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遠海控(中國遠洋)股價為什麽會暴漲?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09-24 08:54:42

       好久沒有去關注國內A股市場的股價了,昨天才發現我長期持有的一個股票,中遠海控(601919)價格翻了好幾倍。

       中遠海控原名中國遠洋,其船隊規模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其中集裝箱船隊規模在國內排名第一,其遠洋航線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港口。

      中國遠洋自2007年以8.48元發行價上市以來,股價經曆過68.4元的輝煌,也經曆過2012年連續兩年巨額虧損超過200億元,股票被特別處理,其股票簡稱亦更名為“*ST遠洋”,股價暴跌至2.98元。當年其巨幅虧損的主要原因就是2012年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全年平均值為920點,較2011年平均值1549點下跌40.6%,為該指數設立以來最為低迷的時期。"靠天吃飯"的中國遠洋,陷入了"BDI魔咒"不能自拔。這也是當年中國遠洋持續兩年巨虧的重要尷尬所在。

       其後幾年中,中國遠洋采取出售資產等方式改善業績,最終在2017年實現扭虧為盈,我就是在那年底以6.3元購入,但其後股價仍持續下跌,始終在3-4元左右徘徊。正如我以前在博文裏說的,我買股的基本原則是閑錢,以及雞蛋並不放在一個籃子裏,所以被套幾年也無所謂,靜觀其變。

      俗話說的好,風水輪流轉。自去年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國際航運價格出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暴漲,西方各國疫情肆虐使製造業遭到重創,世界的目光投向了中國。從醫療器械到防疫用品,從機電產品到電子設備……中國出口迎來了全方位的爆發。

      一年前的上海洋山港,無數滿載貨物的集裝箱排著隊等待裝船發運。那時全國各大港口幾乎都是這樣的場景。集裝箱堆積如山,海外客戶心急如焚。一年來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DI)持續暴漲,直到今年8月份,這個指數飆到了4235點,創下近11年來的新高,相比於年初,已經漲了快3倍。

       漲得更猛的,是航運的價格。中國到北美東海岸的海運價格一路上漲,8月10日的運輸價格為中國每標準箱18555美元,北美每標準箱20636美元,同比增長了500%。而在8月2日,該航線海運運費還隻有16000美元,不到10天內,價格飛速上漲了25%。

     無獨有偶,2020年1月,一個集裝箱,從中國寧波港運到美國洛杉磯的海運價格僅1000多美元,但到了2021年8月,價格已經突破了20000美元。一年半時間,漲幅同樣超過了10倍。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中遠海控今年上半年的貨運量高達1384萬標準箱,比去年上升了16.8%,公司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了40倍!其股價也在1年內從3元多漲到最高33元,暴漲了10倍,昨天收在28元(以複權計算)。

      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國際航運價格如此暴漲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於歐美各國港口裝卸工嚴重短缺,整個2021年上半年,約32%的集裝箱船在港停泊,擁堵。這似乎已成為西方港口的“普遍現象”。一方麵歐美各國進出口的需求暴增,而另一方麵,集裝箱運輸能力供應卻無法快速提升,物以稀為貴,這就是目前全球航運價格暴漲的根源。

      航運價格暴漲最終會轉移到市場商品價格的上漲,消費者不得不去承受物價上漲的痛苦。如今生活在北美的每個人都能體驗到當前物價的變化。

      最近國際航運界已開始著手協調如何控製航運價格暴漲問題,但如果光治標不治本,恐怕還是事半功倍。

      前幾天,我寫了篇關於美國勞工短缺的博文《失業救濟金該壽終正寢了嗎?》,引來眾多博友的關注。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962/202109/27510.html。

     今天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更顯得增加勞動力供應,徹底解決港口壓港現象的重要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