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事” 是不是等同於“台灣有事”?
文章來源: 趙大夫話吧2022-07-12 06:12:00

前幾天兩大新聞震驚全球,一是英國首相辭職,另一是日本前首相遇刺身亡。拋開英國的事不表,中國人更關心我們鄰居家的事。

 

據報道稱,日本原首相安倍晉三7月8日去世,享年67歲。安倍是在奈良市內進行街頭演說被槍擊。日本時間7月8日上午11點半左右,安倍在奈良市內的路上進行街頭演說時,被男性從背後被槍擊。脖子右側和左胸受傷,被送往醫院。在現場附近,警方控製住男性,以殺人未遂的嫌疑進行了逮捕。

安倍2006年-2007年,2012年-2022年擔任日本首相,合計擔任日本首相的日數達到3188天是日本憲政史上最長的。

消息傳來,華人世界非常震驚,不同區域和層級反應截然不同。

 

1.大陸官方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 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後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日說,中方對這一突發事件感到震驚。

趙立堅在當日例行記者會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安倍前首相曾經為推動中日關係改善發展作出過貢獻。“我們向安倍前首相的家屬表示哀悼和慰問。”

2. 大陸民間

大陸民間對此事件的反應,確切地講,也是多極。不少人有親日情結,無需否認;另有一些人鑒於安倍任內確實做過對中日友好有利的事,加之人死為大,不少人也持同情態度;然而更加無需否認的是,與官方態度不同,更多的人表現出了欣喜之情。

從網上的留言可以看出,表達喜悅之情的人數遠遠多於前兩者。俗話講沒有無源無故的愛,也沒有無源無故的恨。之所以會是這樣,從中日關係的曆史和安倍的近期表現不難發現答案。

 

官方發言人自有他們的局限性,但民間更為直接,無需掩飾。

官方對外公開發言,必須堅持必要的人道主義立場,遵循相應的外交禮儀和政治正確。與此同時,民間自有民間的情感,民間自有民間的判斷。安倍曾經在中日關係上做過貢獻,但他下台後參拜靖國神社、鼓動美日挺台,而且他本來下個月就要去台灣,這些都是事實。

對於一個普通中國人來說,麵對一個多次參拜靖國神社或向靖國神社敬獻祭品的日本政客,麵對一個在台灣問題上直接挑釁中國核心利益的政客,沒有好感是正常的,如果有好感,那說明我們中國人也太善良(糊塗)了吧!

3.台灣官方與民間

之所以把台灣民間與官方放在一塊,是因為,據我的觀察,台灣民間與官方,不分藍綠,反應非常一致。

 

有關安倍中槍的消息迅速傳至台灣,引發極大轟動。一直以來,島內一些媒體和政客對安倍的評價頗高,甚至將其稱為“最親台的日本首相”。

 

安倍是知名的“親台派”,曾多次發表“挺台”言論。此前便有消息傳出,安倍可能在今年7月底李登輝去世兩周年之際“訪台”。另外,島內將會在今年年底進行縣市長選舉,民進黨當局都盼著安倍的訪問能給他們站台打氣。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對於安倍晉三遭受槍擊一事,我們百感交集,祝福他早日康複。”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稱,“祈求安倍前首相平安!”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則感慨“令人震驚!”

隨後,蔡英文也發聲了。她在臉書上稱,她感到“驚訝與不舍”,稱安倍“是台灣最堅定的摯友,常年以來力挺台灣,推動台日關係不遺餘力”,“ 希望安倍前首相能盡速脫離險境。”

 

安倍去世後,台灣大多數媒體的主持和嘉賓都穿上了素色的衣服表示哀悼,更有藍營的嘉賓帶著哭音發表感言。可見安倍前首相是備受台灣各界人民喜愛的友人。

4. “日本有事” 是不是等同於“台灣有事”?

去年12月1日,安倍晉三在台“國策研究院”相關論壇活動演講時提到,“這30年來,中國的軍事費用已經成長42倍,足足比日本高出4倍”。“在未來將近30年期間,中國在經濟及軍事費用方麵,預估每年增加7%,這30年對世界而言是最重要,也充滿危機的時代”。報道稱,談到在台灣問題上“麵臨的挑戰”,安倍晉三竟然聲稱這與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與那國島等“日本領土”、領海所麵臨的“挑釁”沒有兩樣。他放話,“我們必須超前部署,防範中國從空中、海上、海底不斷進行各種軍事挑釁”。

安倍晉三還提到,日本的先島群島、與那國島等離島,離台灣不過100公裏左右而已,“武力侵犯台灣,是對日本國土的重大危險,日本無法容許這類事情發生”。“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可以說是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

從邏輯上講,A等同於B,也就是B等同於A。日本發生如此大的事情,台灣人難免心情不佳。俗話講,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以後台海注定不會太平,台灣人的擔心不無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