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看《繁花》
文章來源: laopika2024-01-19 13:59:03

    昨天陪太太一起看完了膾炙人口的電視劇《繁花》,那是在元旦後,我們一家子從加拿大魁北克遊玩歸來,我本打算看名博主曉青推薦的《無所畏懼》,可太太說,她上海的閨蜜們都在看《繁花》,所以臨時加塞,追起了此劇,剛開始看了兩集普通話版的,後來發現有滬語版的,更加原汁原味,然後一發不可收拾,我們每天看,每天聊,每天聽裏麵的老歌插曲,感覺阿拉又回到了上世紀熱火朝天的上海灘。


    後來發現,此劇不僅是風靡上海灘,也火了大半個中國,連文學城裏也是人們爭相說《繁花》,說明它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好劇。
   為什麽它會那麽火呢?我分析有以下原因:
1、近幾年國內電視劇大都以主旋律為主,說教的多,尤其不受年輕人喜歡,而《繁花》裏幾乎看不到其它劇中常有的政治色彩(連小說中描述的文革細節都被略去),所以,對於經曆了三年疫情的人們來說,吸引力自然大了。
2、人們喜愛此劇,是因為從中可以看到自己或者父輩當年的生活麵貌,這應該歸功於王家衛的精益求精,那畫麵完全重現了上世紀90年代的場景,黃河路、進賢路、南京路,都曾經留下過我們的足跡,實在是令人浮想聯翩。我外甥元旦在微信朋友圈裏發的心願就是:“願每個朋友今年都能遇到一個爺叔”:),也說明許多年輕人也被阿寶的奮鬥史觸動了。
3、導演、演員的艱苦付出,曆時三年的精心打造,慢工出細活,裏麵包含了許許多多回味無窮的細節。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我看了此劇是感慨良多,歸納如下:
1)、真實 外灘27號辦公室的畫麵,特真實。當年我和汪小姐一樣,在外灘一棟與27號類似的大樓裏工作,同樣是洋人留下的大樓,同樣是老式的電梯,每個樓麵同樣是有一個開水間,同樣是每個員工都戴著副袖套,年輕女同事冬天同樣是戴著半截頭的絨線手套(因為那時沒有空調,洋人留下的熱水汀也早廢了),去外灘的26路電車,上下班高峰是同樣的擁擠(隻是劇裏去除了個2,變成了13路:))。阿寶在西康路工行營業部買股票的場麵,不就是和當年的我一模一樣嗎?我們同樣買的是真空電子股票,隻不過我是在市場冷冷清清時,以低於麵值買的,而阿寶是在市場瘋狂時搶進去買的,有我2020年的舊博文為證 在美體驗買股票和基金》.
2)、金科長一本郵票貫穿了全劇始終,汪小姐從信封上揭郵票的過程與我當年一模一樣,記得我們部門的文書每天要收大量信件,她都會替我剪下郵票,我才得以收藏了不少寶貴的郵票,獲益匪淺。
3)、90年代初,小平南巡,浦東開放,上海灘刮起了一股做生意,當老板的旋風,人人都想變成寶總,我有個朋友就是從在虹口公園門口擺地攤,賣短褲起步,經過幾十年奮鬥,如今也早已成為腰纏萬貫的老總。
    在現實生活中,黃河路上最著名的老板是周正毅,他與老婆一起從開“阿毛燉品”起步,最後成為上海灘的大鱷,詳見我的博文主持人赴宴何以轟動上海灘?》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當年如果我沒有那份旱澇保收的體麵工作,說不定也會下海去拚搏了,但能否成功就隻有天曉得了:)。
4)、我覺得此劇的後半部份不如前半部精彩,有些情節安排顯得牽強附會。但關於股市博弈中,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發財有人跳樓的描述,卻是非常真實的。股市是最能暴露出人性的貪婪,我有個中學同班同學,他當年是讓人羨慕的紅馬甲,就是因為看到有些人靠杠杆透支一夜暴富,結果也想利用自己的優勢,挪用客戶的保證金去博一把,本以為隻需打個時間差就能發財,卻沒想到因為股價暴跌而被迫平倉,導致東窗事發,最後虧得自己單位領導的極力保護,才被免於送進提籃橋(但他是傾家蕩產去賠償了客戶保證金,而且就此被單位開除,給他一生都帶來了陰影)。
5)、導演和演員陣容強大,特別是配角一個個都是大有來頭。
     名導王家衛將90年代的上海灘以30年代的模式拍攝出來,極具特色,鏡頭之美令人歎為觀止。                           
     主演胡歌演的自然,頗有點周潤發出演的許文強感覺;唐嫣把一個聰明伶俐的上海汪小姐演的活靈活現,隻是在劇中的聲調有點喳(似乎用力過度);馬伊俐的玲子好像是本色出演,上海女士作天作地的精明被表現的淋漓盡致;而李李的美令人驚豔。
     劇中主角已經有太多評論,我來說說配角吧,範誌毅等人的表演都備受讚揚,另外一個不起眼的配角就是此劇的證券顧問應健中,我老鄉名博主菲兒在劇評中提到了他的經曆,卻未注意到他在劇中也出現過兩次,而且還有不少台詞,那就是那位站在西康路工行營業部門口的野路子股評家。


     說起來我與他還有過一麵之交,他是中國最早下海的證券人士,且成績斐然,幾十年來在股市裏摸爬滾打,做過證券公司老總,也做過股評家,年近七旬了,至今還在上海第一財經電台裏,每星期六做一檔純滬語《理財應健中》節目,深受廣大聽眾的歡迎,我雖然遠在美國,卻依然會經常去聽這個節目,因為鄉音親切:)。
     最近在《繁花》熱播後,應健中發起上海第一代證券人聚會,上海灘著名股評家賀宛男、左安龍、陳憲以及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老八股中申華電工老總翟建國等名人一起暢談《繁花》觀感,說起那段暴漲暴跌的股市經曆都噓唏不已,1992年11月上證指數從386點漲到1993年2月的1558點,然後一路下跌到1994年的325點,再報複性上漲到當年9月的1078點。股市大起大落,就促成了寶總變回到阿寶,也促成了金美玲老板的破產跳樓!
6)、劇中揭示了上海小市民的特點,例如夜東京裏的F 4,其實很有意思,你講他們是朋友嗎?是的,有感情嗎?也有。但是,30集的前半部分好像又一直在相互算計,那場珍珠耳環引起的精彩吵架戲就是證明(我覺得導演故意沒讓寶總參與其中,也是怕損害他的正麵形象)。
    這其實很像上海人生活圈裏的那些酒肉朋友,平時哄在一起軋鬧猛、喝老酒,似乎彼此不分你我,表麵看上去也都其樂融融,有時也會分享一些美好回憶,但說到底,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會有自己的小九九,甚至於總想占點別人的便宜,撈點好處。所以每個上海人看到此集時,都會發出會意的笑聲,這幕喜劇太有諷刺意義了!
    綜上所述,《繁花》盡管並不完美,但卻是近年來少有的佳作,它引起海內外的轟動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上海觀眾,聽到那朗朗上口的鄉音,看到那麽多真實的畫麵,想不追都難!
   祝大家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