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巢的兒子歸巢了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2-05-31 05:54:51

 

 

子女長大離家後,父母往往要經曆相當一段時間才能適應空巢生活。本來嘛,多年來為子女做牛做馬,衣食住行一把抓,還要管學習、管健康、管品行、管世界上所有想得到的...... 父母可以為了小天使的一句話開心得騰雲駕霧,也可以為了小討債鬼的一句話傷心不堪。不過,這不就當父母的苦樂嗎?突然間,被管的那個離家了,思念和不舍緊緊相隨,挺折磨人的。

 

有個朋友的兒子去伯克利上大學了,四年裏她居然每個周末為兒子送飯送菜,朋友們一再勸她,如此不放手,兒子怎麽長大? 

 

更有一朋友的妻,堅持要去兒子大學所在地買房,她可以搬去照顧兒子。虧得朋友拎得清,堅決不買:你難道要兒子被同學嘲笑嗎? 

 

也有心寬的,兒子走了,老兩口趕緊把大房子給賣了,說是要讓兒子知道,人生沒有回頭路,他離開了,家裏連他的臥室也沒了,得靠自己一路向前。

 

估計大家能猜到,前兩位媽媽是華人,第三位是白人。白人媽媽想得開,笑嗬嗬引用了猶太女人的人生感悟:兒女走了,貓狗死了,一個女人的生活開始了!

 

這幾位可能有點極端,多數父母平衡了理智和感情,最終適應了空巢生活。兒女不在身邊有不在的好處,至少不必忙著做飯,老兩口隨便吃吃就行了。家裏的重心也改變了,不再是圍著小太陽轉,原本黯淡無光的星星也有了自己的星係,放出了光芒。還有原先為了照顧子女的感覺,想離婚而不離婚的夫婦,這會兒放下包袱,離得幹脆利落,老頭老太太終於可以追求自由、浪漫和夢想了。 

 

原本以為,空巢就這麽空下去了。可是近幾年,一些空巢朋友家重新熱鬧起來,子女大學畢業,甚至工作數年後,又歸巢了。有的還不隻自己歸來,甚至帶回來配偶和第三代。空巢人又要開始適應“滿巢”的生活 

上述的白人媽媽,跟老公換了小房子,住了幾年後,兒子大學畢業,並在南加有了固定職業,他倆不必“斷兒子的後路”了,遂又換成大房子。某天兒子說要帶女朋友來家探望父母,白媽媽開心不已,結果兒子帶回來一名紫發女友,比他大七八歲,離過兩次婚,有兩個小孩,現在靠兩前夫給的孩子贍養費度日。

 

不久後,女友搬進了兒子一房的公寓。兒子支支吾吾跟父母商量,能否帶著女友和兩個後兒子(step sons) 搬回家來,他們目前的住房太狹小,所住地的學區又太差,父母住房寬敞,學區又好,搬來就解決了一切問題。 

 

白媽媽讓兒子別為了住房急著辭職,畢竟要找到合適工作也需要時間,再說女友的兩位前夫都住在南加,對孩子享有共同撫養權,搬到灣區來,以後送後兒子去見親爹開銷也挺大。更關鍵的是,老兩口不喜歡女友,不適合共住一個屋簷下。兒子也很通情達理,沒有歸巢。更讓白媽媽舒心的是,過了一年多,兒子跟紫發女友分手了,又回到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 

 

另一位朋友最近是歡天喜地,寶貝兒子歸巢了。寶貝兒子特別能理財,在外獨立多年,房子購了好幾幢,是“財政獨立,提早退休”(即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運動中的高手。兒子二十多歲定了目標,在大公司拚幾年,讓儲蓄、投資、房產的收入足以維持生活。三十歲,兒子就達到了目標,辭了大公司的工作,工作不再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開心。他成了人生規劃“谘詢師”,替人出謀劃策,如何進名校,如何進大公司,如何投資等,找他谘詢的還不少。 

 

寶貝兒子原來住在他買的矽穀房子裏,後來發現該房出租每月可收五千租金,於是就出租了房子,自己歸巢來陪伴父母。父母都年過七十,有心愛的獨生子伴隨左右,格外寬心開心。 

 

這兩位兒子的情況本不悲催,歸巢是可歸可不歸。相比之下,有些成年子女的歸巢是出於無奈,不歸有可能流落街頭。有家谘詢公司(Morning Consult) 幾周前在網上對400多名年齡在40至65歲的父母做了在線調查,發現約有40%的父母說,目前有一個成年子女與他們同住。此外,另有25%的父母表示,曾有成年子女與他們暫住在一起,之後又搬走了。

 

調查發現,子女歸巢的最主要原因是:經濟不能獨立(33%)、試圖省錢買房(28%)、失業(13%)、有大筆債務 (12%)、有意外費用,如醫療費用(10%)。 

 

父母對成年子女歸巢的感想不一,雖然享受兒女親情,但是子女歸巢後勢必增加家裏的開銷。不少父母表示,這影響了他們的儲蓄能力和人生目標,如為退休做準備的長期儲蓄目標或償還債務的短期目標。 

 

在一些家庭,父母希望成年子女能在家用開銷上做一定的貢獻,譬如購買食品日用品、付租金或房貸、付水電費等,但是百分之七八十的家庭對此沒有開誠布公地商討過,不少子女是“白住”在父母家。 

 

我的前老板(白人)退休後賣了北加州的住房,搬去費城,因女兒在費城工作。不料去了不久,女兒在灣區找到工作,搬回南灣。開始老板跟女兒一家合租房子,不久發現她成了看孩子、做飯、清掃的免費保姆,還要購買一大家人的食品雜品。如此出錢出力的賠本買賣極大影響了老板的生活質量,她毅然去東灣為自己買了住房,重回自由自在的空巢生活。 

 

有專家說,對孩子最大的愛是幫助他們達到經濟獨立。可是說來容易做來難,尤其在通脹厲害、房價房租飛漲、工資增長滯後(除個別領域外)的今天,總有一些年輕人是無法實現經濟獨立的,歸巢成了他們的出路。可憐天下父母心,誰忍心看子女受苦?那就繼續為他們做牛做馬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