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還是“歸海”?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03-05 10:52:42

      前段時間,北美論壇上一位熱門博主一篇關於探討何處養老的文章引起了眾多博友的熱烈討論,究竟是海歸好還是歸海好,確實是許多海外華人麵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哪怕是那些已經在海外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人士,或許也會產生些許糾結。作為一個被疫情困在美國一年多的我來說,本無發言權的,所以我在那場大討論中隻能潛水旁觀,但也確實引起了我對一位海歸朋友的回憶。

      10年前,上海一家著名證券公司為了開展投資市場調研,經過市發改委一位處長介紹找到我,請我去做個關於國內某行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介紹,我爽快地接受了邀請。

      那天上午,該證券公司安排車把我接到位於陸家嘴金融中心的辦公大樓,公司營銷總監Flora早早地在門口迎接我了。她是一位才三十多歲的優雅女士,一看就是個精明能幹的骨幹。

      我進入會議室第一次麵對一屋子金融精英聽眾,講課內容本身與我經常講的沒有什麽區別。唯一區別在於時間上的安排頗具特色,一般我半天時間都是安排講兩個半小時,留半小時供提問交流。而Flora卻是安排講課與交流時間對半開,這樣上半場是我主講,下半場似乎成了記者招待會。聽眾不愧都是資本市場的精英,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來,從行業發展存在問題的刨根問底到國家政策的後續演變趨勢,簡直就相當於一場頭腦風暴,頗有點舌戰群儒的味道,好在講課最終取得了圓滿成功。

      下課後,Flora陪我共進工作午餐。席間她聊起了自己的坎坷經曆。她高中畢業就孤身一人闖蕩美國,本科居然與我女兒是在伊利諾伊州同一個大學,隻是專業不同,也算是我女兒的師姐了。後來又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完成學業後任職於美林證券、雷曼兄弟、巴克萊資本三家國際金融機構,從事高端財富管理業務、機構客戶的產品設計與營銷業務及信貸策略研究工作。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她跳槽到倫敦和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工作。2010年回國後加入這個證券公司,負責海內外市場的營銷工作。

      也許是在美國生活多年的關係 ,她十分外向和健談,說自己雖然事業有成,可是耽擱了個人終身大事,所以海歸後為了避免天天被老媽嘮叨,放著小洋房不住,自己搬出去租高級公寓住,結果一說新住處,居然就在我家小區對麵,實在是太巧了,於是我們相約周末一起在附近的思南路建國路口一家美式餐廳共進Brunch。

      那天上午11點,我和太太去餐廳與Flora一起享受了一頓典型的美餐。因為我女兒也是孤身一人闖蕩美國,那時剛碩士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我們對她未來的發展也有疑惑,所以我們與Flora有聊不完的話題。

      一個月後,Flora又請我去金融中心就同樣內容再次講課,這次的聽眾是與他們公司有合作關係的一些公募和私募基金的操盤手,講課再次取得了成功。

      兩個月後,Flora給我打電話,問我能否去北京和深圳他們的營業部講課,這次被我婉拒了。畢竟我自己是有主業的,去他們公司講課完全是受發改委那位處長之托,再要去外地講課就有點過了,電話裏我聽得出她十分遺憾。

      有意思的是,沒過幾個月,股市真興起了一波炒作某行業股票的行情,不知道是否與我的講課有關,但這些金融大鱷不打無準備之戰的敬業精神還是值得誇獎的,可惜我也是缺乏投資敏感,後知後覺,否則提前潛伏布局,也許會賺的盆滿缽滿了:)。

      其後幾年,由於我工作繁忙也一直沒有與她再聯係。直到2015年夏天,我在《新民晚報》上看到了Flora寫的一篇文章,才知道她已經轉到新成立的上海某商品期貨交易所擔任技術總監了。幾天後又在上海電視台裏看到了她在《新時代傑出女性》節目裏的演講,其中說到了她海歸以來所走過的成功路程,尤其披露她回國最大的收獲除了事業外,上天還賜給了她美好的家庭。第二天我就給她打電話表示了祝賀,原來她在不惑之年遇到了真命天子,還有了寶貝女兒,老天對她實在是眷顧有加啊。。。

      這幾天我是在回憶往事時,突然想起了她,就上網查一下她的近況,原來她又換工作崗位了,現在成了浦東新區某局的付局長了,經常出現在各種新聞媒體上,儼然是政府官員的形象了。

      所以,關於海歸到底好還是不好,國內外一直褒貶不一,確實有許多海歸回國後因水土不服,事業受挫,又重新歸海了,但同時也有許多海歸在國內混的風生水起,Flora就是其中成功的一個!

      春節期間,我有個晚上和女兒飯後閑聊,我說疫情過後,如果爸媽一去不再回美了,你將來是否有可能與老公一起回上海去工作?她斬釘截鐵的回答:“別做夢了,門都沒有:)”,我想這也許就是大部分已經在美紮根的年輕人的真實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