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說美國人的好
文章來源: sandstone22023-05-05 15:23:49

損美國,批評美國,已經變成了一件政治正確的事。

在真實生活中,中國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去過美國,沒見過一個活的美國人,但不妨礙在屏幕上點評中美關係,抨擊美國各種社會問題和人性墮落,感慨美帝國的衰敗。

說點美國的優點,反倒是一件很罕見和冒險的事。但每個國家和族群都有自己偉大的地方,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經濟科技文化的高地,有諸多原因,包括千千萬萬普通美國人身上好的品質讓她屹立不倒。

在過去的這麽多年,我們在美國求學、工作生活,接觸到很多美國普通人,今天就從普通人視角來聊聊這個美國人的優點。這一點在經曆三年疫情,重開打開國門時尤為重要。我們不談那些大人物,他們精心勾畫的、像美劇一樣演繹的人生,就聊聊我們親眼所見,親身經曆與普通美國人打交道的感受。

《職業精神》

美國人的職業精神應該是我們見過最好的之一,嚴謹、誠信、敬業守規則,同時又不失靈活性。

舉個例子,我們合作過的美國老師和合作夥伴們,我想不起誰曾經放過我們鴿子,或者無故請假翹課這種。說到做到,如果做不到,一定會提前告知。譬如他們會提前幾個月把後麵的出行計劃告訴你。別的國家的老師,包括英國的老師,出幺蛾子的就多了。

了解美國職場的朋友可能有更深感受。記得我們剛創業時,有個美國小夥伴就讓我們用一個企業管理軟件,來設立團隊目標和實施步驟以及時間線,精確到每天,每一件事情的進度,這種做法在美國企業裏非常普遍。

但我當時覺得好煩,雖然我也是國內大報社,大網站出來的,對這麽嚴苛的工作流程規劃還是有點抵觸,覺得很死板且有點浪費時間。工作嘛,需要靈活點。但現在回想,看著自己天馬行空畫的餅,沒達成的目標和浪費的機會,感慨人家的的那一套真的是很有道理。

這造就了很好的投資經商環境,極少看到企業在美國被坑被騙的。雖然美國政府不斷地驅趕一些中國企業,但幾乎所有中國企業還是削尖腦袋往美國市場擠。除了美國人有錢,消費能力強外,單純友好的市場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美國,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去政府辦事按照程序走就行。不擔心被騙,不擔心拿不到回款,不擔心要行賄和回扣,不需要酒局等各種野路子。不是說這種搞法徹底沒有,而是非常少。

生活中一個現象讓我對美國人的嚴謹印象深刻,日曆。這玩意在中國已經基本消失了,但幾乎每個美國家庭都有,從工作上的事情到孩子學校活動,課外班,都寫在日曆上。超市也還有各種紙質日曆賣。

有朋友可能還記得一個梗,最高院大法官卡瓦諾在國會為被指控在高中時代性侵作證時,拿出一個關鍵武器:他父親保存了幾十年的日曆。日曆上記錄了家裏孩子們每一天的活動。而事發當天的日曆記錄顯示,沒有控方所說的那個聚會。

如果不是在美國生活,可能對這個細節無感。但美國家庭,真的就是人手一個日曆,大小事情都標記上。當然現在很多用手機電子日曆等等替代了,但這個習慣依然強大。

《直腸子》

坦率、公開和誠實,是普通美國人鮮明的特點。

剛開始接觸時,這種赤裸裸的坦陳有時候讓我們覺得不舒服或者有點尷尬。尤其是談錢說事,美國人對待金錢毫不含糊,該要的就要,不該要的也不會獅子大張口。吃飯結賬除非事先說好,有什麽特別的理由需要為對方買單,一般都是AA製。所以在美國餐廳裏,絕無可能見到搶著買單這種現象。

而且,這種文化讓美國一些餐廳服務員有一種“特異”功能。譬如一大群人聚餐,七八個人,分別點了不同的飯菜和飲料,服務員就在旁邊微笑著聽著,也不動筆。最後結賬時,給每人發一個賬單,或者在一個總賬單上,把每個人的花費都分開算好了。確認無誤後,再托著小盤子挨個收信用卡,到櫃台去刷卡。

第一次見到這種操作真是驚到下巴都掉了。這麽多人點了這麽多不同的東西,他們是怎麽把每個人點的菜對應記住的,而且,一個服務員通常要服務好幾桌,中間還有加菜要飲料等調整。不是說美國人數學不好也不愛記東西嗎?看來在人家真的需要的時候,這些技能一點也不差。

這種事無巨細,分的很清楚就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有人會覺得美國人很計較,小氣,那是因為這種有關利益的事情,分的一清二楚是人家的文化,融到骨子裏了。一切都擺在台麵上,包括政治運作也是,有時候我們看美國政治很肮髒和赤裸裸,一個原因是從製度設計到文化表達,都已經形成這種凡事都擺在桌麵上討價還價的傳統。

這樣有顯而易見的好處,尤其是中國人在這種環境中會覺得很自在和輕鬆。不用去猜別人在想什麽,不需要麵子功夫,講客氣。另外就是整個社會的溝通和運行成本大大降低了,減少誤解和誤讀。

所以,跟美國人談事情也是直來直去,不需要拐彎抹角地暗示。這也是我們經常給留學生和來美國訪問工作的人的建議,如果有事情需要幫忙,直接張口說,能做到他們會直接說,做不到也會直截了當地拒絕。不需要去送禮什麽的,反而讓別人覺得很奇怪。

遇到對方來求助談事情,也直率點,願意做就爽快的答應,做不到的就說不,不要含糊其辭,很容易引起誤解。當然,這裏麵有很多禮貌性的問候和閑聊文化規則,包括措辭,這個在以後文章中專門來介紹。

當然,直腸子也有壞處,顯得很冷漠和過於計較利益,尤其對我們講客氣和委婉的文化。甚至在國家大事上也會引起麻煩。譬如拜登總統提出的對華戰略,就把競爭這種字眼放在最顯眼位置,我當時一聽就知道要有麻煩了,典型的美式思維與中式思維的碰撞。

都知道中美在較勁,但在我們的文化裏,除非是深仇大恨,一般不會把狠話撂在台麵上,而是靜水深流暗暗較勁。但美國人就不是這樣,精於謀略在他們看來就是在搞欺詐,說話不算數,即使贏了也不光彩。她會把“我要跟你競爭,我要遏製你”這種話擺在台麵上。傳到中文環境裏顯得很刺耳,一點都不留情麵。

這些年,為了跟中國打交道,美國社會也在學習這種中式的謙讓、客氣委婉和講麵子的文化,尤其是在跨國商業領域。但對很多普通美國人來說,顯然無法理解這麽複雜蜿蜒曲折的中式表達。所以,我也會建議中國人試著去理解人家的這種看似無腦的直腸子表達,這樣能減少很多誤會,包括衝突摩擦。

《理想主義》

美國人應該是理想主義貫徹的最徹底的族群。

說的直白點就是熱心,或者叫“聖母心”,這個詞在中文裏已經變成一個貶義詞。但我們這些年受到很多美國朋友這種“聖母心”的幫助。

前年,我帶著孩子從美國搬家到加拿大,當時車子賣掉了,隻能找人幫忙送過邊境。前老板主動要幫忙,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提前好幾天折騰好幾次,做好核酸檢測,辦好其他手續(當時美加邊境關閉,美國人到加拿大要辦額外的手續),把我和孩子以及滿滿一車的東西送到加拿大。下午出發,到達加拿大已經是淩晨,還下著雨。老太太冒雨一起搬完東西,再開車返回美國。

我碩士剛畢業時工作不順,從新澤西一所大學辭職,帶著孩子在紐約市舉目無親。導師知道情況後說,先回布法羅吧,我們給你一份工作。

我們習慣了那種幫忙是有目的的,會有回報的風氣。但在美國經曆的很多幫助是沒有回報的。就像我的前老板一樣,對她來說,我們都搬回過中國了,又要搬到加拿大,兩三年見不到一次。沒啥可圖的,更沒有什麽人脈價值。幫你,因為你是朋友,你是個好人,或者單純因為你是弱者,需要幫助。

往大了去,美國人這種“聖母心”就是要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情懷,而且知行合一。整個社會有一種風氣,認為自己是強者,有道義去幫助窮人和弱者。

我有個博士同學,是大學的錄取辦公室主任。換房子時,特意選擇了一個我們看不上的普通工薪階層學區,我們覺得很詫異。因為我們這樣的外國人,都會花盡心思選擇一個好學區,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他的理由很簡單,覺得自己是白人,受過很好的教育,收入不錯,屬於擁有優越性的階層。他不希望把這種優越感和人生的優勢擴大,希望孩子成長在一個普通人的社區,去體驗和感受周圍的種族多樣和階層差異。這些都是我們教育學中的理論。我另一個碩士同學也是如此,白人女生,兩口子收入還不錯,最後也是把房子買在了教育和治安都很一般的學區,理由是想讓孩子過平民生活。

這種心懷天下的理想主義在接受移民體現的特別明顯。這些年,美國移民係統僵死了,技術移民和富豪階層的投資移民改革都停滯不前,但卻接受大量的合法非法難民和庇護人群。對辛辛苦苦在美國打拚的合法移民來說,這是最難以理解的。為什麽不接受更多高科技人才,接納更多有錢的企業家和投資客?

而且,非法移民和難民魚龍混雜,普遍窮,不乏造假的,還混雜一些壞人,貪官、毒販之類的,美國是全盤照收。很多人覺得美國人傻,愛管閑事,或者是想利用這些人去攻擊別的國家。

從政客的角度,當然可能也有這樣的考量,但身邊很多普通美國人也是支持這種做法的,他們隻是心懷一種我們難以理解的非實用主義的理想和憐憫。

與中華民族所經曆的苦難悲情文化完全不同,美國人世世代代過慣了好日子,本土沒有經曆戰火,沒有什麽大災大難,所以,心思單純,見不得人遭罪。美國人的這種做法,就像村裏一個大戶人家,外麵三教九流的人,挨餓了,去他家弄點吃的喝的;被人欺負了,去他家尋求庇護,找他出頭。

這些年,很多人利用了這一點,造假、偷渡、利用和歪曲政策,伴隨著美國右翼保守思潮崛起,妖孽橫行,讓這種理想主義在殘酷的現實世界麵前搖搖欲墜。但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美國人,堅定的支持偷渡者,支持難民和非法移民。理由也很簡單,這些人是弱者。

 

 

 

作者: 徐芳 

============================

推薦一篇博文:

如何對付杠精和騙子 - 博客 | 文學城 (wenxue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