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萬”走了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06-17 18:48:27

    前幾天,曾經名揚上海灘的“楊百萬”(真名楊懷定),因糖尿病並發症去世了,享年71歲。

    稍微年長一點的上海人都知道“楊百萬”,想當年,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個吃螃蟹者,其擁有諸多“第一”:第一個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個人,第一個到人民銀行谘詢證券政策的個人,第一個主動到稅務部門谘詢交稅政策,第一個個人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第一個聘請私人律師,第一個與證券公司對簿公堂,也是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大學聘為教授。

    上世紀80年代,當絕大部分老百姓都以在國企捧鐵飯碗為榮的時候,他敢於自砸“鐵飯碗”下海謀生,通過“投機倒把”買賣國庫券賺取差價,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80年代,國家為了加快建設,開始大規模發行國庫券。 

    但由於當時人們的金融意識比較淡薄,國庫券發行阻礙重重,許多地方發行國庫券靠攤派,而且當時的通貨膨脹又十分嚴重,盡管國庫券的票麵利率高達百分之十以上,但很多被動買了國庫券的老百姓急於兌現,打八折拋售給銀行。而銀行又普遍缺資金收購,所以1988年春,國家開始允許國庫券轉讓,從上海等7個城市開始試點,4月21日,上海開放國庫券買賣。

     那時我也曾像他一樣收購過國庫券,隻是範圍僅限於單位同事之間(因為一則膽子不夠大,二則自己也沒有那麽多資金,隻是拿出積蓄小玩玩)。

     當年麵值一百元的國庫券,基本上可以用90元就能買到,加上百分之十左右的利率,後來國家又出台了保值貼補政策(根據物價漲幅,在利率上追加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的利率),所以我買下這些國庫券,到期隻需往銀行一兌現,總體收益率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所以那時隻要你膽子足夠大(砸鍋賣鐵、借錢透支),想不發財都難。

     楊百萬就是抓住了這個良機,大膽走出上海,去外地,去農村,那時越貧困的地方,當地的國庫券就越便宜。他全部帶著現金去收購(據說是背著麻袋裝錢和國庫券的,所以需要雇傭保鏢),甚至於去外地銀行收購,人家銀行還把他當成了解決困境的救星。回到上海他再把收來的國庫券轉手賣給上海的銀行,從中賺取差價。

     在利潤驅使下,楊百萬的足跡幾乎遍及全國,每張國庫券各地之間的差價可以大到超過10元。於是他的本金快速膨脹,很快過了百萬元,就這樣,他憑借倒賣國庫券贏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楊百萬的雅號也就傳遍了上海灘。

     楊百萬這個人聰明就聰明在拎得清,他知道幹這個生意,稍不留神就會被以投機倒把罪或者偷稅漏稅罪下獄。所以他去外灘走訪了人民銀行和稅務局,谘詢了倒賣國庫券是否合法,賺取的差價利潤是否要交稅。在官方明確此行為合法,同時國庫券轉讓收益也是免稅後,他才甩開膀子放手一博,最終賺的盆滿缽滿。

     賺到人生第一個百萬後,楊百萬訂了數十份報刊,以此分析金融形勢和經濟狀況,同時留心上海剛開張不久的股票櫃台交易市場。1989年他拋出所有國庫券,大手筆買入的第一隻股票是電真空(現為:雲賽智聯600602),麵值100元,此前最高漲到140多元,當時跌到91元,半年後股票開始暴漲,電真空股價漲到800元,他拋出股票又大賺了一把(其後不久就暴跌)。1990年底,上海、深圳兩大證券交易所成立,中國資本市場正式啟航,並從此進入轟轟烈烈大發展時代。他再次大筆購入電真空股票,並最終並躋身上海第一批大戶之列。

     至於他被國內媒體捧為“中國第一股民”,也是言過其實了,嚴格地說應該是新中國第一代股民之一吧,因為至少我laopika當年與他同時買賣過那個電真空股票:),詳見我去年12月14號寫的博文《在美體驗買股票和基金》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962/202012/15587.html

    楊百萬名揚四海後,最榮耀的經曆是以初中畢業生的身份,走上北大講台,為研究生和MBA講授證券市場的理念和實務。

    但他也有過滑鐵盧,那就是前些年和兒子一起創立公司,開發“楊百萬決策操作係統”,通過向散戶兜售其看股、選股、炒股的思想和炒股軟件,哪想到股市乃千變萬化的,不是簡單靠軟件就能穩操勝券。結果其信徒散戶有不少不賺反虧,搞得他灰頭土臉,後期就低調做人了:)。

    盡管楊百萬近年來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但他畢竟開創過曆史,對於他的去世,人們在感歎的同時也仍然會給予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