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日記(36)何處養老?
文章來源: laopika2024-02-25 12:00:27

 第三十九天 今天晚上與幾位剛退休不久的老同事,也是以前的領導一起聚會,飯局約在浦東八佰伴九樓的“禦見淮揚”,既是為我接風也算為我送行了(因為我離返程已不足一個月了)。 


    這家店的裝修風格很古典和高雅,尤其是包房環境非常好,因為我是第一個到,所以趕緊拍了一張照片


    店家的服務和口味都相當好,淮揚菜的特點就是價格合適又好吃,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菜是清蒸膏蟹,太棒了!

   酒杯一端,海闊天空,幾位老朋友是感慨萬分。
   因為我們曾在1998年一起來美國,參加專業技術培訓,隻是他們後來都走了仕途,而我卻沒出息,一條道走到黑:),但由於大家都有孩子在美國留學的經曆,所以疫情前我們經常聚會,如今四年沒見,聊起來更是特別投機。
    馬先生的兒子北大畢業後在沃頓商學院讀完研究生,如今去了香港大學當老師。
    周先生的女兒在波士頓讀完本科(音樂專業),然後去密歇根大學讀了研究生,今年5月,他們夫婦剛來美參加了女兒的畢業典禮,如今女兒又回波士頓去念博士了。
    陳先生的兒子 2008 年與我女兒一起來到 UIUC,隻不過他是讀本科,我女兒是讀研究生。他畢業後在加州找到工作,如今已在那安居樂業。
    黃女士的兒子在美國大學畢業後就找到了工作,是在紐約一家公司做數據庫管理,如今已在新澤西貸款買了套兩室一廳的公寓,去年她和丈夫來探親,還特意一起來馬裏蘭看我,也是相談甚歡。
    朱先生的女兒在紐約大學讀完本科就海歸了,四年的學習經曆不僅讓她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工作,還收獲了愛情,與一位來自北京的紐約同班同學喜結連理。
    雖然他們都比我年輕幾歲,但如今都已退休,現在與孩子也都是聚少離多,空有一份無奈,大家一致的觀點是,孩子大了,都隻能隨他們願,愛怎麽飛就怎麽飛了:)。
    酒過三巡,他們直奔主題,不約而同地問我,將來還會回上海養老嗎?
    麵對老朋友們,我隻能實話實說,截至到目前為止,我依然還是模棱兩可。
    客觀而言,在上海和美國養老,是各有利弊。
    上海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有居住條件不錯的家,有兄弟姐妹們和各種社會關係,有社保和醫療保險,尤其是這次專程考察了泰康養老院後,也覺得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美國環境優美,食品安全,而且有我唯一的女兒,我們相鄰居住,可以相互照應,盡享親情之樂,遇到孩子有閑暇,一家人還隨時可以開展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未來我隻能兩者取其一。所以我還是保持兩邊都可供選擇養老的條件,因為我和太太腿腳還利索,現在疫情過去了,我們也能經常回上海的家看看,等將來七老八十時,若身體不允許兩邊兼顧的時候,再做決定也為時不晚。當然擁有最終決定權的還是太太,無論她做出什麽選擇,我都支持。
     聽了我的一番肺腑之言,他們也是連連點頭,我想:其實未來他們也許會麵對同樣的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