁。

 

不可否認的是,麵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中國的回旋餘地確實正在不斷變小。基於這種情況,中方確實有必要做好攤牌的準備,事實也確實如此。當前,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的頻繁軍演,不排除就是在預演武力攻台。而在國際外交上,中國已經團結了聯合國以及大部分國家,明確一個中國的重要原則,確保在動武之後,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依然是支持中國的。總而言之,既然美國想逼中國出手,那中國就提前做好攤牌準備。

 

《台灣政策法》如獲通過,將意味著美國對台灣政治、經濟、外交及軍事等領域的全麵接管,並透過其安排在各個領域的顧問,甚至會主導台灣政府的人事任命。也就是意味著,民選出來的台灣政府行將成為美國的傀儡,類似抗戰時的滿洲國或汪偽政府。

 

難怪原民進黨立委郭正亮評價該法為“軍事接管法”。這對中國政府及中國人的衝擊可想而知。但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該法中有一點隻字不提,那就是:大陸攻台時,美國是否直接出兵?這是其最大的模糊之處。郭正亮委員又評價該法為“不出兵法”。

 

如此大動作刺激中國,美國又不願直接出兵,中國政府最好的解決方案是什麽?

 

這是一張蔡英文近日接見美參訪議員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中華民國國旗和孫中山像,諷刺意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