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兒童疫苗?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11-09 18:06:48

      這個周末的英語沙龍,小韓老師給我們提供的話題是“Parents react to vaccine authorization for kids ages 5-11”,

https://www.npr.org/2021/11/03/1052079424/parents-react-to-vaccine-authorization-for-kids-ages-5-11  。

       主持人瑞秋在讓我們輪流朗讀文章後,重點開始討論文章中的核心內容:

       Now, according to a recent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 survey, parents' feelings about vaccinating kids in this age group vary widely. They break down roughly into thirds - 27% of parents are eager to, a third have more of a wait-and-see approach, and 3 in 10 parents say they're a definite, no.

       讀了此文我才知道,原來支持、觀望、反對給兒童接種疫苗的竟然各據三分之一。然後她問大家是否家裏有5-11歲的兒童?如果有的話如何看待此事?結果隻有年輕的韓國媽媽Insun 說,她兩個孩子一個五歲一個九歲,屬於接種範圍,但她和先生的觀念屬於第二組,即wait-and-see,她說畢竟孩子還小,讓她們去承受緊急使用授權的疫苗,實在是不放心,所以打算先觀察一下社會上其他孩子接種疫苗後的反應再去做決定。

       她話音剛落,我就舉手發言說:I thank It's hard to make this decision。以自己的第三針疫苗為例,我引用了小韓老師在今年第一學期教我們的一個句型 “Actually I was on the fence about getting third vaccine !”小韓老師一聽就笑了,作為老師看到學生能熟練應用她教過的知識,自然是高興的。

       我的這個選擇還是有一定原因的,自第二針在6月1日接種以來,我為了拔牙植牙反反複複跑醫院,但每次都看到所有醫護人員和病人都是戴口罩的,所以自己早已放下戒心,安心去完成去年想做而沒敢做的事情。我家附近的商場裏幾乎所有人都是戴口罩的,隻有一家咖啡店門口掛了告示:如果你完成了疫苗接種,入內可以不用戴口罩。這也是蠻奇葩的,門口又無人檢查接種卡,全憑自覺,所以我們反而不想進去喝咖啡了,不如在自家陽台上,沐浴著明媚的陽光,喝著自己煮的咖啡豈非快哉:)。

      問題是現在第三針尚未普及,CDC就又開始鼓吹給部分免疫能力差的老年人接種第四針了,這何時才是頭啊?加上墨克和輝瑞都宣布對付病毒的特效藥已成功,在此背景下,否需要繼續去接種第三針呢?我和Insun一樣也選擇了第二組,wait-and-see。

      我發言後,其他幾位也都表示:對於兒童接種疫苗持慎重和觀望態度。華人美女Karen說:她在接種疫苗前也曾非常猶豫,後來去谘詢了她做醫生的好友,她朋友告訴她:醫院裏進ICU和死亡的絕大部分都是未接種疫苗的,所以相對受感染的風險而言,接種疫苗還是值得的,為自己也為家人,所以她最後去完成了接種。

      我馬上問她:那你是否會去打第三針呢?她說她又去谘詢了那位醫生朋友,朋友說你如果有顧慮可以先去家庭醫生那裏驗一個抗體指標,如果有抗體則不必急著去打,如果沒有抗體就可以考慮去打。我連聲稱讚 It's a good idea!

      愉快的沙龍結束了,我在鍛煉口語和聽力的同時,也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下次如果去見家庭醫生時,就請他幫忙開個化驗單去測一下抗體,然後再決定是否接種第三針。

      家裏如果有5-11歲兒童的家長們:你是屬於這三組裏的哪一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