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惑:我遲來的留學夢
文章來源: 牟山雁2021-02-15 03:38:33

 

留學自然是屬於年輕人的事。而我的留學夢卻萌生在而立之年以後,年近不惑才付諸行動、開始尋夢。

在北大讀研期間,我似乎沒有留學的想法。要不然,不會在第二學期讓英語免修通過。多學一學期肯定對英文考試更有利嘛。

但碩士畢業後,我似乎就朦朦朧朧有了留學的想法;隻是由於忙碌,從未真正提上日程。這樣一來,英文是忘了又學、學了又忘,反複多次。

在畢業後的第9年(1996)初,剛剛將多年發表的論文集結出版並獲升雜誌副總編的我,年近不惑,而心中卻多惑。認認真真地對自己的未來作了一番考慮,最終我做出了令眾多親朋大吃一驚的決定----申請赴美留學,並且說幹就幹。

考托福是第一關。

雖然說550分是不少學校的錄取線,但沒有600分左右是很難被錄取的。於是去上托福班。

最初報的一個班,忘了校名。那老師30來歲,喜歡講他自己的故事,就像現在的我一樣;而且一講就是半天,把教英文的事早忘在了腦後。

又報了杜子華的口語班,覺得學了點東西。但還是俞敏洪的班最好,真正教你怎麽準備。當時新東方的“三駕馬車”已經齊備:俞敏洪教語法、寫作,王強教口語,徐小平做谘詢。

本來覺得托福關很難過,但十月份一考,誤撞了個597分,差點就600了。我鬆了一口氣,托福總算馬馬虎虎過關。

然後是申請學校。

由於自己沒時間攷GRE,隻能申請不要GRE成績而隻要托福的學校。好不容易找到4個,美國3個,加拿大一個。隻是擔心拿不到資助----獎學金或助學金,而沒有資助,就沒辦法留學。因為在那個年代,在中國基本上沒有人能付得起北美昂貴的學費。我雖是副高職稱,月收入隻有100美元。與數千、上萬美金的學費、生活費相比,隻是九牛一毛、杯水車薪。也隻能碰運氣了!當然我也主動給教授寫信,談自己的科研情況、出過的書、和發過的文章。

次年春,收到所申請的美國三個學校中的唯一的一個回複。我居然被錄取為博士生,並且獲得助教金。也就是所謂的“全獎”:學費全免,外加醫療保險和每月1000美元的生活費。後來才得知,我的導師當時有研究、翻譯項目,需要有研究經驗的人加入。

同時被錄取的同學中,有因考了GRE而拿到獎學金的,隻拿錢而不用做任何事。我不眼氣,覺得自己已經夠幸運。同事和親朋都覺得不可思議。有人為我高興,也有人為我擔心。畢竟,我已不是二、三十歲的小年輕了。

最後一關是簽證。

當時美國使館對留學簽證把得相當嚴。沒有獎學金的,即使有財力證明,一般都沒戲;收到免學費而沒有生活費的所謂“半獎”的,大多比較懸;拿到全獎的,也不能保證拿到簽證。不難想見,在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闖過英語關、獎學金申請關,以及焦急等待等一係列努力之後,簽證被拒會是個什麽滋味?

正是懷揣著這種憂慮,我去美國駐華大使館簽證。申請人已排成長隊。出來的人,有的興高采烈,有的愁眉苦臉,成功和失敗都寫在臉上。每一個排隊等待的人,都有點提心吊膽。

輪到我的時候,接待我的是一位有些禿頂的白人。當他翻看我的錄取通知和資助文件時,我似乎聽到了自己的心跳,相當緊張。

“Congratulations!”這是他的第一句話。

我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鎮定片刻以後,我回答,“Thank you very much!”

然後他問我為什麽去美國念中國文學,我說要讀美國博士學位。他又問誰是中國古代最好的作家,我說是莊子。他接著又問,“莊子是那個流派的?”我說是道家。

於是,我過關了。

排在我後麵的人都聽暈了。到了大廳外麵,還有人問我,辦簽證還得攷古代哲學呀?他似乎在跟你大談莊子。

就這樣,我順利拿到赴美簽證。1997年8月中,我負笈美國,開始了我遲來的留學生涯。

後來收到從國內轉來的UBC的錄取通知書,但太晚了,那時我到美囯已經半個月了。

(20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