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許三觀賣血記》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09-28 08:31:38

      上個周末,老師布置我們英語沙龍討論的是作家餘華的著名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以及韓國河正宇改編、執導、參演的電影。

      記得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我就在上海的著名雜誌《收獲》上讀到過這篇小說,故事講述的是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一個叫許三觀的人作為一家之長為生活所迫,多次賣血求生的故事。

                                          

       由於餘華與我屬同時代的人,而且也是浙江人,與我也算是同鄉了,所以讀他的這篇小說很有親切感。他筆下的許三觀不是一個普通人,而是個有點違反常理的普通人。許三觀賣血撫養的一樂是他老婆和別人的兒子。就是那麽一點不循常情,使他成了近乎完美的善人。可他身上具有的那種小人物的善良、熱心、盲目樂觀、自我滿足還有那麽點狡猾,其性格完全體現出了中國普通百姓的複合特征。

       老師為了讓我們充分了解小說的背景,還特意發給我們一位華人美女Wenting Ji 油管上的專業英語解說視頻,《Chronicle of A Blood Merchan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XrTBysIxU,同時還推薦我們去觀看韓國同名電影。

 

       我按時觀看了這個視頻並在網上找到了韓國電影鏈接,因時間不夠隻能稍微瀏覽了一下,確實拍的挺感人的。

      星期六晚上的沙龍一開始,我就被主持人瑞秋頂到了杠頭上,她說每次你總是拉在最後才發言,今天現場隻有你一位當父親的,所以對於許三觀的故事最有發言權,所以必須率先發表感想體會。

       無奈之下,隻能從命,我就這部小說和電影主要談了兩點:

       一、餘華的這部小說所描述的故事是有生活基礎的。在中國農村,尤其是在所謂三年自然災害和文革期間,窮人靠賣血來維持生活並不鮮見。當時的老百姓溫飽都成問題,更別提遇到生大病了。我至今還記得,小時候我家每天做飯前都是由大哥用秤來秤米的,因為我們兄弟姐妹四個,如果敞開肚子吃的話,會寅吃卯糧,出現家庭糧食危機,因為那時候買糧食都必須憑糧票,所以光有錢也不頂用。隻是由於我父母都有一份工作,所以還不至於淪落到需要賣血維持家庭的地步。但那個年代是經常可以聽到類似信息的,直到改革開放後,在中國相對落後的農村仍然存在賣血賺錢的現象。

      那位Wenting Ji在視頻中說,當年中國有些人是為了避免在工廠辛苦的勞動而去賣血,我表示了不同觀點。也許她還年輕,對那個年代的情況還缺乏完整的認識。事實上許多賣血的人根本找不到在工廠工作的機會,即使當上了工人,可那點微薄的工資根本無法抵擋家庭突如其來的醫療支出。 

       二、餘華的這部小說在1995年發表後,曾薑文等人經想把它搬上熒幕,可最終還是知難而退了,估計也是怕惹上麻煩吧。直到差不多十年後,牆內開花牆外香,韓國導演河正宇把小說改編拍攝成電影,當然故事裏的人物和背景全都換成了韓國農村,結果影片在2015年初上映後大獲成功,博得了無數觀眾的眼淚和同情。 由此可以看出,韓國現代史上同樣也經曆過和中國一樣的慘痛經曆,類似賣血求生的現象也比比皆是。同時也體現出普天之下,無數父親為了孩子都會去犧牲自己,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

       我發完言後,瑞秋和其他幾位韓國同學也相繼發表了與我相似的觀點。有意思的是一位年輕的韓國媽媽(也是我英語閱讀班的同學)發言說,韓國曆史上真的會發生這種事情?覺得導演是不是在胡編亂造或者生搬硬套?與我年齡差不多的瑞秋馬上說,韓國當年也有賣血是千真萬確的,她這個年齡的人都知道那段曆史,然後她敘述了韓國在朝鮮戰爭結束後百姓的生活困境。

      最後我對那位同學開玩笑說,也許你和Wenting Ji一樣,Too young ,too naive,引來大家一片笑聲,快樂的沙龍就這樣結束了。

PS: 最近網上有消息說餘華的兒子正在拍攝同名網絡電影,計劃在2022年出爐,但願這次能成功。此外我還在油管上看過張藝謀根據餘華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活著》,由鞏俐、葛優、薑武主演的,描寫中國近代曆史變遷中的小人物遭遇,非常精彩,有興趣的博友不妨也可以去觀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