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七的老同學決定加入和平隊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2-07-20 17:12:17

 

前幾天,大學同學群聊,我們的小群有八位同班女生,都退休了。其中三位在美國念完了博士,退休前都是老師;五位在上海,一位曾任上海市級領導,小心謹慎,在群裏潛水,群聊自然不參加;一位中學校長;一位大學教授;一位上海最著名重點高中的特級教師;還有一位政府機關的中級領導。雖然各人經曆不同,黨派不一(執政黨、民主黨派、無黨派),但我們的同學群明智、溫和、包容,想說啥說啥 

 

群友都下過鄉,有去兵團的,也有插隊的,年齡最大的73歲,最小的68歲。退休之後,有在家含飴弄孫的,有全力奉孝長輩的,有發揮餘熱當顧問的,也有無所事事的。最忙的,當屬一位上有老父下有兩孫的A同學。A同學住在紐約,退休後曾半年在紐約照顧孫兒,半年回上海照顧老父,於她而言,兩地生活雖忙碌充實,卻總有些不盡人意,無法充分發揮她的才華和知識。 

 

A同學曾在紐約州一所大學任院長,為了兒子,提早退休回家弄孫。現在兩孫都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她決定讓老伴獨自挑起照顧的重擔,而她要趁著還能蹦躂,去為世界和平貢獻點綿薄之力——她報名去和平隊(Peace Corps) 當誌願者

 

 

和平隊成立於1961年,是為了促進世界和平和友誼而成立的。美國往願意接受和平隊的國家派送誌願者,以達到三個目標:一是幫助這些國家培訓人才;二是讓這些國家的人民更了解美國人;三是幫助美國人更了解其他國家。這三個目標構成了和平隊的使命。 

 

至於和平隊的成立,有一段感人的故事。1960年10月14日淩晨2點,正在參加總統競選的參議員約翰·肯尼迪抵達了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在外競選了一天之後,非常勞累,他原打算馬上睡覺,但是該大學有一萬多名學生仍在等待聽總統候選人演講。肯尼迪登上了密歇根聯盟的台階,在演講中,他問聽眾:你們中有多少人願意去發展中國家生活和工作,以此來為我們國家服務,為和平事業服務? 

 

一時間群情激奮,眾多的青年學子熱烈回應。於是肯尼迪心裏有了一項大膽的和平援外計劃。上任後不久,肯尼迪總統於1961 3 1 日簽署了一項建立和平隊的行政命令,這項命令得到兩黨的支持。從1961年至今,已有24萬誌願者服務國外,他們沉浸在國外社區中,與當地人民並肩工作,通過人與人層麵的接觸,加深國與國之間的善意和理解,以應對維護世界和平的挑戰。 

 

 

自成立以來,和平隊是附屬於美國聯邦政府之下的一個獨立機構,和平隊主管由總統直接任命。管理和平隊日常運行的是美國政府雇員,和平隊的誌願者不是政府雇員,不拿工資,但政府為他們提供交通、住房、醫療,並給予能維持當地生活標準的生活助理金(stipend),誌願者最短需要在海外工作一年。此外,誌願者回國之後,還可以獲得學費資助,有些大學甚至專為回國後的誌願者設計了碩士課程,他們在國外的工作經曆可以算作實習課的一部分學分,以幫助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學業。 

 

成為和平隊的誌願者後,會接受一定的專業和語言訓練,隨後被派往各地,誌願者往往獨自居住在一個村落,但是和平隊會定期召集訓練和會議,或派人去探望他們。誌願者從事的是對外援助小項目,如教育項目(掃盲、教英文、培訓老師)、經濟援助項目(幫助當地人發展小作坊,建立商業合作網)、糧食生產和食品安全項目(改良提高農業生產,保證當地人有足夠的食品)、防治疾病項目(防治艾滋病、防治瘧疾、接種疫苗、注意衛生)。 

 

 

 

我的學生中有幾位從和平隊回來的誌願者,他們都是大學一畢業就去海外服務。一位華裔小姑娘,獨自去了蒙古的偏僻村落,在那裏幫助當地婦女創建縫紉社,提高婦女收入,改善生活。另一位溫和儒雅的白人小夥,去了太平洋的島嶼帕勞(Palau),在那裏培訓英文老師。還有一位去了馬其頓 (Macedonia),在當地中學教英文 

 

另有一位原來的老板,七十年代伊朗革命前,曾去伊朗當過誌願者。在準備退休之際,她毅然辭退了大學院長的職務,去和平隊擔任“國家主任”(country director),就是和平隊在某一國家的總管,在南太平洋的斐濟(Fiji)工作了六年。

 

我認識的誌願者,年輕人為主,而現在,A同學已經69歲,為了理想,決定去海外服務一年。她原來選擇的地區是越南,但是和平隊說東加勒比海地區的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更需要她,這個國家急需培訓教師。A同學將會被安排在主島聖文森特的一個學區工作一年,幫助當地小學老師改善一年級至三年級的識字閱讀教學法。 

 

由於A同學已步入老年,需要通過非常嚴格的體檢,才能成為誌願者。年老誌願者有任何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糖、關節炎、頸椎病等,也就是說,隻要是需要長期服藥的,都會被拒絕。此外,她還必須看牙醫,確保自己一年內不會出現牙疼。由此可見,誌願者去的地區往往是缺醫少藥,治病不方便。這幾個月來,A同學頻繁進出各醫院,不但接種了所有該接種的疫苗,還從醫生手中拿到了種種健康證明,但是有些醫生出於謹慎,不太願意“擔保”某人身體健康,A同學仍在努力之中,至今尚不能確定是否能成行。 

 

我非常佩服A同學的內心依舊燃燒著理想的激情,預祝她夢想成真。 

 

 

所有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