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別了,2022年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2-12-30 15:44:37

 

 

永別”這個字向來慎用,帶點兒晦氣,但對於2022年來說,卻是例外。這一年,流年不順,多災多難。疫情、戰爭、通脹、氣候反常...... 令人沮喪的消息接連不斷。 

 

有個大學小群,五位在上海的同學都陽了。有一位七十多了,還是癌症患者,連續幾天高燒四十度不退,大家都為她擔心,她卻淡定,說是一度血氧低,虧得家有製氧機,一直吸氧,血氧正常了,體溫也下來了。其他同學都發了低燒,有喉嚨疼,無力等症狀,兩位已經陽轉陰,兩位仍在與陽搏鬥。 

 

群裏一位美國同學的父親前兩天在醫院去世,九十多歲,本已虛弱到數日不進食了。因醫院陽的太多,估計也感染了,昏睡中離世。朋友說,“他睡過去以後就沒有醒來。沒有痛苦,沒有牽掛,幹淨利落地離開人間,真是有福之人”朋友上個月曆盡千辛萬苦回上海去跟父親告別,因為有過了正式的道別,不留遺憾,她坦然接受了父親的去世。 

 

然而,她沒料到的是,“父親去世後找不到接受屍體火葬的地方。龍華火葬場排隊的成百上千。登記了至少要等到一月中旬才能排到。最後還是我弟弟動用他退休前上海某局副局長的頭銜才得以解決運屍火葬的問題”她父親去世兩天之後終於借了兒子曾經擁有的“官銜”,上了運屍車。 

 

可是,無權無勢的小民怎麽辦?微信上有一位家住上海浦東由由二村的居民給居委會和鄰居發了微信。他說 

 

我是由由二村40弄40號501室的居民。我父親已於26日晚上10點30分去世。去世的抗原檢測呈陽性。父親的去世給我們周圍的居民帶來了麻煩和恐懼,對此我深表歉意。 

由於現在殯儀館屍體爆滿,從27日,就是昨天早上開始,我專門負責父親遺體的轉運和火化,爭取早日把父親的遺體運出去。 

目前通過四個途徑:第一是官方的962841殯葬熱線;第二12345市民熱線反映;第三通過親戚和朋友托關係;第四向龍華火葬場申請。目前四條路都沒有獲得明確的返回信。殯葬熱線隻給我一個信息,目前運屍排期都排到明年元旦後了。 

根據《國家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人的屍體是不允許滯留在家裏的...... 我將按《國家傳染病防治法》,在本小區裏自行找塊空地,焚燒屍體 

居民們如果有意見,請選擇報警。如果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也不向警方報警,表示全體通過

 

這也太恐怖了,自家火葬 

 

說點題外話,因我曾有一位在中日合資企業工作的學生,跳槽去由由公司,讓我對這“由由”好奇。結果說這曾是一家農民企業,老總說“種田人要出頭”,田”字出頭成了由”。由由公司應該經營得不錯,開發了不少住宅小區。 

 

麵對如此混亂的局麵,和如此無能的執政者,你我能說什麽?有人說是抗疫三年,管天管地管空氣,卻忘了準備退熱藥和疫苗,忘了循序漸進,有序放開。無論怎麽看,都覺得是拿民眾的生命當兒戲。 

 

看看這兩張漫畫,就知道世人是如何看待中國執政者的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人說,我們要滿懷希望去等待,光明終究會到來。不少人在等待2023年,或許明年流年順利,萬事大吉。 

 

英國詩人艾略特 (T.S. Eliot, 1888-1965) 的詩《無希望的等待》貼切表達了我今天的心境。在穀歌翻譯的幫助下,試著翻譯成漢語

 

無希望的等待 

 

我對靈魂說,靜下心來,不抱希望等待 

因為希望會希望錯了不懷著愛等待 

因為愛會愛錯了;還有信仰 

但是信仰、愛和希望都在等待 

不加思考地等待,因為還沒準備好思考 

因此黑暗即是光明,靜止即是舞蹈 

溪流的低語,冬天的閃電 

野百裏香和野草莓 

花園中的歡聲笑語,回蕩著 

未喪失的狂喜,而需要,麵向

生與死的痛苦 

 

英文原文 

Wait Without Hope 

By: T.S. Eliot 

I said to my soul, be still, and wait without hope 
For hope would be hope for the wrong thing; wait without love, 
For love would be love of the wrong thing; there is yet faith 
But the faith and the love and the hope are all in the waiting. 
Wait without thought, for you are not ready for thought: 
So the darkness shall be the light, and the stillness the dancing. 
Whisper of running streams, and winter lightning. 
The wild thyme unseen and the wild strawberry, 
The laughter in the garden, echoed ecstasy 
Not lost, but requiring, pointing to the agony 
Of death and birth. 

 

文學城裏,二郎是我敬重的博友。他不寫博文,但是他的留言總是很“煞根” (滬語:一針見血)。有兩個留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大致的意思是:不是今不如昔,也不是昔不如今,而是今昔本來就一樣。在華夏簡體字群體裏,一貫是怨氣衝天和“萬壽無疆”共存。認真不得,將就著點。年輕人有詩和遠方,年邁者有酒和餘生。

 

正是 

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 

一聚一離別,一喜一傷悲,一榻一身臥,一生一夢裏 

尋一夥相識,他一會,咱一會 

都一般相知,吹一回,唱一回。   

 

願各位博友2023年活得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