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聖誕卡和厄運
文章來源: 海風隨意吹2021-12-29 14:14:50

聖誕前,收到了我的老師瑪格麗特寄來的聖誕卡(關於她的故事,我在《誕生在美國駐華使館的英文老師》一文中做過介紹)。瑪格麗特是1923年生人,如果按照中國的習慣,過了明年2月1日的春節,就是百歲老人了。

聖誕卡上有一隻可愛的貓頭鷹,打開卡,又看到她秀美的筆跡。為了卡上的貓頭鷹,她寫道:“一位中國朋友告訴我,中國人認為貓頭鷹會帶來厄運。在西方我們把貓頭鷹作為智慧的象征。不管怎麽說,我喜歡貓頭鷹。它們跟其他的鳥如此不同,又如此美麗。”

對於中國民間的許多迷信,我不太熟悉,可能這跟生活在大城市有關,城市脫離了大自然,以及靠天吃飯的生活方式,城市居民對自然界的許多物像不太關心。去農村插隊,才聽說烏鴉會帶來厄運,喜鵲能帶來好運。說實在的,在城市裏,經過了圍剿麻雀的全民戰爭,很少能見到鳥,不記得在上海見到過烏鴉和喜鵲,更別說貓頭鷹了。移居北美後,周圍的烏鴉喜鵲倒是不少,可也沒給我的生活帶來太多的悲喜和起伏。

記得疫情前去加拿大的班夫國立公園,在那裏看到了坐在樹上的貓頭鷹,一看我就喜歡上了,的確是非常美麗的鳥。

瑪格麗特的話勾起了我的好奇,中國人為什麽不喜歡貓頭鷹呢?維基百科是這樣描述的:

“貓頭鷹在西方文化中是幸運、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國文化中卻有厄運、恐怖的意義,這恰巧與蝙蝠在中西文化中的定位正好相反。”

在中國,北方有些地區把貓頭鷹稱為“報喪鳥”“逐魂鳥”,而在南方,有些人家甚至豢養貓頭鷹,用來捕鼠,被視為益鳥。記得在小學課本裏,也說貓頭鷹是益鳥,幫助農民伯伯捕捉老鼠。

那麽,為什麽有些人認為,貓頭鷹的到來會預示死亡呢?網上有一位獸醫是這樣解釋的:

人類跟所有動物一樣,在臨死前新陳代謝比合成的速度更快,電解質加速分解就會散發出一種氣味,科學稱之為“屍胺”,由於這種氣味強烈,如果垂死者的居住環境裏有貓頭鷹,它們聞到氣味後就會被吸引過來,並且在附近徘徊。

這解釋了為什麽貓頭鷹出現的地方不久後會有人去世,其實這並不是貓頭鷹給人們帶來了厄運,而是因為“屍胺”的氣味吸引它們到來。

獸醫呼籲大家再也不要誤解貓頭鷹了,貓頭鷹現在是中國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感謝這張聖誕卡,讓我去尋找貓頭鷹迷信的由來。

回過來說說瑪格麗特吧,她依舊獨自居住,生活自理,每周去教會。她的哥哥今年六月去世了(101歲),令她非常傷心。她寫道:人們認為在我的年齡,應該能坦然麵對所有人的死亡,但是我不能,親友的離去給我留下的是永遠的傷痛。

然而,瑪格麗特並沒有把自己關在家裏以淚洗麵,因為活著對她來說不是權利(right)而是特權(privilege)。人們常說,特權和責任是硬幣的兩麵。因此,活著的責任就是得好好活,活得隨性,活得痛快,活得明白。瑪格麗特告訴我,在年輕女鄰居的陪伴下,她去采購了送給親友的孫輩和重孫輩的聖誕禮物,還跟鄰居約定,要按照Emily Dickinson的食譜,烤一個酒味黑蛋糕,跟教友分享。讀到這裏,我自慚形穢,粗糙的我隻會用超市的蛋糕粉烤蛋糕,而優雅的她,烤蛋糕都跟19世紀的詩人聯係在一起。

瑪格麗特的聖誕卡裏,還夾著印第安人的祈禱:

願白天的陽光為你注入新能量,

願夜晚的溫柔月光使你複原,

願雨水洗去你的焦慮,

願清風吹拂給你力量,

願你人生的每一天,

輕步漫遊世界,細品所有的美麗。

祝大家新年快樂,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