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河流
文章來源: 務實小民2023-09-18 19:51:25

中國的河流

(按:說起來很慚愧,中學階段我居然沒有學過地理,初中在鄉村中學,那個教育條件能夠保證主課教學就不錯了,至於地理這樣的副科,中考又不考,所以,基本沒有怎麽講授,也沒有正經老師教。到了高中,我早早地下了決心讀理科,物理化學也學得很舒暢,所以就把曆史地理課都拒了,妥妥的跟著高考指揮棒。

倒是參加工作以後,經濟研究少不了要和地理密切相關,後麵經濟條件好了,又特別愛旅遊,後麵又移民到北美,也在歐洲工作過,少不了跟地理相關,所以開始去掃盲地理。正經八經還是係統看教材,學習資料,由興趣出發而學知識,充實而開心)

一、中國河流基本特點:

河流眾多,流域麵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條。

水量豐富,河流年徑流量達27000億立方米,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

水能蘊藏量極大,水力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

二、內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

地域遼闊,內、外流區河流水文特征差異明顯,季風區南北跨度大,因此南北差異也較大。

外流河:注入海洋

內流河:沒有注入海洋

 

【注意】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決定於河流補給類型,以雨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降水特點決定;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氣溫特點決定)

②流量(以雨水補給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麵積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決定於流域內地麵植被狀況)

④結冰期有無或長短(最冷月月均溫)

⑤水能蘊藏量(由流域內的地形、氣候特征決定)

(1)不同地區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內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長江概況

長江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幹流沿途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區),注入東海,為我國最長、年徑流量最大、流域麵積最大的河流。

其中自源頭到湖北宜昌為上遊,主要流經了我國地勢的第一、二級階梯,接納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遊,長江中遊流經平原區接納了鄱陽湖,洞庭湖,漢江等水係,水量大增,荊江河段九曲回腸,易泛濫成災;江西湖口以下為下遊,下遊流經平原地區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於水量大,地勢低平,防洪任務艱巨。

長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等,其中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

 

 

上遊:落差大、多峽穀、水能豐富。

中遊: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遊:江闊水深、水流緩、少支流。

【黃金水道】

①長江航線與鐵路運輸相比,具有運量大、投資小、成本低等優點;

②長江流域資源豐富,沿江平原和長江三角洲是我國主要農業生產基地之一幹流上沿岸有眾多的工業城市;

③幹流航線與多條南北鐵路和京杭運河相交,既溝通內地和沿海,又聯係了南北廣大地區

四、黃河概況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9個省級政區(青、隴、川、寧、內蒙、陝、晉、豫、魯),注入渤海,長度與流域麵積均居我國第二,但水量很小。

內蒙古河口鎮以上為上遊,黃河上遊青海省境內,流經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緩,河水清澈;自青海龍羊峽、經甘肅劉家峽至寧夏青銅峽的峽穀段,水能資源豐富;在寧夏,內蒙古境內,黃河流經平緩的地形區,水流平緩,氣候幹旱,加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減少;河口鎮至河南孟津為中遊,流經黃土高原,接納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別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黃河泥沙來於此);孟津以下為下遊,流經華北平原,由於長期人工築堤束水,黃河下遊河床高於兩岸地麵數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黃河下遊沿途水量漸少,支流很少,且易發洪澇災害。而由於中上遊地區用於生產、生活的引水量過大,造成下遊河段在春末夏初季節幾乎每年發生斷流現象。

 

黃河主要的支流有:上遊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遊段有無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涇河、洛河)等。

 

上遊:流經石灰岩地區,河穀深切,灘多水急。

中遊:流向與山脈斜交,形成平壩與山穀相間的河穀地貌。

下遊:河麵增寬,流速趨緩,河汊眾多。

中國地理第一講:自然地理之河流 - 知乎 (zhi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