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校長畢業致辭涉嫌抄襲
文章來源: 務實小民2023-07-05 07:42:36

正值畢業季,不少特色畢業致辭也火出圈!

為了勉勵畢業生,校長/院長們都花了一番心思,畢竟年年有老師致辭,好話都讓人說盡了,寫不出來怎麽辦,抄?有可能自己直接下場抄,也有可能是秘書偷懶在網上抄!-------果然,今年有一位211校長的畢業致辭就被人質疑抄襲。

網傳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在2023屆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稿就有問題!

張衛國在《奮鬥成為人生主旋律》的致辭中,熱情洋溢,對畢業生寄予了厚望。

“你們生逢其時、肩負重任,施展才幹的舞台極其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你們‘出場’便成為時代的主角。”在即將臨別之際,他還與同學們分享了三點人生感悟。

第一,要勇於在變局中開拓人生新局。

在變局中開拓人生新局,需要大家正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正確識變就是要準確審視現實境遇。隨著社會變革速度的加快,作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大家的期望值可能與現實有差距。

他寄語畢業生,在不確定的環境認清現實境遇、探索發展之路,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科學應變就是要科學適應時勢變化。科學研判“時”與“勢”,辯證把握“危”與“機”,善於從時勢中捕捉機遇,從危機中孕育新機,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主動求變就是要主動推動變局向好。要善於在人生路上關鍵時期、重要節點,把握住扭轉困局的主動權。進入“舒適區”時,敢於“跨欄”而出,麵對“死胡同”時,善於擇路而行。

第二,要敢於在平凡中鑄就人生不凡。

剛畢業的你們,大多會從一份普通的工作做起,朝九晚五,忙忙碌碌。瑣碎的“家長裏短”,可能會消磨你的鬥誌;單調的事務性工作,也會消耗你的激情。“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但“不凡”才是生命應有的成色。希望同學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鑄就不凡的人生。要錘煉本領於日常。

大家一定要有本領危機感和學習緊迫感,千萬莫做“光想青年”“略懂先生”“坐等過客”,要緊跟時代浪潮,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鍛造新本領,努力成為各行各業的行家裏手、棟梁之才。要追求卓越於精微。

作為年輕人,不應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要在“自找苦吃”中尋獲“甘甜”,在“甘於奉獻”中收獲成長,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起考驗。請大家相信,苦心人天不負,付出總會有收獲,幸福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第三,要善於在作為中砥礪人生修為。

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為是成就一番作為的前提。

希望同學們在善作善成中砥礪人生修為。要自律自勵、與人為善。克服本能的弱點,養成規律、自律、向上的生活習慣,才能生活得更自由、更幸福。請一定邁開腿、管住嘴,避免情緒內耗、“朋克養生”,尋求適合自己的、規律的生活節奏。

善待自己的同時,也請一定要善待他人。請一定大膽扶起摔倒的老人,以暖心之舉驅逐冰冷麻木。別隨意給遲到外賣小哥差評,人生著實不易,寬容他人,也是在照亮自己。要慎獨慎微、恪守正道。人生路漫漫,千萬別隻顧匆匆前行。慎獨慎微,絕不是做一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在這個人人都有攝像頭、個個都能當媒體人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請小心嗬護你的良知、純善,時刻注意你的言行、舉止,永遠堅守你的原則和底線。麵對浮誇誘惑,心裏要有數,一定不要在各種適應中讓市儈氣侵蝕主導自己。麵對錯誤的言行,要堅持正義,敢於用正確方式與其鬥爭。要飲水思源、心懷感恩。

感恩是生命中最大的正能量。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內在生命的盎然生機。他希望畢業生們無論走到哪裏,都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感恩黨和國家,感恩社會和學校,感恩父母和師長。

“同學們,今天既是‘畢業禮’,也是‘祝福禮’,更是‘啟程禮’。大家即將踏上新的征程,用青春書寫新的樂章。”張衛國希望大家堅守西南大學人的風骨、才情和氣派,將奮鬥當作人生的主旋律,既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既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

其中有一段話讓網友印象深刻,但又覺得好熟悉

善待自己的同時,也請一定要善待他人。請一定大膽扶起摔倒的老人,以暖心之舉驅逐冰冷麻木。別隨意給遲到外賣小哥差評,人生著實不易,寬容他人,也是在照亮自己。

通過搜索,原來出現在五年前河南黃淮學院校長譚貞在2018年的畢業生典禮上的講話稿。

譚貞校長的講話稿標題是《未來已來遠方不遠》,經過比對發現,其中有一段話幾乎和西南大學校長說的那段話高度一致,隻有“外賣小哥”那句有點細微區別,基本意思完全一樣。

要是加一句“正如黃淮學院校長譚貞所說……”,還可以理解,提都不提就直接據為己有,享受著畢業生的掌聲,難道就不慚愧嗎?

其實本質上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致辭隻是一種表演,如果一以貫之,例如當年華科的根叔,西安交大的王樹國校長那樣,是自然延續,畫龍點睛,挺好的。但是平常待學生不咋樣,做人也不怎樣,沒深度沒高度沒溫度,裝逼寫一篇“雄文”,讓人聽著心潮澎湃,但本質上還是一碗“雞湯”,再有情懷的話語也抵不上平日裏的關心與嗬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