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的雞零狗碎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2-10-06 00:17:35

 

打疫苗 

 

上個星期,決定去打COVID疫苗的第二針加強針(Booster)。上網一查,附近的藥房基本都注射輝瑞,莫德納則不太普遍,因需要莫德納,隻得去離家四五英裏的一家藥房。 

 

這家藥房位於本郡最富有的住宅區,離熱門景點有段距離,位置偏,遊客少。那個購物中心的顧客以當地居民為主,白人老人為多,衣著相對保守,男士愛穿襯衣,後背搭件毛衣,兩個袖子在前胸紮起來;女士衣著五花八門,低調中的考究。

 

可是那天見到三位啤酒肚的白男,高高壯壯,兩位穿著淺黃色的上衣,一位穿著花格子襯衣,衣服緊緊裹住大肚子,還把襯衣下擺束進褲腰裏。如此身材的男士穿得如此“合身”,在美國實不多見,不由對三位多看兩眼。一名白女顯然是出於好奇,上前打聽三位來自何方。一開口是英國口音,自稱來自英國某個小村子。哦,是老外談話更加熱絡起來

 

我從他們身邊走過,進了藥房,挨了一針,等了15分鍾才放行。回家當天沒感覺,第二天醒來,臂疼,乏力,腸胃不舒服,午睡了很長時間,傍晚醒來,除了手臂還疼,其他症狀都消失了。 

 

理療、散步、出行 

 

退休後最重要的約會都跟醫療有關。膝關節不好,所以連著幾個星期去理療所。可理療師太少,每次去,基本就是用用他們的運動器材,自己做一些增強肌肉的運動。因此,症狀有所減輕後,便決定自己在家運動,倘若無效,隨時可以再回去理療。令我喜出望外的是,每天早晚運動20分鍾,疼痛慢慢消失,我又恢複了每天散步。 

 

跟以前不同,現在隻在平地散步,盡量避免上下坡。這不太容易,因住在山上,出門不遠就是個大坡,下坡特別傷膝蓋。當然,可以開車或坐公車上下山,海邊是平坦的。本地老人坐公車$1.25一趟,隻是公車要半小時到一小時才有一班。

 

最近去坐了幾次公車,服務挺好,以後會多坐公車,主要因為最近加州州長簽署了行人可以亂過馬路(jaywalking) 的法規,從明年開始實行。這令我等老人開車更加提心吊膽,萬一反應慢,撞上了行人怎麽辦 

 

提到這個法規,至今沒聽到一人讚同的,據說是三藩市的華裔加州議員丁右立(Phil Ting) 提出來的。以前亂過馬路,警察抓住開罰單,結果說是有色人種得到的罰單數量遠遠超過白人,丁議員認為這對少數民族不公平。原因是少數民族(不少是新移民)比較窮,有些人沒有車或不會開車,步行者相對多一些,亂過馬路的人自然也多。 

 

丁議員同情窮人自然無可非議,可是為什麽要把亂過馬路扯上政治和種族歧視?這實在令人困惑。亂過馬路的人缺乏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應該做的是讓他們向上看齊,而不是因噎廢食,變相鼓勵全民亂過馬路,讓所有人向下看齊吧?難怪有選民說,丁議員一定吃錯藥了,腦子如此混亂的人下次怎麽敢選? 

 

畫廊、櫥窗 

 

有一天,坐公車去了卡麥爾,終點站在市中心的小公園。下車點在六街,六街跟主要街道(Ocean Avenue)隔開一條街,相對僻靜。這條街的不少小巷裏,藏著許多畫廊,風格前衛。另一條滿是畫廊的小街是Dolores街,畫廊一家連著一家。哪怕隻停步看看櫥窗裏陳列的畫和雕塑,一個下午就飛速逝去了。

 

因為斷舍離,這幾年對商店(超市除外)基本失去了興趣,然而布置精美的櫥窗,還是會抓住我的眼球,那裏陳列商品的精致和完美,展現出布置師的創造力和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比如這個“布老鼠之家”係列 

 

時而順著主街下坡,直達海邊,卡麥爾海灘的白色沙灘、遠處十七英裏綠色的高爾夫球場、以及羅伯斯角(Point Lobus) 州立公園長滿青鬆的小山崗,構成絕美的風景畫。有一天去,海灘邊的大樹下坐著一群小學師生,一個孩子爬到了樹上,邊上課邊享受著燦爛的陽光和清新的海風。

 

時而避開商業區,轉去住宅區溜達,卡麥爾麵積有限,住宅普遍不大。又因節約用水,極少見到一片草坪的花園。有人說卡麥爾像童話世界,可能主要原因是那些被精心照顧的小房子小花園。各家房主從細微處入手,努力把房子花園打理到完美。別致的小玻璃窗、大門獨特的造型、籬柵上的爬藤、大樹下的秋千、窗外的風鈴,都是獨特的美麗。

 

買魚 

 

跟卡麥爾的風格全然不同的,是漁人碼頭,不是商業化供遊客玩的“漁人碼頭”,而是貨真價實停靠打魚船的碼頭。碼頭給人曆盡滄桑的感覺,因為那是用粗大的原木修建的,那些久經風吹雨打的木頭和纜繩、四壁透風的破舊木頭大倉庫、帶著腥味的濕潤空氣、海浪打濕的地麵、穿著高筒雨靴的漁民,展現出質樸、粗獷之美。

 

我喜歡去漁人碼頭的魚市,那裏有剛打撈上來的野生魚。本地曾經漁業發達,不過那是幾十年前的事了,近年來,個體漁民幾乎絕跡,捕撈業都被大漁業公司壟斷了。如此一來,漁人碼頭上的魚市也變了味,雖然還出售一些當地捕撈的魚(主要是魷魚、石斑、沙扁魚 sand dab),其他品種大多來自批發商

 

魷魚因是當地特產,連續多年都是$2左右一磅,去年終於漲到了$3.5,今年$4,相對而言,還真不算貴,畢竟油價和人工都在刷刷往上漲。石斑魚一條沒見到,沙扁魚不好吃,肉質太疏軟,十多年前最便宜的時候,根據大小$0.50-1.00一磅,現在$7一磅,沙扁魚必須開大油鍋炸,自己炸太麻煩,自然跳過不買。螃蟹、三文魚、金槍魚、鱸魚$15-25一磅。難怪海鮮餐廳不得不提高菜肴價格。

 

老友、電郵 

 

眼下,大約沒多少人寫電郵了吧?常給我寫電郵的是幾位白老頭,都是談得來的老師、同學、同事 

 

我跟女性朋友說話無拘無束,油鹽醬醋,家長裏短,雞毛蒜皮,想到啥說啥,甚至如何用小蘇打和白醋洗鍋子通下水道。跟白老頭畢竟有點兒距離,還是寫電郵好,不至於太婆婆媽媽,三言兩語,說個梗概,最後問好他們的家人。 

 

白老頭似乎都喜歡這樣的交流方式,他們的電郵也是梗概,細節是需要我去追問的。原來的上司從馬裏蘭州發來電郵,寥寥幾句:“最近買了個聯體別墅單元(townhouse),帶有一個小院,終於又可以種花了。” 

 

我的回郵盡顯“包打聽”陋習,你打算搬遷去馬裏蘭?這是你買的休假屋,打算東西兩岸輪流住?馬裏蘭不缺水吧?花園是否比加州的更容易打理?

 

原來他太太這兩年被派去馬裏蘭工作,與其租房住,不如買個小自住房,日後回加州,馬裏蘭的房子就出租。至於打理花園,雖不缺水,花園裏的沙質土保留不住水分,他即將開始馬裏蘭小院的“水土工程”。聯想到幾年前他剛退休,在加州的粘土裏,用中東傳統農業的灌溉方式,完成了一項水土工程。這回可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挑戰,夠老頭忙一陣了。這位退休前經常西裝筆挺,皮鞋鋥亮,從年輕時的帥哥一路走到壯年帥叔。他自稱最愛赤腳在泥土裏行走,難以想象他四肢沾滿爛泥的模樣。

 

另一位老師喜歡評論國際政治,最近的電郵都跟核大戰有關。遇到這樣的話題,我們就各說各的了,他說他的天下大事,我說我的身邊小事,一個高大空,一個低微俗,互通有無,也別有趣味。猜想他正忙著在英文博客平台 Medium 寫政論吧,我則在文學城扯了一通退休生活的雞零狗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