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海情》有感
文章來源: laopika2021-02-19 09:52:13

       承蒙城裏博主“花似鹿蔥”和其他名博的推薦,我也在今天追完了《山海情》

       如今的主旋律電視劇,由於充滿了政治說教,一般很難紅火,《山海情》能夠火爆自有其客觀規律。

     

      西海固是寧夏南部山區代稱,由九個貧困縣組成。1972年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吊莊移民,是寧夏把西海固特困區的農民按照村莊集體搬遷到生存和發展環境相對更好的區域,屬於政府主導的開發性移民扶貧方式。   

      該劇講述了“苦瘠甲天下”的寧夏西海固地區貧困的農村,通過“吊莊移民”易地搬遷的“開發式扶貧”最終實現脫貧的故事。該劇沒有大篇幅空洞的扶貧政策宣講和單薄的歌功頌德,憑借引人入勝的敘事和精良的製作被國內網友譽為“年度神劇”。

      電視劇鏡頭中湧泉村家徒四壁的土坯房,貧困的村民兄弟三人同穿一條褲子,被吃得隻剩一隻的“扶貧雞”,為了一頭驢、一口水窖和幾隻雞就把女兒“賣”了的橋段……都來自真實故事,電視劇裏所講述的西海固地區貧困現實,讓很多人感同身受。因為,這就是真實的中國貧困地區的縮影。該劇高還原度地展示了寧夏西海固地區,真實的貧窮狀況以及脫貧的艱難,此乃中國諸多貧困地區的共同之處。此劇能夠通過有關部門審查實屬不易,真實播出解放幾十年後寧夏農村還如此貧窮落後的狀況,估計也是要襯托福建幫助扶貧的功績,因為彼時擔任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回族自治區領導小組組長的正是當今最高領導:習近平:)。

       2020年末,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中國最貧困的省份之一貴州,宣布最後九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誌著中國政府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中國進入全麵小康社會新階段。但現行扶貧標準指的是“絕對貧窮”人口脫貧,即每年人均純收入人民幣2,300元,實事求是的說,現行標準隻是解決基本生活保障,消除絕對貧窮後,中國麵對的是更複雜更長遠的“相對貧窮”問題。事實上國內農村相對貧困廣泛存在,返貧致貧的因素仍然存在。  

       所謂“相對貧窮”指能維持生存,但相比社會其他階層仍處於較低的生活水平。2020年6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兩會答記者問時自揭“家底”:“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他的表述猶如投出一顆“炸彈”,在中國和世界引起震蕩,在各個層麵發酵。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以家庭可支配相等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定為相對貧窮線,世界銀行的相對貧困標準定為收入少於平均收入的1/3。

      中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早就坐穩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但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的人均收入僅為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約1/4,若以每人每日5.5美元的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貧困標準,中國仍有約3.73億人生活在此貧困線下。

      回望中國40年的發展曆程,城鄉發展差異和城鄉貧富差距,始終在不斷加大。《山海情》中描述的莆田其實在福建僅屬於中等經濟水平,福建經濟的第一梯隊是福(州)、廈(門)、泉(州)地區,但在西海固人看來莆田已然如天堂一般。

      資料顯示,最早實施“農村改革”的中國鄉村,幾十年來居民的收入水平,平均隻有城市居民1/2甚至1/3都不到,更不用說更為廣闊的中國貧困地區的農村,所以坊間有說“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國仍未就相對貧困製定標準。

       由此可見,中國從解決溫飽步入小康,到實現共同富裕的路還很漫長,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