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行(三):歡宴墨爾本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3-12-24 18:59:24

 

明天就是聖誕節,家人朋友常歡聚一堂,共享美食。我也先曬一堆美食照片吧。這是到墨爾本後,朋友在家準備的接風宴。繼承中華的謙虛美德,女主人說是“家常便飯”。那天,女主人準備了龍蝦燴麵、醬牛肉、鹵豆幹、四喜烤麩、鹽水蝦、薑黃雞、鹵海參等等(見下圖)。

提及我們的墨爾本之行,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場又一場盛宴,吃得我倆體重增加了好幾磅,虧得後來的新西蘭南島之旅,每日行走萬步以上,才去掉了在墨爾本增加的那幾磅。 

墨爾本附近好玩的地方真不少,今天暫且按下景點不談,先說一下在墨爾本和朋友相聚,共享美食的經曆 

這次澳新旅行,在澳洲呆了三個星期,其中一個星期在墨爾本。原因是:和我一起旅行的朋友有幾位親友住在那個城市。這些親友,人人都有曲折的移民經曆,除了享受美食,我還聽到了不少精彩的人生故事,受益匪淺。故事不少,挑幾個說說大概。 

 

大哥大嫂 

去墨爾本跟家人團聚是朋友大嫂近兩年的願望。她的大哥大嫂都是專業音樂人,文革前在上海最好的專業樂團演奏,一個吹長笛,一個拉大提琴。這對音樂界的“俊男靚女”在盛世被人仰慕,在亂世蒙受屈辱。文革中,他倆幾次化險為夷,逃過了批鬥囚禁,這段經曆讓他倆恨透了封建專製,一心向往自由的生活。八十年代初,他倆舍棄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赴美留學。 

留學、打工、找工作、辦綠卡、培養下一代、買房、還債...... 基本就是這麽個過程,其中的艱難坎坷,在美國呆過的,大致能猜到八九不離十 

經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如今兩人在加州安度晚年。大嫂今年80歲了,她最疼愛的小弟住在墨爾本。考慮到來日有限,大嫂下決心在有生之年,再去一次澳洲看望弟弟。由於這很可能是此生的“最後一次”,大嫂堅持帶朋友和我一同前往。 

朋友和我是大學同窗,我來美後,過了三年,1985年她也來美留學。當時是我想法替她落實了獎學金,幫她圓了留學夢。為此,大哥大嫂總是念念不忘,待我如親人。 

我有四五十年沒見到大嫂了。上次是七十年代中,去朋友家玩,大哥大嫂那時跟朋友母親同住。走上樓梯,便聽到叮叮咚咚的鋼琴聲,大嫂在自己的房間裏彈琴。透過半掩的房門,瞥到大嫂白皙秀美,端坐在鋼琴前,全神貫注看著樂譜,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樂中。當時隻覺得大嫂很美麗很高貴,處在超出塵俗的精神境界中。他們的女兒在大嫂的指導下,兩三歲開始學鋼琴,後來畢業於茱莉亞音樂學院 

 

白老板 

為了朋友和我,大嫂悉心做了安排。我倆一出墨爾本機場,就遇到前來接機的白老板————大嫂的小弟。白老板來澳洲三十多年了,經營過幾家餐館,富有餐飲經驗。 

家有餐飲業專業人士,享受美食成了墨爾本之行的主題。這一切都離不開白老板的精心策劃,和他高超的烹飪技術。這也難怪,白老板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赴澳之前,為了多掌握一些謀生技能,他曾在上海參加過廚師培訓班,並獲得了廚師證書。如今,在餐飲業一幹幾十年,烹調美食輕車熟路。大嫂經常說,白老板燒一桌酒席,猶如“洗臉刷牙”,一點兒不費勁。 

到墨爾本後,先去拜會了白老板夫婦和大哥大嫂。白老板有兩個女兒,大學畢業後都在墨爾本工作,大女兒是老師,小女兒是營養師,都離家獨立生活了。白老板退休後,最關心的是菜園的蔬菜和一日三餐。為了做出味道最佳的美食,他常不遺餘力,通過各種渠道,盡力得到最優質的食材。 

大嫂提起心愛的小弟白老板,滿是讚美之詞。白老板是初中69屆,17歲就被發配去農村插隊了。在農村一呆八年,好不容易才回到上海。白老板心態極好,隨遇而安,無論在什麽地方,都會盡量照顧好自己的胃,就地取材,開動腦筋,為自己做些好吃的。大嫂說,白老板在鄉下的時候,她常給他寄食品,也常給他寫信,每次叮囑:千萬不要結婚,結了婚就回不了上海了。 

白老板蹉跎了十多年,才在上海有了穩定的生活,自然是十分珍惜。可是八十年代後期,上海掀起了出國熱,白老板見哥哥姐姐都去了美國,也動了出國的心。無奈是初中69屆,沒上過大學,無法赴美留學,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日本和澳大利亞。 

遭到日本拒簽後,1988年白老板帶著60澳元,闖蕩澳洲。到澳洲第二天便四處找工作。虧得他童年時營養不錯,個頭高大,又插過隊,不怕幹體力活,馬上找到了替人裝門窗的工作。 

幾經周折,白老板終於有了“學以致用”的機會,進入了餐飲業。攢了點錢後,跟幾名留學生合資開了家小飯店,最終合資人因各種原因紛紛放棄,而他堅持了下來,成了餐館老板。三十多年來,他開過中餐館、西餐館、咖啡館、還有中西式融合的餐館,直到兩年前,才關了餐館,告老回家。 

 

洪老板夫婦的接風宴 

說了許多白老板,轉回來說接風宴。為我們準備接風宴的不是白老板,而是另一位上海同胞洪太太。洪太太是朋友的中學同窗,幾次三番邀請朋友去墨爾本玩。而她的先生洪老板,竟然是白老板多年前在上海廚師培訓班的同學。洪老板坦白說,白老板在班裏名列前茅,而自己總是墊底。 

洪老板到了澳洲後,也去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小吃攤上炒麵。由於廚師手藝沒學好,炒麵時怕糊底,加了點兒水,被老板當場炒了魷魚。上帝為他關上一扇門,同時也為他打開一扇窗。洪老板後來辦起了自己的貿易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又涉足房地產投資開發,是個成功的商人。 

無巧不成書,攀談了一陣,發現洪老板夫婦和白太太,竟然都住在新樂路。新樂路離我的小學很近,不少同學熟人住在那裏。聊起上海往事,不一會兒就是你認識他,他認識我的,可能這證實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這樣那樣的關聯,也就是所謂的“三度分離”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你認識他,他認識另一個人,這另一個人認識的某人可能也認識你。這個理論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九度分離”(nine degrees of separation) 中找到某種關聯,而三度分離是最常見的 

長話短說,朋友的親戚朋友多多少少認識幾個我認識的人,所以我們分離的環節並不那麽多,遠遠低於九度分離 

既然如此,我們也不能拒絕洪太太了。我很怕麻煩人,最初計劃去住旅店,這樣主客都有空間,不必應酬,我們也不欠人情,朋友十分認同我的想法。但是洪太太堅持要我們住在她家,否則就是太見外,看不起她這個朋友。眼下我跟她也成了一個街區的“老鄰居”,盛情難卻。最終我倆在她家住了一周,她為我們一人準備了一間大臥室,還特意準備了簇新的被褥。 

洪老板夫婦是典型的上海人,做事講究“上台麵”,即看得懂、也拎得清市麵,做事上得了場麵(意思是:不管何種情況,為人處世都恰到好處)。上海人的另一特點是“實惠”,不做冤大頭。他們精打細算,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經過生意場上幾十年的磨練,邀請幾十位賓客來做客是常有的事,洪太太親自動手準備家宴成了小菜一碟。為我們準備的接風宴令眾人讚不絕口。

白老板的歡聚宴 

接風宴之後的第二天,白老板決定在家舉辦親友歡聚宴。白老板是美食家,坐下來大筆一揮,六冷六熱的菜單就定了。六個富有上海風味的冷菜是:醉雞、醬鴨、蔥薑毛蛤、馬蘭頭拌香幹、萵筍海蜇絲、毛豆蘿卜幹。六個熱菜是:川味龍蝦煲、魚頭煲、螃蟹粉絲煲、蹄筋蟹黃煸菜心、魷魚鍋巴、蒜蓉空心菜。與此同時,還準備了牛肉、鮑魚火鍋和冬瓜盅湯。

白老板的廚藝無可挑剔,每道菜都有其獨特的味道,全方位滿足了我們的味蕾。配著澳洲紅葡萄酒和啤酒,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朋友跟我,兩個懶得做飯的家夥。做飯對我們來說,是任務,我們總是想著如何“高效率”地完成任務。隻要保證了營養,做飯的手續越簡單越好。因此,沙拉幾乎每天出現在我家的飯桌上,而中國胃的朋友每天是蔬菜湯。我等懶人一邊大快朵頤,一邊虛心接受各位上海同胞的批評,並信誓旦旦,要改掉懶惰的惡習,從今往後,用心做飯。可是,惡習是那麽容易改正的嗎?從澳洲回來後,我依舊每天吃沙拉,朋友又回到了每天的蔬菜湯。 

 

我倆的答謝宴 

在墨爾本,每天欠著親友的情,陪我們四處遊玩,還提供一日三餐。出國四十多年了,我早已采納了西人待客的方式。有時家裏有人留宿,我的任務是塞滿冰箱,告訴客人早餐自理,愛吃什麽自己拿。客人來了我也難得陪著玩,除非是國內來的。午餐一般在外邊飯店解決。至於晚餐,那是名副其實的家常便飯,烤個主菜,沙拉一拌,再準備個熟的蔬菜和一點輔食(如土豆、山芋、玉米、麵包)之類的,最後上一道甜食,就搞定了。 

墨爾本親友的待客之道,卻是非常中國化的,全身心投入,無微不至地招待。一頓早餐,洪太太煮咖啡,烤麵包,做水果沙拉,煎雞蛋,煮餛飩,煎蔬菜蛋餅等等之類的,挑選品種繁多。見她每天早上要為我們忙上一個多小時,很是不安。 

同樣,白老板夫婦,大哥大嫂對我們的精心照顧,也讓我們過意不去 

於是,朋友和我決定去飯店舉行答謝宴,略表我倆的感激之情。白老板承擔了預約飯店和訂菜的任務,答謝宴定在一家口碑較好的粵菜館。為了說話方便,定了一個包間。白老板定了龍蝦、雪蟹、石斑魚,因為那天正好是美國的感恩節,便點了燒鵝作為火雞的替代品。(下圖是部分菜肴。)

朋友是個非常認真的人,我也不得不認真一點。為她認真地寫了答謝詞草稿,害得她捧著手機,邊看邊念答謝詞,太一本正經啦 

哦,在墨爾本飯店吃飯有點兒貴,這頓答謝宴花了1600澳元。可能是因為點了250澳元一公斤的龍蝦和雪蟹。好在稅已包括在內,而且不用付小費(我倆還是給了50元)。答謝宴多多少少表達了我們的感激之情。 

 

白老板的送風宴 

在墨爾本呆了一周,又去塔斯馬尼亞島逛了五天,最終回到墨爾本,從那兒飛離澳洲,去新西蘭 

白老板知道我倆最饞的是上海、江浙風味的食物,特地做了一桌,為我們送風。看看這些上海人熟悉的菜名吧:奧灶鵝、鹽水雞、梅菜扣肉、揚州幹絲、鹹菜肉絲麵、酒釀小圓子、腐乳空心菜、蒜味莧菜,酸辣湯。洪太太執意貢獻了具有澳洲特色的焗龍蝦。我等在塔斯馬尼亞遊玩的時候,釣到不少魚,其中最大的一條是莫旺魚,成了那天飯桌上的一道菜————清蒸魚

 

說到釣魚,本人雖然是頭一次出海釣魚,竟也釣到三條彩衣,wrasses。釣魚的過程有機會再寫)。 

 

 大西瓜菜場

在墨爾本,還有機會陪洪太太去了“大西瓜”買菜。這個超市不知叫什麽名字,因為入口處有個大西瓜雕塑,洪太太稱其為大西瓜。菜場的蔬菜水果品種豐富,而且價格相當低廉。就曬幾張圖吧,大家可以看到菜價。去那兒買菜的亞裔居多。

 

在墨爾本機場,跟朋友擁抱告別,感謝他們的熱情接待。人生就是這樣一聚一別離,一喜一悲傷。鬥轉星移,轉眼我們成了古稀老人,能夠跨越萬水千山,跟親友重聚一堂,一起回憶逝去的芳華,分享一路走來的經曆和感受,是非常難得的緣分。

分別時雖然免不了淚眼朦朧,但還是慶幸自己來到了墨爾本,沒有浪費生命中轉瞬即逝的時光和機會,想做什麽趕緊做,想見誰馬上見,別計較結果,過程是活著。能夠“活著還快樂著”,這是上天賜予的最珍貴禮物。 

 

祝各位聖誕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