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旦血案之反思(續)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06-14 18:45:32

  前幾天,我寫了關於複旦大學惡性殺人事件的博文,引來眾多博友的感慨留言,故覺得似乎意猶未盡,特再略作些補充。

  我在那篇博文裏提到:“相對於海歸,土生土長的博士碩士生存能力就強多了,十幾年來我曾經分別帶過三位國內名校的博士一起工作,他們都能察言觀色,將學術成就與工作人際關係處理的相當好。”

  今天就再聊聊這些年我接觸過的年輕土博士、碩士們是如何適應職場的。

  2000年,我接到北京頂頭上司的電話,說他清華博士畢業的學弟剛進入我們一個基層單位工作,想來找我求教,望我能盡力幫助。幾天後,那位文質彬彬的小張跟著他的領導來到我辦公室(這點非常重要,否則我們就變成了私相授受,中國講究名不正則言不順,領導同意了才是合情合理的工作)。原來他在清華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屬於典型的學霸。他希望我能給他在技術上幫助,隨便做什麽都行。我說你的學曆那麽高,不缺理論,缺的是實踐。如果願意,就從幫我做基礎工作開始,通過搜集資料,編寫技術報告以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他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議。於是,在我們領導的同意下,我多了一位技術助理,每年他都兢兢業業地幫我編寫技術報告,我隻需修改把關即能上報或發表(署名自然是他)。兩三年後,他就在其單位裏脫穎而出,成為技術骨幹後步步高升,最後被提拔為總工程師兼國內某核心技術期刊的總編,在成為領導後,為了延續以前幫助我做的工作,還特意安排後續新人繼續幫我幹活,每逢節日我都能收到來自他的問候和祝願。令人極為痛惜的是,小張在幾年前,因突發腦癌而英年早逝,實在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第二位博士小何,更是學霸中的學霸,他是交大的本科,浙大的碩士,清華的博士。畢業後作為引進人才來到我們部門工作,報到後領導安排他先跟著我這個老法師幹。我明白其實這隻是對他的考察而已。從此隻要我出差,身邊就總有這麽一位學霸相隨。而他無論事無巨細,隻要領導有要求,都是樂嗬嗬地去完成。記得有一次,我們一起參加一個重要的高層會議,領導布置他帶著錄音機和幾十卷錄音帶,把會議上所有官員的發言都錄音並整理成文字,那個年代還不流行速記打字的技術。按理說這些活應該屬於辦公室秘書的,但他毫不計較地加班加點完成了任務。由於他工作表現中規中矩,結果還不到一年,單位就把他調到另外一個重要部門,沒多久就破格提拔為處級幹部,幾年後又被北京安排到外地一個單位擔任局級領導了。

  第三位博士是東大畢業的,先在別的部門工作了兩年,後來轉到我的部門。部門領導同樣安排先跟著我熟悉專業工作,才一年就提拔為科長,從我的跟班變成了我的直接領導。幾年後,單位開始精兵簡政,為了避免與同事火拚,他主動提出去基層鍛煉,結果才去兩年就被提拔為處級幹部,如今他早已回到我們部門,成為本部門的一把手了。

  以上三位博士的成功具有一些共同點,首先都是在學校就已入黨,屬於起點較高。其次都是從不以自己的高學曆作為炫耀資本,虛心學習,甘當螺絲釘,無論上級派他們做什麽工作,從不以事小而不為。而在為人處世方麵均能四平八穩,因此在提拔前的民意測驗中獲得高分也是水到渠成。

  而以上幾個優點恰恰是個別海歸人士所缺乏的,原因就無需多言了。

  相當於男生,女博士、女碩士尤其是漂亮的女生在國內職場奮鬥則難度更大一些。因為《流金歲月》裏蔣南孫和《小舍得》裏的南儷所遇到的性騷擾乃現實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因此許多聰明的女生都會在努力工作的同時,時刻注意自我保護,與男老師或領導的關係需拿捏的十分恰當。

  我曾經作為交大的客座老師帶過一位女碩士,由於她的畢業論文完全是在我的指導下完成,答辯也需要我的投票。所以她非常感謝我對她無私的專業幫助,有個周末晚上十點了,我突然接到她電話,說在我家附近的十字路口,要送點她暑假從老家帶來的蘋果給我,問我具體門牌號。我正納悶,我從來沒有給過她地址,怎麽會找來呢,後來才知道是有次她和我一起坐地鐵,看到我在馬當路站下車,就判斷我住附近的。我趕緊下樓去,才看到她與男朋友一起開車過來的,不僅為她的細心和謹慎折服。現在她早已畢業,在基層單位成了業務骨幹,也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寶寶。

  另外一位女碩士就是我的關門弟子了,她也畢業於東大,先前在其它部門從事別的專業工作,在我退休前兩年由單位領導安排正式拜我為師。兩年裏她是非常認真地學,我是毫無保留地教,除了辦公室外,每次我去外麵講課,她都隨我而去,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這樣慢慢地熟能生巧,且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現在都已經能獨當一麵了。疫情發生前幾年,我一直遊走於中美之間,我知道她喜愛喝咖啡,每次回去都會帶咖啡豆給她當禮物。她知道我不會收她錢,所以每次在我回美國前,都會給我女兒買小禮物,且都包裝的嚴嚴實實,還不許我打開,因為她與我女兒同年,所以送的那些發夾之類的小飾品還真是我女兒喜歡的。

  以上囉囉嗦嗦地說了一大堆,無非就是想表達一個意思,國內現代社會的職場充滿著競爭,但隻要你懂得人情世故,把握好人際交往的火候,就能無往而不勝!如果你不善此道,那就遵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的原則,還是在北美這塊簡單透明的土地上奮鬥,享受悠哉悠哉的美好生活。

  願薑的悲劇從此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