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雜談: 看了這些照片,見識了“視死如歸”的真實存在
文章來源: 趙大夫話吧2021-07-01 08:10:04

“七一”不但是黨的生日,也是香港回歸的日子,還是加國的國慶日,是一個很容易對國家、民族產生聯想、感慨的日子。

一般人麵臨死刑時,大多數會渾身癱軟,個別人會大小便失禁。所以執行死刑時,被執行人的褲腳會被綁緊,以防屎尿流出。八十年代嚴打時,記得參加過幾次公審大會,大會結束後,這些人還要在車上遊街,再去刑場。被執行的人,歲數大的,一般都渾身癱軟,需要公安人員幫忙,才能站立行走;但是確有不少年輕人,是麵帶微笑,奔赴刑場的。從這點上說,他們確實是漢子,隻是生錯了時代,否則很可能就是大英雄。

下麵這幾張照片,來自不同時代和群體。如果超越黨派,去看這些人麵對死神時的態度。毫無疑問,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有一種“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氣概。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就是因為我們的民族中,有這樣的視死如歸者大量存在。

 

1.義和團勇士

            

當年的義和團勇士們以大刀、長矛為武器,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毫無畏懼、衝向敵人,打洋人、殺洋人,他們所表現的血性,讓洋大人們震驚。麵對如此有血性、有文化底蘊又人口眾多的民族,他們放棄了徹底征服、瓜分中國的夢想,改為與清政府合作,從而使中國人避免了印第安人和印度人的命運。看著照片中被捕義和團勇士的神態,僅憑此點,義和團運動,功彪史冊。

 

2. 中共第二任總書記瞿秋白臨刑前的照片

                                     

他上身著黑色中式對襟衫,下身穿白布抵膝短褲,黑線襪、黑布鞋,背著兩手、昂首直立,恬淡閑靜之中,流露出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概。 馬鼎盛說,瞿秋白臨刑前寫下了(集)唐人詩,“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窮,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三十六師師長宋希濂說,瞿秋白向軍官掃視了一下,神態自若,緩步從容走出了大門。他坦然的正其衣履,到中山公園涼亭前拍照。有現場記者報道,瞿秋白來到公園,“全園為之寂靜,鳥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見菲菜四碟,美酒一甕,彼獨坐其上,自斟自飲,談笑自若,神色無異”,酒半言道“人之公餘,為小快樂,夜間安眠,為大快樂,辭世長逝,為真快樂”。 隨後,緩步走出中山公園,手持香煙,是神色不變,沿途用俄語唱《國際歌》、《紅軍歌》,到達兩華裏外的羅漢嶺刑場之後,選擇一處墳墓堆上,盤足而坐,微笑的說“此地很好”,並要求劊子手正麵開槍,坦然就義。

 

3. 抗日女傑成本華

                  

                   

日本每日新聞社出版《日本的戰曆》中的圖片注釋如此評價道,“昭和13年(1938年)4月,在中國戰場上俘獲的中國軍隊女戰士成本華,24歲,對於我軍的刑訊,她始終麵露微笑毫無懼色,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國家。”經過考證,成本華烈士隸屬於國軍安徽保安團。

畫報中,成本華站在一幢木質老房子前,4個日本兵圍在她身邊,從不同角度打量著她。現場還有兩名中國人,一位老者身穿深色長衫,雙手攏在袖中,一個高大的小夥子近距離看著成本華,不知是不是成本華的戰友,他的眼神分明比別人更為關切、凝重。

照片中她還保留著作為遊擊隊員的裝束,隻是被卸掉了武裝,雙手交叉昂首挺立。這張照片上的成本華,笑意更加明顯了,真正是將生死置之度外了。猛然見到這樣的女子,很是讓人驚歎:能在虎狼之敵麵前不失自信與威嚴!願英雄不死,民族自強之精神不死!

樊建川是民營企業家、收藏家、建川博物館創建者。樊建川搜集了上百萬張有關中國抗戰的圖片中,成本華的隻有兩張。但在他看來,這是中國抗日戰士麵對侵略者“最完美”的照片。

4.聶曦烈士

                                   

聶曦(1917—1950),福建福州人,曆任國防部史政局總務組組長、東南軍政長官公署總務處交際科科長,上校軍銜。福州解放前夕,他奉吳石之命,完好地保存了一批國民黨的絕密檔案資料,後隨吳石赴台灣。中共華東局女情報員朱楓前往台灣與吳石會麵時,聶曦充當了他們二人之間聯係的信使,台灣工委負責人蔡孝乾叛變之後,聶曦與吳石將軍被捕。1950年6月10日下午,在台北馬場町與吳石、陳寶倉、朱楓一起被殺害,時年33歲。

 

1950年6月10日,吳石、陳寶倉、聶曦、朱堪之四人被特別軍事法庭判處死刑,四烈士在台北馬場町刑場上英勇就義,壯烈犧牲,為統一祖國大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台灣媒體在報紙上報道時,還配發了一張聶曦臨刑前押赴刑場的照片,聶曦身穿白襯衫,下半截紮在軍褲內,腳穿馬鞋,兩手反綁在背後,表情自然,麵露微笑;媒體並報稱“聶曦形象英武,大義凜然,死前毫無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