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需要別人“讓”才能上位的候選人,不配做候選人
文章來源: 三聖鄉隱士2023-11-22 13:32:40

最近關注了藍白合的新聞。我本人既不是台灣人,也無意在這裏表達任何政治見解。我隻是感覺十分驚乍,國民黨真的是太低級了。很多人在討論“正負三趴” 到底是什麽意思,也有人在說也許有美國的勢力在攪局,這些討論在我看來都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本。在我看來,並不是少讓幾趴的問題。隻要國民黨提出了“需要柯讓”的這個概念,就是輸了。一個需要別人“讓”才能上位的候選人,根本就不配做候選人,也就是說國民黨認為自己推出的候選人根本無法當選,這是對侯有宜的侮辱。如果我是侯有宜,我寧願輸,也不接受“讓”。哪有一個政黨,公開羞辱自己的候選人的道理。國民黨可以下架了。如果連國民黨自己都認為侯有宜無法當選,憑什麽讓選民相信他能當選?

一個競選總統的候選者應該具備領導力、號召力、舍我其誰的霸氣,或者說至少要讓別人覺得自己有舍我其誰的霸氣。這些在古代就叫王氣,在國民黨、在侯有宜身上我看不到一丁點的王氣。總統大位是爭來的,怎麽可能是求人讓來的呢?這樣的人又怎麽可能贏得選舉呢? 人心都有一杆秤,大家至少潛意識裏都會這樣想。需要“讓”的人有三層心理:(1) 我很弱,(2)我希望取巧,(3)我對你的利益損失不關心,我隻關心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我揣測侯有宜的心理,隻怕是有苦說不出,進退兩難。藍營媒體喋喋不休的強調,“柯文哲言而無信,簽了合約,但是到時候不願意讓六趴。而且柯文哲一開始就知道是讓六趴。”這些所謂的藍營媒體,其實不斷地在傷害藍營的基礎,在傷害侯有宜選取的正當性。一個政黨在推出一個候選人時,必須是自己相信這個人是有可能贏的。這個讓趴事件以後,侯有宜參選的正當性又何在?

打個比方。中國隊選拔乒乓球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結果推出的最終人選居然要靠讓球才上位。試問誰會服氣?誰會覺得這個人的上位是合理的?而且更要命的是:別人不願意讓球了,結果那位最終人選居然說:“你一開始就承諾要讓球的,你不守信用,你明明說好要讓我六球的,你怎麽現在說隻讓三球?你肯定是知道要讓六球的,我們有錄像證明你一開始就知道。”這不是左右開工的打那位最終人選的臉嗎?

百年政黨,居然落到這步田地,令人歎息。其實侯有宜有三條路可以選,哪條路都不能建立在“讓”之上。一:以國民黨的資源為砝碼,強壓柯文哲做副手。二:以民意調查為依據,自己做柯的副手,其實這條路並不差,因為柯的黨派資源太少,很容易被架空。三:不畏輸贏,自行選舉,不借助柯文哲,輸了就輸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