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清零還是共存?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08-25 18:34:37

      前段時間,隨著新一波本土疫情在中國蔓延,一場與病毒“共存派”和“清零派”的辯論炒的沸沸揚揚。辯論的導火索是上海防疫專家張文宏上月底發的博文,從南京“失守”提出對未來國內防疫政策的思考。他提出: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病毒學家都認為,心冠病毒是一個常駐病毒,世界要學會與這個病毒共存。

      至於如何應對,張文宏認為:“未來中國選擇的方式一定是既保證與世界的命運共同體,實現與世界的互通,回歸正常的生活,同時又能保障國民免於對病毒的恐懼。”沒過多久,國內的《財新》網8月6日刊登了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美國西東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黃嚴忠的文章,提出相似的“與病毒共存”觀點。他指出,理論上一國可以通過舉國之力,繼續強化防止病毒從外部輸入措施,營造一個安全島。但他也認為,這樣可能會產生始料未及的後果,如果安全島內居民與外界長久不發生接觸,而外麵世界的病毒持續變異,以至於國內居民對境外流行毒株喪失免疫力,這種情況下對外封鎖的時間隻會更加漫長。黃嚴忠提出,鑒於中國所麵臨的實際情況,與病毒共存意味著政策調整,從以嚴防死守“清零”為中心的圍堵策略,轉向以預防重症和降低死亡的止損策略。

      僅僅相隔一天,“與病毒共存”的主張就遭到了強力反駁。“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7日發表原衛生部長高強的文章,痛批英、美等國不顧人民健康安危,盲目解除或放鬆對疫情的管控措施,單純依靠疫苗接種的抗疫模式,追求所謂的“與病毒共存”,導致疫情再次泛濫。高強警告絕不能重蹈英、美等國“與病毒共存”的覆轍。至於那位與防疫專業風馬牛不相及的北大中文係教授張頤武,以無限上綱的方式攻擊西方媒體和專家,似乎給人以胡攪蠻纏蹭流量的感覺。

       事實上“共存”與“清零”是目前各國應對疫情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方針,兩個主要代表國家是英國和中國。

       疫苗接種率超過70%的英國,上個月已全麵解封,取消了包括戴口罩在內的幾乎所有防疫限製。記得歐洲杯決賽時,國內朋友告訴我,在觀看電視實況轉播時十分震撼,看到溫布利體育場人山人海,幾乎很少有人帶口罩,也毫無Social distance可言。而中國此次在德爾塔Delta病毒攻破“防線”後,各地又進入新一輪防控。在南京、揚州等發現疫情的地區,展開全民篩檢,社區重新進入嚴格的管控,仿佛又回到了一年多前。好在經過各級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全力抗疫,最終把每天新增病例又控製到了個位數。  

       在我看來,由於中國人口十分密集,采用嚴防死守的辦法,全社會動員、個人放棄自由嚴格控製人員流動等方式,也許在控製疫情方麵是行之有效的。但動輒大規模全員檢測、封閉式管理,給社會經濟生活帶來影響,“清零”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顯而易見的。

      因此中國目前仍有可能實現將局部暴發的疫情“清零”,所以未來不會在防疫策略上改弦更張。即便是張文宏提出的“與病毒共存”,其實也並非主張現在就放棄對疫情的防控,隻是提出未來要有所準備。也許是迫於壓力,他最新的微博說:自己不發微博是常態,發微博是非常態——言下之意,他以後不會再隨意發微博了,看來以後那個愛說人話的“張文宏”很難再見到了。但公道自在人心,這次普通百姓對張文宏的維護,是非常感人的。網上有好幾個人實名發布自己的求醫經曆,證明張醫生確實是一個好醫生。

       盡管現在人們沒有普遍感覺需要改變當前的防疫策略,但對於高強等人居高臨下式地指責,老百姓普遍站在張文宏這邊。根據某網站發起的調查,96%的投票者支持張文宏,而支持高強的人還不到5%。民心之相背可見一斑。

       但從全球情況看,“清零”策略會很難奏效。目前越來越多國家逐步在“與病毒共存”中開放,中國要長期維持“零感染”,將會愈加困難,除非中國陷入與外部世界脫鉤或半脫鉤的局麵,盡管可以內卷,但長期隔絕帶來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影響會逐漸顯現。因此,中國還得不斷探尋最適合自身情況的應對策略。    

       據BBC報道,中國關於“清零”和與新冠病毒共存的討論還在繼續,但中國官方第一次鬆口,認為中國可以放寬嚴厲入境管製,但不是現在。也許2022年2月的北京冬奧會是中國“重開國門”的時機。這是來自中國國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的預測。

      由於幾個月前已經上過一次當,所以我對此消息不再持樂觀態度。中國CDC首席專家吳尊友三月初曾在某論壇提出,中美應共同努力,或能在8月或9月互相解除旅行限製,成為全球最先采取這一措施的國家。結果現在美國倒是開放了中國留學生赴美,而且對於持旅遊簽證曲線來美的中國人也同樣容許入境,且根本不用隔離,連海關病毒檢測都免了。但中國仍然沒有放開海外華人的旅行限製,所以不能過於樂觀地判斷冬奧會時,國門會被打開。

       最近我周邊除了有留學生自上海返美繼續學業外,還有幾個朋友持十年B2簽證順利入境美國。他們幾乎都采用同樣的方式,轉述如下,以供近期有親友要來美的博友參考:

      一、曲線飛美,為避開美國政府的入境規定,都采取經第三地休整兩星期後再飛往美國,有的從上海飛香港經加拿大飛美,有的從上海到新加坡再飛美,機票價格是5000人民幣至25000元不等(費用均不包括自我隔離兩星期的吃住開銷)。

      二、都是以探親的名義出境,需要出示在美親屬的相關證明材料(如護照綠卡等),否則在國內機場就根本出不去,因為目前國內仍然不允許出境旅遊。

       三、無論是留學生還是探親的老人,都是買的單程機票,所以上麵的機票價格就貴了,由於他們都無法判斷未來形勢會如何發展,所以都做好兩三年內不回國的準備了。探親簽證六個月期滿後就去移民局申請延長逗留,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啊:)。

       四、都是在國內打完疫苗來美的,但有的留學生又根據學校要求,再接種了輝瑞。有個來探親的朋友非常糾結,到底是否需要再打美國疫苗呢?有高人建議她去測個抗體再做決定,結果她測完立馬就去打了輝瑞疫苗。

       綜上所述,我非常羨慕他們能在目前形勢下,還能安全來美,而且入境也非常順利,無需隔離就能與家人團聚。反之,看了博主“紫燕1965”寫的博文《回國曆險記》,她坎坷曲折的回國體驗使我已經徹底斷了近期回國的念想,這樣既不給自己也不給國家去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