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旦血案之反思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06-11 18:26:22

    6月7日,複旦大學發生了一起惡性殺人事件。凶手薑文華乃該校數學與科學學院青年研究員(才39歲),畢業於美國Rutgers 大學的 PH.D。   

    關於此案的前因後果,網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

    一種屬於主流媒體報道,說他覺得自己聘期結束後滿足不了留任要求,便認為是該院黨委書記王永珍暗中作祟迫害自己,遂購買凶器攜刀入室,在王向他宣布學院解聘決定時將其割喉殺害。我的朋友同樣也是海歸的複旦教授發給我的相關信息,也是與此報道基本相符。

    第二種非主流說法是,他確實很有才華,2004年複旦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學士,2009年美國Rutgers University統計學博士,2009至2011年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從事博士後研究。作為美國大學的海歸博士,他回國後先在蘇州大學工作六年,再回母校複旦工作六年,在tenure-track期間,因非升即走的競爭模式長期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關於事實真相究竟如何,還有待於法庭審理的最終結果,本文不做探討。

     三個月前我曾寫過一篇博文《“海歸”還是“歸海”?》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962/202103/4815.html,

     文中提到過,”關於海歸到底好還是不好,國內外一直褒貶不一,確實有許多海歸回國後因水土不服,事業受挫,又重新歸海了,但同時也有許多海歸在國內混的風生水起,Flora就是其中成功的一個!“

     如今薑某卻不幸成了一個失敗的反麵例子。一個博學多才的海歸博士何以會成了一個殺人犯,真是令人扼腕。薑文華在美友人(學弟)在網上發文指出,薑文華不撒謊也不會撒謊,不害人也不知道怎麽害人;對別人不設防,不太知人情社裏,不知江湖險惡。他筆下的薑文華是典型的書呆子,性格孤傲、害羞、木訥寡言並不善言辭。

     說到底,我覺得他可能一開始就屬於那種不適合海歸的學者,隻知埋頭讀書不知抬頭看路的書讀頭(上海話書呆子),壓根就不應該回到國內那種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工作環境。

     上海人常把此類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比喻為”不會看山水“(即拎不清),他們在海外已經習慣了簡單直接的生活模式,一旦回到故土,就顯得水土不服,最終失敗也是難以避免。

     所以當年我女兒放棄同濟大學研究生免試直升名額,而選擇來美國讀研究生時,就全力支持她的決定。因為知女莫如父,就她這點理工女的情商,想在國內學術界或職場上混,其艱難險阻可想而知。

     相對於海歸,土生土長的博士碩士生存能力就強多了,十幾年來我曾經分別帶過三位國內名校的博士一起工作,他們都能察言觀色,將學術成就與工作人際關係處理的相當好,最終都步步高升了。

     行筆至此,不由想起網上有報道過的,同樣是研究數學的傳奇數學家張益唐,當年在普渡大學讀博時因畢業論文的學術觀點與導師不同而被延遲畢業,好不容易畢了業又無法在學術界立足,隻得幹起了洗碗工和會計。洗了七年碗做了七年賬,才在一位學弟的推薦下去了名不見經傳的新罕布什大學教書,在那裏當了十來年的助教、講師。直到在孿生素數猜想這一數論重大難題上取得重要突破,才最終被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校長禮聘為教授。

    成名後,有人問他為何在外埋沒20年都沒回國求發展,他回答說:“世俗壓力太大了,你躲不開的,你要不出論文,你就會怎麽樣怎麽樣。我自己可以沉住氣,我不要這些東西,但你的家人、親朋好友不答應,在美國就沒有這個問題。我欣賞美國的地方是你在一個快餐店打工,在一個超級市場收錢,沒有人看不起你。在美國我還是我,但海歸了我就不是我了。”
    與薑文華相比,這才是一位真正的明白人。
    昨天看到城裏名博”天嬰“的一篇關於柳枝的博文佳作,頗能說明問題。她讚揚”柳枝隨風搖動,不但減緩了風力,更減緩了柳樹被攔腰劈裂的壓力。這風就好比職場的變化莫測,但是,柳枝卻會在持守原則的同時“彎腰”,在與風共舞的同時,展現根堅實的影響力“。

    柳樹最大的特色是能夠放軟身段,這樣更顯得娥娜多姿,其實做人又何嚐不是如此呢?俗話說的好,大丈夫能屈能伸,天底下無數男女都能想明白的道理,怎麽這位薑博士就想不明白呢?退一萬步講,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天涯無處不芳草!何必死鑽牛角尖,將數十年寒窗苦讀成就毀於一旦,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