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搬遷去溫哥華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3-08-09 21:05:57

 

上個周末,特意去溫哥華看彩虹驕傲遊行 (見我的博文《狂歡溫哥華,跟水星兄擦肩而過》)。遊行不負眾望,給大家帶來不少歡樂。我呢,雖然來過溫哥華多次,但是既然人在溫哥華,那些著名景點還是要去看看的,如加拿大廣場的溫哥華會議中心、煤氣鎮、斯坦利公園、格蘭佛島等。

 

出旅店過兩條街就是溫哥華著名的羅賓遜購物街,上個周末去那兒逛了不止一次,主要因為那條街上有不少餐廳,兩天都在那裏吃的晚餐。

 

第一次去溫哥華是1993年,難以想象,那是30年前了。那時候,眾多的香港人趕在回歸前移民溫哥華,有人開玩笑說,Vancouver 成了Hongcouver 了,用英文發音,跟Hong Kong 有點兒相像。第一次看到的溫哥華一片繁榮,非常幹淨,市民禮貌熱心,給我留下無比美好的印象。那會兒的溫哥華唐人街,是繼舊金山之後的北美第二大唐人街,商店林立,車水馬龍,人頭簇擁,生意紅火。看得我恨不得馬上搬家去溫哥華。 

 

可惜這隻是個夢想,那幾年算是在美國站穩了腳跟,工作穩定,買了住房,先生又是美國土生土長,習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怎會放棄眼前一切移民加拿大?然而,加拿大一直是我們的夢想,每次問先生,想去哪國玩?他的首選總是加拿大。 

 

後來又去過溫哥華多次,好像是90年代末,有一天在唐人街附近,目睹了一位華裔老伯在教育討飯的白人小哥,老伯用不太流利的英文說,你不要在這裏討飯,你還這麽年輕,應該去工作,我這麽老還在工作呢。再說,政府已經給了你一些福利,你在這裏討飯讓加拿大丟臉。先生聽得目瞪口呆,感慨萬千,連連誇獎加拿大,要是在美國,誰敢去教訓要飯的?那可是“高風險行為”。 

 

可惜,老伯的勸告無用,之後再去溫哥華,唐人街那一帶是每況愈下。目光散亂、蓬頭垢麵的流浪漢越來越多,街上臭氣熏天。因此,隻能繞開那一帶了,曾經的美好隨著歲月流逝成了傳說。 

 

盡管如此,溫哥華依舊美好。我比較熟悉的美國城市是舊金山,就拿舊金山跟溫哥華做個比較吧。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打砸搶的新聞越來越多,舊金山聯合廣場附近的名牌店紛紛關門搬遷,尚存的店家都在櫥窗上裝了牢固的鐵絲網。而溫哥華呢,一出旅店大門,隻見古馳、愛馬仕、路易威登等名牌店一家連一家,到了夜晚,櫥窗裏依舊燈火輝煌,沒有半點鐵絲網的影子。光這一景,就認定了溫哥華的好,至少盜賊不那麽猖狂。

 

街上行人熙熙攘攘,雖然路邊也有流浪漢,但比舊金山少,當然這可能跟氣候有關,畢竟溫哥華的冬天又冷又濕。然而,溫哥華的流浪漢相對溫和,他們一般不騷擾他人。舊金山就不同了,因為流浪人數多,其中瘋狂的也多了起來,有些人會莫名其妙咒罵過往的行人,而且看上去精神有問題,嚇得我趕緊繞道避災。而在溫哥華的街頭,感覺是安全的。安全感又給溫哥華加了一分。 

 

在街頭行走有個發現,這個城市挺白的,除了白人就是亞裔,華裔韓裔日裔為多(根據他們的語言判斷出來的),還有一些印度或來自南亞的移民。星期六整個下午和晚上,我們不是在街頭溜達,就是在餐廳茶飲店休息用餐,隻看到了一個黑人。習慣了周圍有許多各色人種,尤其是來自南美的西裔移民,到了溫哥華,居然都不見了,讓我有點兒不習慣,切實感到自己不在美國了。 

 

因此,我的感覺是(大概是錯誤的),溫哥華的人口結構不如舊金山多元。昨天我去舊金山的Mission區,那裏絕大多數是墨西哥人,滿街的西班牙語,墨西哥小吃攤、飲料攤比比皆是。多元的一個好處是餐食更多樣化。相比之下,溫哥華的中式、日式、韓式餐廳非常多,走幾步就有融合日本料理 (Japanese fusion) 的餐廳,主賣兩種食物:拉麵和日式便當。當然,那裏的中餐廳也不少,小朋友愛吃中餐,去的兩家,一家主打蘭州拉麵,一家上海小籠包,做得還都相當地道。 

 

說到用餐的價格,中餐館普通菜肴每款的價位在16-25加元之間,這個價格包括稅金,隻需再付些小費。1加元相當於75美分左右,用美元計算,價位在12-19之間(稅前),這樣的價格在舊金山餐廳很難找到,所以在溫哥華外出就餐比舊金山便宜一些。小朋友為此又給溫哥華加了一分 

 

在機場,我注意到,指示牌上除了英文法文,還有中文,而且做得很到家,不會有的有,有的沒有。這點比舊金山做得好,舊金山的指示牌多數隻有英文,有的加了西班牙文,有的又加了中文,但是要碰運氣,不是每個牌子上都有中文的。即使在舊金山唐人街的地鐵站,居然也忘了做中文牌子,嶄新時尚的電梯旁,是熱心人手寫的中文指示牌。

 

還有一個感覺,溫哥華人比舊金山人更注重時尚,這可能跟亞裔居民多有關,比較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名牌店的不少顧客都是亞裔,一身名牌的隨處可見,正值夏天,女孩們穿上了連衣裙,秀發飄逸,妝容精細。喜愛時尚的,應該去溫哥華的羅賓遜街走一走,行人就是一道風景線。而舊金山,著裝越來越隨意,疫情之後,穿著睡衣睡褲往外跑的成倍增加。一般人告別了正規場合的服裝和皮鞋,全民轉向休閑和運動係列,不修邊幅成了時尚,讓大家節約了時間和金錢。因此,從衣裝上說,溫哥華養眼,舊金山養心。

 

這對吸引我的是身高的差異,回來才發現原來穿的是情侶裝。

 

 

拉拉扯扯寫了不少,都是我一己之見,免不了片麵。雖然跟疫情前的溫哥華相比(2019年去過),市中心不如以前繁華,不少店鋪在招租,但是城市依舊充滿活力。溫哥華美麗的自然風光、寬容開放的文化氛圍、夏日的陽光燦爛、全城狂歡的歡聲笑語,留下的都是美好記憶。我又開始重續搬遷溫哥華的白日夢了。不說別的,在鬧市區,這燈光閃爍的大麻店,對於腰腿關節疼痛的老年人來說,要買點純植物純天然的止疼藥膏可是太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