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越老越糊塗嗎?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04-30 14:07:08

      昨天在城裏名博“曉青”和“菲兒”和吳友明家都看到了他們寫的博文,電影《The Father》的觀後感,她倆除了一致誇獎安東尼.霍普金斯的卓越演技外,都對老年失智症對患者造成的損害感到悲哀。

 

       此部電影我尚未觀看,但對於影片所描述的老人罹患失智症、失去記憶對患者本身和家庭造成的影響,實在是感同身受,因為我母親就是成千上萬類似老人中的一個。

       我老媽屬蛇,今年虛歲已經93了。她年輕時身體一直很健康。直到70歲後,就開始有點折騰了,先是非要把市中心的電梯房賣了,去我妹妹家(楊浦區)附近買了一套,住了沒幾年,又把楊浦區房子賣了,到我姐姐家(外環線)附近去買了一套,人家是房子越買越好,她是越買越遠:),我老爸與她同歲,也經不起她吵鬧隻能由著她折騰,我們作為子女更加沒有發言權,隻能鞍前馬後陪著去落實老媽的命令。現在回想起來,實際上那個時候她已經有輕度的智障了,隻是我們都沒有發現。

       在母親過完85歲生日後,她腦子出現了更嚴重的退化。整日裏疑神疑鬼,先是懷疑家裏鍾點工會偷東西,幾年裏也不知道幫她換過多少個鍾點工,後又懷疑老爸做飯會下毒,開始各吃各的。再後來又整天抱怨我姐虐待她,因為姐幾乎天天去看望父母,所以就懷疑姐看中父母的財產,非得大老遠地把家裏房產證和所有銀行存款單送到我家,說讓兒子保管才放心。可才放了一個月,就又火急火燎地要求我馬上全部拿回去讓她自己保管。拿回去後,有一次也不知道她怎麽想的,自己帶著出門,結果弄丟了,還好遇到好心人,通過警察叔叔聯係我們子女去取了回來。類似尷尬事情不斷發生,也不斷升級,最後發展到她一個人外出經常迷路,得讓我姐去把她接回來,甚至獨自坐公交車去鬆江我哥家,結果迷路了,一個人在陌生小區門口傻坐著,最後還是警察打電話讓我開車去把她接回家(還好她隨身帶著老年卡,否則真會失蹤了:))。

       眼看母親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我隻能通過關係,把她送進上海最好醫院的老年科病房。我們遇到了一位經驗豐富且有古道心腸的醫生,她告訴我說:母親得的是間歇性老年器官障礙症,類似國外稱為阿爾茲海默症的病,國內也有叫老年癡呆症(但醫生堅決反對我們這麽叫,涉嫌歧視老人)。發病原因是由於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在老人身體各方麵器官都良好的同時,他們腦子裏的某些神經已經發生退化,一旦出問題就會短暫失憶或失智,甚至時不時會做出些匪夷所思的行為,此病在相當比例的長壽老人中存在,隻是嚴重程度不同,且基本上不可逆轉,隻能通過醫療加以控製,從而減少發病次數,故所謂越老越糊塗的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母親基本恢複了正常,在出院前,那位熱心的醫生告誡我們,如果母親回到家裏生活,大概率會重蹈覆轍,還得二進宮。因此她向我推薦,把母親送去位於青浦的護理院,並替我們聯係好了那裏的病房床位。

       出院那天上午,我開車和姐一起連哄帶騙,把母親送到了青浦護理院。她原以為隻是去檢查身體,一看又要住院,立馬翻臉,吵著要回家。護理院主任醫生眉頭一皺,要我們把她接回家算了,我隻能與醫生詳細說明了母親的病情,並保證全力配合醫生,還簽署了責任保證書(就是如果母親在護理院因為不配合醫生治療而發生事故,不得追究護理院責任)。

      後麵的一切均在護理院醫生護士及護工的精心嗬護下進行,母親慢慢習慣了在那裏的生活,每天除了服藥、散步、康複按摩,還能與其他老年人一起打麻將,我們子女隻需定期給她送點她愛吃的水果食品即可。

       三年後,我父親也因糖尿病綜合症爆發,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他主動要求我們把他送去護理院與母親同住。因為糖尿病每天都必須靠打胰島素才能度日,住在護理院,有醫生護士和護工24小時的照顧,他的病才能得到及時醫治。

       如今一晃又六年過去了,父母在護理院盡管遇到過幾次危險,醫生都開過幾次病危通知,但最後在醫生的精心治療和我們家屬的配合下(護理院有個非常好的製度,隻要家屬願意承擔費用,對於他們覺得有難度的病情可以邀請市區醫院專家來會診),最終都轉危為安,這是他們二老的福氣,也為我們子女減少了繁重的壓力。

      令人唏噓不已的是,我自從去年一月來美被困至今,仍然不能回滬去孝敬二老,隻能通過電話和視頻與他們見麵。但願疫情能早日結束,普天下骨肉分離的親人都能團聚!

      祝大家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