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印象(八)赫爾辛基的吃喝玩樂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4-06-24 00:09:41

 

頭天下午在斯德哥爾摩登上輪渡,第二天上午十點多到達了芬蘭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旅店在火車站附近,離輪渡站約2公裏,同伴說拉著行李步行不方便,我倆便決定打車去旅店。 

輪渡站停著幾輛出租車,有個司機來拉客,聽說路程才2公裏,露出不情願的樣子,隨後說,如果給50歐元,就帶我們去。另一出租司機過來,他用芬蘭語跟那位講了幾句,那位說可以帶我們去,車費60歐元。真把俺倆當冤大頭了。 

天氣晴好,從輪渡站可以看到市中心的赫爾辛基摩天輪(Helsinki Skywheel),我建議不如步行,還可一路看看城市風光。 

說走就走,一條大路通往市中心,走出沒多遠,就看到了山坡上紅色的烏斯別斯基大教堂(東正教堂,Uspenski Cathedral),教堂的斜對麵是赫爾辛基摩天輪。邊走邊看,很快走過摩天輪,到了人來人往海邊的大廣場 (Market Square)。廣場裏有不少小攤賣各種食物和手工藝品。穿過廣場,跨過幾條小馬路,右邊高地上一座雄偉的白色大教堂令人矚目,那不是著名的赫爾辛基大教堂嗎? 

 

兩座大教堂,有人稱為白教堂和紅教堂

露天市場

這會兒,我們行走在市中心繁忙的購物街——Pohjoisesplanadi 大街上(那麽多字母,不知怎麽發音,簡稱“波街”吧)。波街兩邊的建築宏偉大氣,不少建築有精美的雕刻,富有曆史感。沿街商店林立,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十分繁華。這條街很寬,走了一段,街道更寬了,街中央有個街心花園,鬱鬱蔥蔥,還有不少雕塑,原來那是埃斯普拉納迪公園(Esplanadi)。就這樣,我倆不知不覺瞥到了赫爾辛基幾個最著名的景點。雖未駐足細看,卻也知道了這些景點的位置,打算放下行李,便回來好好觀賞。

 

街景

埃斯普拉納迪公園

旅店在波街旁邊的一條狹窄小街上,飯館酒吧林立。我們的房間在五樓,麵向小街。老式木窗又高又窄,天花板很高,房間的兩端是三角形的壁櫥和洗手間。最令人難忘的是旅店的小電梯,沒行李的話,可以擠進去三個瘦子,帶行李,隻能塞進去兩個人,胖子可以一人獨上獨下。不過,住在這樣的老建築裏,是不同尋常的有趣體驗。 

在旅店遇到兩位美國年輕人,也是來觀光的,我們互問了觀光計劃,這兩位跟我們一樣,覺得景點比較集中,計劃在這座城市隨便走走。

我們從旅店出來,去上述景點兜了一圈,順便還去看了火車總站、火車站旁邊的國家劇院、赫爾辛基大教堂前的議院廣場。看完有點餓了,便去露天市場找特色小吃。

赫爾辛基的天氣讓人捉摸不定,街上陽光強烈,穿兩件單衣還嫌熱,但是到了海邊廣場,冷風吹來,不由打了個寒戰,連忙找出絨衣穿上,卻為時已晚,感覺自己又受涼了。

 

火車站和附近的勞動者雕塑

國家劇院

議院廣場

在冷颼颼的露天市場,不少食品攤出售的熱乎乎芬蘭三文魚湯很是誘人,我倆也點了熱湯,坐在簡陋的棚子裏,食客還挺多的。魚湯10歐元一碗,內有土豆、韭蔥、胡蘿卜,外加兩塊指尖大小的三文魚。這些小攤販也太摳了吧?餐後才發現,廣場旁邊有特色的老建築是老市場樓 (Old Market Hall),進去一看,原來是個美食市場,這下知道該去哪兒用餐了。 

老市場樓

因我和同窗前幾天嗓子不舒服,帶來的大批潤喉糖所剩無幾,決定去補充一些給養,順便買點感冒藥。走了兩家超市,才知芬蘭的超市不賣潤喉糖,需要去藥房購買。 

藥房在一個購物中心的地下室裏,藥品包裝都是芬蘭語,我正尋找包裝上畫有鼻子喉嚨之類的藥片,來了一位和藹的中年女藥劑師,穿著白色的製服,用英文問我們需要什麽。問她有無控製發燒、打噴嚏、流涕、喉痛、咳嗽等症狀的感冒藥。她稱芬蘭沒有這樣的綜合感冒藥,但是有針對一種症狀的特效藥,比如這是緩解喉痛的,那是抑製咳嗽的,邊說邊從貨架上拿下三種藥給我們。詢問了每種藥的用途和用法,發現兩種是噴劑,最後買了治療喉痛的消腫藥(不是抗生素,就是消腫),以及她推薦的最強效潤喉糖。不得不說,藥房的服務太好了,藥劑師友好耐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得到專業周到的服務,減少了焦慮和擔心,或許這是芬蘭人富有幸福感的一個因素? 

聯想到美國,怎麽感覺無論在什麽地方,都人手不夠呢?超市商店飯店旅店雇傭的人越來越少,難以找到可以提供幫助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一位,那位可能是一問三不知。美國人的煩躁不安,也可以理解了。 

在赫爾辛基的兩天,我們坐上了綠色的老式有軌電車(無論哪路車,都是同樣的綠色),去了著名的岩石教堂。這座教堂建在堅固的岩石上,教堂內部是直接開鑿堅硬的岩石建造而成的,自然光從環繞四周的天窗射進來,透過天窗可以看到藍天。據說由於這座教堂音響效果極佳,經常在此開音樂會。

岩石教堂

 趁著一個傍晚,不冷不熱,我倆走過好幾條林蔭大道、僻靜的住宅區、綠化地帶、國會大廈、以及赫爾辛基中央圖書館,來到了芬蘭作曲家西貝柳斯的紀念碑。紀念碑是一座大型的現代雕塑,由600多根空心鋼管組成,鋼管被焊接在一起呈波浪狀。在這座雕塑的旁邊,是西貝柳斯的雕像(不知他頭像旁邊的代表什麽)。 

西貝柳斯紀念塔

中央圖書館大樓現代簡潔的外貌很吸引人,進入圖書館後,更喜歡其明快的風格和寬敞的空間了。圖書館有三層,不同於塞滿書架的傳統圖書館,中央圖書館更像是“社區活動中心”。入口旁邊的多張桌子上,擺放著國際象棋,老老少少坐著下棋。環顧身邊的美國人,現在有幾個人會放下手機,開動腦筋,慢悠悠地下棋? 

底樓流線型的空闊地帶是開放式的學習休息區域,有人看書,有人玩手機,有人躺平,隨心所欲。底樓的咖啡店和簡易餐廳出售甜點、色拉、三明治等。不少人來圖書館用餐,我們也享受了甜品。 

二樓梯形空間裏有不少年輕人,戴著耳機,握著手機,捧著筆記本電腦,也有的在低聲聊天。二樓還有幾個“城市工坊”和會議室。工坊提供了現代和傳統設備,如3D打印機和縫紉機,幫助喜歡動手的居民完成他們的DIY工程。之所以建立工坊,是為了鼓勵人們一起動手,交流經驗,促發更大的創造力。 

三樓格外明亮寬敞,書架之間距離較大,一整麵的玻璃門窗,門外是巨大的陽台,陽台上有不少人在看書、聊天、曬太陽。玻璃牆裏邊的那些沙發,看上去非常舒適,陽光照射進來,暖洋洋的。要是冬天能坐在沙發裏曬曬太陽,多麽愜意舒服。可是,不是說芬蘭的冬天很早就暗了嗎?且不管這些,隻要看到圖書館的貼心設計,就會明白芬蘭人為什麽幸福感滿滿的了。

 

赫爾辛基中央圖書館

在赫爾辛基的第二天,我們坐輪渡去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曆史遺產名單上的芬蘭堡(Suomenlina Fortress)。芬蘭堡占據了赫爾辛基海港入口處的一組島嶼,這些島嶼由橋梁連接起來,組成了芬蘭堡。這座軍事堡壘建於18世紀下半葉,根據不同地形,用岩石建造了不同的防禦係統,展示了當時的歐洲軍事建築。如今,芬蘭堡已改為民用,有一些居民區,小區裏的磚房顯得頗有年代感。

 

芬蘭堡

哦,後來我們去老市場樓吃了兩次飯。第一次去,見不少食品攤位出售馴鹿肉,想到聖誕老人坐的馴鹿爬犁,馴鹿(尤其是卡通馴鹿)多可愛啊!怎麽能吃它們呢?我倆正在議論,賣馴鹿肉的小哥熱情地問我們,要不要嚐一嚐,我倆連連擺手。他卻不折不撓,堅持遞過來兩小塊加了奶酪、果醬、以及不知什麽調味品的馴鹿肉。嚐了一下,跟牛肉差不多。同伴決定買一份以示感謝。小哥拿出土豆泥,放了馴鹿肉,讓我們選“澆頭”,澆頭有醃黃瓜、醃辣椒、各種醃製素菜、青豆、玉米、果醬、辣醬、番茄、奶酪等十多種。小哥很實在,拚命往紙盒裏加料,我倆好不容易才吃完一份。 

第二次,我決定嚐嚐芬蘭的生魚片拌飯,似乎跟舊金山的味道差不多。同伴不吃生魚,再次點了芬蘭三文魚湯,裏邊魚很多。看來這老市場樓的食品比露天市場的靠譜,而且兩處的價格相差無幾。 

吃喝玩樂似乎還少了個“喝”。盡管我倆不喝酒,但是芬蘭人喝啊。旅店房間對著一家啤酒吧,一家酒吧和一家餐廳。望出去,總有人坐在室外的餐桌邊喝酒,晚上十點多,打算睡了,望望對麵,還在喝。因屋子裏燒得太熱,開了點窗,半夜醒來,傳來斷斷續續的說話聲,窗簾拉開一條縫,天全黑了,有人坐在昏暗的燈光裏,邊喝邊聊。一直到早上三點,天亮了,酒吧熄燈打烊,喝酒的人也回家去了,小街空無一人,終於安靜下來。 

 

圖片均為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