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師太難了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2-07-23 14:09:08

 

前兩天,看了文學城博主南山鬆的博文《做警察太難了》,由此聯想到老師這個職業 我的大學同學中,有幾位是中學老師,她們不約而同提到了國內中學教育的一些問題以及老師麵對的挑戰。

 

上海的重點高中裏,有“四所名校”: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複旦附中、交大附中。這四所名校的大學升學率都在90%以上,且有30-40%的畢業生被北大清華錄取。有位同學在四大名校之一任教幾十年,成為市特級教師,退休後被聘為顧問,幫助培訓年輕教師。

 

這位同學當年之所以能成為特級教師,就是摒棄了老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實際運用英文,來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她非常有創造力,教課教得有聲有色,學生都盼望上她的課。幾十年過去了,至今過年過節,學生給她送花寄卡,疫情封城時為她送食物,無不感謝她為他們打下了良好的英語基礎。

 

英語能力和英語知識有所不同,能力不但需要知識,更需要技能。技能的獲得往往是通過實踐得來的,即“邊用邊學”。因此,英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學以致用”,文學城博主老皮卡在美國學英文的經曆是“學以致用”的極好例子 

 

這位特級教師退休後已做了八年顧問,但是最近決定辭去顧問一職,原因是學校近幾年失去了以往的“活力”,教育目標慢慢變味了,成了應付考試,教學所作的一切都圍著考試轉。 

 

學生的回家作業是做不完的考題,常常要做到半夜三更,第二天回到教室,課堂教學的時間很大一部分是用來“對答案”,因為要對的答案太多,老師也沒時間分析錯誤。這樣的教學法,如果孩子天生悟性高,說不定還能有幸猜到自己錯在哪兒,但猜也需要時間,如果做題做到半夜,估計孩子累得沒精力猜了,能做的就是死記硬背,記住正確的答案。如此看來,學校正在培養的無非是“考試機器人”。 

 

學生忙於做考題,也不能全怪老師不負責任。高中三年幾乎都是為高考做準備,為了讓學生適應考試,學校安排了頻繁的單元考、摸底考、模擬考、期中考、期末考等各種考試。每次考試之後,學校按照考分高低,為各班排名,並張貼排名榜。排名給老師帶來極大壓力,一旦沒有排名第一,學生家長會吵上門來,找老師算賬。如果上次第一名,這次第三名,那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學生家長更要興師問罪。 

 

考試分數”關係到老師的年評、薪水、留職,他們隻能暗中卯足了勁,互相競爭。如果排名第一的老師給學生做了10套題,別的老師就加到15套、20套。至於有沒有用,隻有天知道。雖然多數老師內心認同“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明知不該隻做考題,卻隻能硬著頭皮,在越走越窄的考題獨木橋上繼續往前衝。 

 

特級教師的感覺是:現在的學生跟十年前相比,顯得木頭木腦,缺乏思考和創造的能力。他們從一上小學就陷入題海,經過N年的磨練,個個做題飛速,但思維空間狹窄,考題的有限選擇限製了他們的想象力和知識麵。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做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他們往往不知所措,無法適從。 

英語的教學方法眼見進入了死胡同,教材也愈發強調“政治正確”,盡量減少選用“舶來品”,提倡學“有中國特色”的英文。這讓我想到文革時期,每本英文教科書裏都有這麽一句:We study English for the revolution. 那時候有“外賓”訪問複旦大學,很自然地問了一名學生,Why do you study English? 這位回答:I study English for the revolution. 連問幾位,回答一模一樣,外賓得出了“洗腦”、“腦子僵化”的結論。誰能料到,下一代正在重蹈覆轍 

 

更有意思的是,據說有些中學將開始執行上麵指示,減少英文課,增加體育課。於是乎,一些學校擔心去哪兒招聘體育老師?其實全然不用操心,上麵的精神是,要讓更多的複員轉業軍人“進駐”中學,難道軍管時代又將來臨?我自然希望都是謠傳,否則“愚民教育”更上一層樓,與世界脫軌不日可達。 

 

中學如此,大學如何呢?前幾天,看到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短視頻,播主介紹了最新發行的大學教材加入了“思政”的內容。思政的意思是:“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播主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學教材為例,有一章講的是染色體和DNA,為了“思政”,加了不三不四的內容

 

原文是:“在生物的分子世界裏,小到一個原核細胞,大到一個多細胞組成的高等真核生物,分子世界會遵循自身規律,忠實地將母本細胞中的DNA複製遺傳給後代,保障了物種的穩定。這和一代代共產黨人繼承紅色基因,堅持為人民服務,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紅色傳承相關聯......” 

 

生物教材還寫道:“在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裏,要想看到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運動軌跡,揭示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機製,從而闡明生命的本質,沒有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熱情,以及實事求是的態度,是難以想象的。 

 

生物大分子跟艱苦奮鬥有關?哪跟哪啊?瞎掰能掰到白癡的地步?

 

思政”的內容也出現在數學教科書裏,在講極限和連續函數的教材裏,這樣寫道:“一個函數,哪怕無限延伸也會符合自己本身的定義。有不變的函數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走到哪裏,也不會忘記自己的使命與職責。為數為人,皆是如此。” 

 

播主說,萬一遇到天真的學生,以為黨員身上真有一種基因叫紅色基因。老師為了陳清事實,告訴學生“紅色基因”隻是一種文化隱喻,一種比方,其實沒有紅色基因這樣的東西。但是老師一旦這麽說了,很可能被舉報。但如果不解釋清楚,是不是又很不負責任? 

 

又比如說,不變的函數就是個數,數沒有意識,不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這隻是個比方,同學們千萬別當真。那這個老師非常可能被舉報,被警察叔叔請去喝茶,或者被學校開除。播主突然卡斷了自己的視頻,因為即便在視頻裏提出幾個假設,他也提心吊膽。 

 

編寫荒誕劇,也不一定想得出如此精彩的台詞。問題是,作為老師,你做得到閉著眼睛說瞎話嗎?老師是不是很難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