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袋米賣掉的小乞丐來到美國後.....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2-05-26 07:42:30

昨天散步經過鄰居家門口的“迷你圖書館”,眼邊掠過一道亮麗的黃色,駐足往小書櫥裏一望,薄薄的一本書《我的好運氣——中國孤兒在美成功回憶錄》(My Good Fortune: Memoir of a Chinese Orphan’s Success in America)。作者是陸啟發和 Lorin Lee Gary 博士

 

 

 

書封上介紹,陸先生生於1942年,三歲時父母雙亡,曾被家人以兩袋米的價格賣掉,童年飽受饑餓殘暴的折磨。1951年逃亡香港,之後逃往台灣,1969年移民美國。2001年陸先生和Becky White 合著了一本書《雙喜:一個中國孤兒的回憶錄》。該書榮獲家長選擇基金會 (Parents’ Choice Foundation) 圖書金獎。不少出身貧寒,身處逆境的美國青少年,看了陸先生的書,很受鼓舞

 

 

 

陸先生之所以寫第二本回憶錄,是為了補充一些早年生活的經曆。當然,這也是一本勵誌書,陸先生想告訴讀者,苦難、貧窮、缺少學校教育都不能阻止一個人成功,隻要這個人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努力工作,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我一下午看完了這本書(180頁左右,含有若幹照片和影印件)。這本書應該是自費出版的,排版不錯,可是沒經過專業編輯的審閱糾錯,內有不少語言錯誤和不連貫的內容,文字也相當粗糙。但是,這本書很有故事,接下來講述一下陸先生的人生。五月是亞太裔紀念月,陸先生的故事展示了第一代移民在美國艱苦奮鬥,堅韌不拔,最終安家立業的曆程。 

 

陸先生的童年異常悲慘。三歲時,父親死於草藥中毒,母親可以說是餓死的。當時他有幾位成年兄姊,還有不少叔伯長輩,但無人願意長期收留他。據他說,那時抗戰剛結束,家家缺衣少食,結果他被踢來踢去,生活顛簸。更不幸的是,不少親戚視他為負擔,嫌棄他,常無故辱罵他,他的幼年記憶充滿了饑餓和屈辱。

 

五歲的時候,輪到他跛子大哥照顧他,大哥家本就窮苦,大嫂便把他賣了,為家人換來兩袋米。陸先生的心態很好,在書裏對此並無太多的抱怨,他覺得大哥可能是真心希望他在養父家可以過上較好的日子,再說,大哥家也實在是窮得揭不開鍋了。 

 

養父是個j村長,中年才結婚,家有妻子帶來的二十歲左右的“拖油瓶”兒子,為了培養出一個聽話的兒子,就買來了陸先生。因為有了兩個兒子,養父給陸先生起名“雙喜”。可養父一家把他當小仆人,隨便打罵,晚上讓他一人睡在廚房的地上,還常常沒飯吃。挨餓挨凍了一年多,幸虧陸先生在上海做保姆的大姐(比他大二十歲)得知後,把他贖回家。 

 

然而,姐夫不喜歡他,因為姐姐姐夫隻有女兒,她們跟陸先生的年齡相似。陸先生的存在一直在提醒姐夫,他沒有兒子,這讓姐夫對年幼的陸先生有一種莫名的仇恨,常無緣無故體罰他。於是,陸先生又一次回到顛簸的生活,借宿在不同的親戚家。 

 

1951年,跛子大哥可能是出於內疚,在一家逃亡香港的時候,帶上了這個小弟弟,那年,陸先生九歲。到香港之後,他們一開始住在難民營,後來因跛子大哥找不到工作,生活極度困難,全家生計竟然靠年幼的陸先生沿街乞討,得以維持。 

 

在難民營,一次一位有幾個兒子在美國的老者乞求陸先生分給他一點飯吃,從老者那兒陸先生第一次聽說世界上有個像天堂一樣的地方,美國吃的東西很多,沒有人挨餓。為此,陸先生萌發了去美國的念頭。 

 

在香港乞討了兩年之後,1953年,大哥一家隨一些難民去了台灣,生活情況有所好轉之後,12歲的陸先生也終於有機會去上學。他從小學二年級開始讀,是班裏年齡最大的學生。才讀了幾個月就輟學了,因為家裏需要他去做工養活一家人。他做了各種各樣的工作,工資全數交給大哥。即便如此,大哥仍經常打罵他。在陸先生看來,大哥有殘疾又貧窮,在外遭人欺淩奚落,回家來就把氣都出在比他更弱小的弟弟身上。 

 

陸先生17歲的時候,終於離開大哥家出來自立。他在台北美國軍官俱樂部找到一份工作,先做雜工,後做伺應生。近距離接觸美國人和美國生活方式,加深了陸先生對美國的好感,去美國的願望也更為迫切。與此同時,他還從美國軍官那裏學會了一些非常簡單的英文。 

 

跟台灣所有的年輕男性一樣,陸先生也服了兩年兵役,21歲退伍之後,他在台中空軍基地的軍官俱樂部做伺應生,由於他的英文口語比其他人好一些,升為俱樂部的調酒師。陸先生自稱性格開朗外向,工作期間跟許多軍人交了朋友。這時候他才得知,去美國需要簽證,不是隨便就能去的。 

 

這讓他頗受打擊,遂決定把重點放到賺錢上,有了錢就不必再挨餓了。陸先生善於發現、抓住商機,他的副業是幫助美國軍官安排當地觀光和交通。當時正逢越戰,許多空軍軍官來台中休短假,陸先生成了軍官和當地司機導遊的中介,從司機那兒收取中介費,生意頗為興隆。為了感激他的幫助,不少軍官送禮給他,或帶他去基地軍人購物中心買東西,那裏進口貨的價錢比市麵上低很多。陸先生低價買進,高價轉賣給台中的有錢人。幾年下來,存了不少錢,他結了婚,有了兩個兒子,還買了兩棟房子,一棟自住,一棟出租,幾年就“脫貧”了 

 

1969年,陸先生27歲,經過朋友的幫助,得到了台灣護照和美國簽證,這段經曆陸先生措辭模糊,估計有些內幕不便透露。他帶著300塊美金,興高采烈坐上去洛杉磯的飛機,決心去美國大幹一場。不料在檀香山換機時,才得知他的美國簽證隻有一個半月,而不是他以為的五年。陸先生猶豫了一下,四十天在美國能幹什麽?是不是打道回府?最後他毅然決定去洛杉磯博一下。 

 

到洛杉磯的第二個星期,陸先生通過職業介紹所,成了一對富翁同誌的家仆。有一天,富翁家爬梯開到半夜,第二天一早,陸先生起來收拾,在樓下吸塵,富翁衝下樓來,質問他,打了兩次鈴,為什麽不回應?陸先生解釋說在吸塵沒聽見,富翁大罵他蠢貨,勾起了黑暗的童年回憶。陸先生當場辭職不幹了,辛苦了兩個星期,得到了90塊美金。富翁家住在比佛利山冷水峽穀,不通公交,他扛著小箱子,徒步12英裏,才回到洛杉磯借宿的朋友家。一路上他鼓勵自己,苦難都是暫時的,苦難會讓一個人更強大。

 

陸先生的簽證這時候快到期了,令他焦急不安,好運卻再次降臨,從朋友的親戚那兒得知可以申請延長簽證,這樣他終於可以在美國再呆六個月。 

 

職業介紹所也為他在一家意大利餐廳找到了調酒師的工作,當時的最低時薪是$2.25,而陸先生的時薪是$1.65。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陸先生讓留在台灣的妻子出售了一棟房子,妻子托朋友為他捎來了$4000,這在當時是一大筆錢,解除了陸先生財務上的後顧之憂。

 

之後,陸先生想方設法,找各種方法延長簽證,找收入更好的工作,最終幫他辦下綠卡的是一家中國餐廳。餐廳老板自己也是曆盡千辛萬苦,特別同情手下員工,雖然陸先生是調酒師,老板謊報他是“專業特技廚師”,終於為他辦好了綠卡。 

 

有了綠卡,陸先生如虎添翼,他的書詳細記錄了如何節流開源,如何買下第一棟樓,如何買下第一間餐館,第一間餐館如何失敗倒閉,以及他從中吸取的各種教訓。之後他從頭再來,終於在南加州的富人區開出了一家餐廳。由於事先做足了功課,這家餐廳收益極好。最多時,他同時擁有三家不同類型的餐廳,買下海邊豪宅。

 

一年365天,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工作壓力太大了,再說他也年近半百,便出售了所有的餐廳,打算找輕鬆一點的方式賺錢。去加州中海岸的海邊小鎮Morro Bay 休假時,竟發現商機,買下一家美國餐廳,一做三十年,直至前兩年退休。

 

這段奮鬥史有許多經營餐館的細節,以及創業需要考慮的因素。倘若有人對創業有興趣,不妨一讀。陸先生很實在,買下餐廳後,在等待交接的幾十天裏,他常主動在原店主的餐廳免費打工,以此熟悉那裏的運行、管理、菜係、員工和顧客。 

 

陸先生樂觀豁達的心態,是這本書要表達的重中之重。在故事的敘述中,穿插進不少人生哲理,有些是名言,有些是普通人的感悟。這又讓我想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中對天性的敘述(有興趣,可參見舊文《不求富,不求貴,隻求個性好》)。

 

陸先生的故事再次顯示,個性樂觀可以從生活中得到更高的精神價值,樂觀跟貧富、貴賤、聰明愚蠢關係不大。比如,陸先生幾次提到,童年乞討對他的外向通融、精準判斷人事是非、說話委婉給力都有極大影響。不難看出,陸先生積極的心態幫助他從苦難中崛起,努力努力再努力,終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陸先生雖然隻讀到小學二年級,但他十分好學,孜孜不倦向周圍人討教,有機會就親手嚐試,邊幹邊學。更可貴的是,他會不斷反思,一旦找出不足,就想方設法彌補。隻上過一年學的人,能寫出這樣一本書,令人欽佩。 

 

這就是陸先生的故事。他是千萬移民中的平凡一員。然而,揭開平凡的外表,每個移民都擁有不凡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