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那麽多人挺張雪峰?
文章來源: 務實小民2023-06-22 20:10:05

為什麽那麽多人挺張雪峰?

 

01

這次我站張雪峰。

02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

有家長谘詢張雪峰,

說孩子高考590分,

想填報新聞專業。

張雪峰就跟家長說:

“理科590報新聞?你會後悔到崩潰的。”

“如果我是家長,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把他打暈,然後給他報個別的。”

03

幾所大學新聞學院的教授,

就撰文告誡廣大高考學子,說千萬別被張雪峰忽悠了,學新聞還是非常有前途的,

211以上的新聞專業可以閉著眼睛選。

比如張小強教授說:

“新聞專業能文能武,進可以自主創業、到互聯網大廠,退可以考公務員,到國有企業。”

比如楊清波教授說:“隻要懷揣新聞理想,學好專業知識,提升素養能力,

還沒畢業就可能被媒體看好,就業前景是很樂觀的。”

比如陳笑春院長說:“我帶的畢業生,無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就業前景都非常好。”

04

關於張雪峰和教授們的新聞之爭,

我站張雪峰。

05

六神磊磊說:“作為一個前記者,關於張雪峰新聞專業之爭的事,

我想了想,坦誠說是這樣的:

我知道理想、夢想是怎麽回事,

也知道怎麽用文章把它說圓。

但前幾年我堂妹高考,我對她說不要報新聞。

我不能和自己妹妹說不要報,又到網上對別人的孩子說理想、夢想。

現在還是先吃上飯最重要。”

06

我跟六神磊磊一樣,我也是前記者,也做過主編,

省部級新聞獎一等獎,也拿過20來個。

去年我侄女填報高考誌願,谘詢我新聞專業怎麽樣,

我說:“實在不怎麽樣,要不然我也不會轉行了。

一二十年前學新聞還可以,現在學新聞,我都不知道以後能幹啥。”

07

張小強等教授說:“你看我教的學生,也有考公務員的,也有進國企的,

也有進大廠的。”

我覺得這純屬抬扛,任何一個專業,再不好就業,也總有少數人是混得可以的,

但不能以這點少數人為代表,來證明這個專業非常有前途,這是誤人子弟。

08

絕大部分的杠精,

都喜歡跟“概率”抬杠。

比如你說:

 

“不要貪財,

 

那些承諾回報率20%的理財都是騙子。”

 

總有人站出來說:

 

“我投了一個承諾20%回報率的理財,

 

去年回報率真的超過了20%。”

 

我說的“都是騙子”,

 

其實說的是概率,

 

就是大概率是騙子,

而不是“所有”。

所以你不能以極個別的特例,

來駁斥我說的這個常識。

09

張雪峰這個事情也是一樣。

他說的“不要選新聞專業”,

針對的對象,是廣大的普通人和窮人,

意思是:普通人家和窮人家的孩子,最好不要報新聞專業,

畢業以後不好找工作。

張雪峰所針對的對象不包括兩種人,

第一種是家境優渥的人,家有萬貫肥馬輕裘,報什麽專業都無所謂,

反正以後有的是出路。

第二種是把新聞當作星辰大海的人,就是喜歡新聞喜歡得要命,

新聞就是我的詩和遠方,新聞就是我的星辰大海,

不幹新聞我一輩子都覺得活得無趣,

那你可以填報新聞。

10

為什麽那麽多人挺張雪峰?

原因就一個,他的導向就是就業。

他說:“越是底層的家庭,孩子的試錯機會就越少,所以選專業要格外慎重。”

張雪峰不是不懂詩和遠方,

但他知道詩和遠方隻屬於極少數人。

有個高考690分的女生,

想搞理論物理,

她的家長來谘詢張雪峰。

張雪峰就跟家長確認,

她了解這條路上的困難嗎?

她了解未來可能的待遇嗎?

家長說這些孩子都清楚,

但她依然堅定選擇理論物理。

張雪峰很果斷地勸導家長:

那你應該支持孩子的選擇。

你看,張雪峰不是不懂詩和遠方,但他知道,詩和遠方永遠隻屬於極少數人。

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而言,“就業和賺錢”才是第一目標。

11

你可以說張雪峰現實,

你可以說張雪峰世俗,

你可以說張雪峰功利,

你可以說張雪峰痞氣,

但窮人們需要張雪峰。

一個網民說得特別好:

“在人的漫長一生中,

改變人生軌跡的重大決策並不多,

高考報誌願算是最不靠譜的一次。

一個整天做題沒見識過社會的孩子,

哪能有什麽明確的規劃?

所謂興趣也是非常膚淺。

父母更加不靠譜,

自己都沒活明白,

怎麽能給孩子指出明路?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張雪峰的存在具有很大的正向意義,

他讓很多普通人家和窮人家的孩子,

避免了很多雷區和彎路。”

12

張雪峰和教授們的新聞之爭,

我在微博上看了看,

絕大多數人都是站張雪峰的。

這說明了什麽?

說明張雪峰是了解普通人的,

知道普通家庭的痛點和需求。

張雪峰說:“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張雪峰是貧窮家庭出身,

用他自己的話就是:“別人家是窮得叮當響,我們家窮得連響都沒有。”

他是吃過很多很多苦才一步步爬上來的,

他知道普通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意味著什麽,

知道普通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成本有多高,

知道貧賤家庭百事哀,

所以他的建議很契合窮人家普通人家的孩子。

而張小強呢,

就像了解他的人所說的:“學的工科,吃了半輩皇糧,

人近不惑跑到報社當副主任,

沒吃過一天新聞的苦,享盡了新聞的福。

在他看來新聞這麽陽春白雪,這麽優雅的上層建築,

幹嘛要阻止人家學啊。

張小強懟張雪峰,

實際上就是圈層隔離。

不同圈層是真的不明白對方在想啥,

不能愁人所愁,不能樂人之樂。”

13

我為什麽要談論這個話題呢?

其實就是想說一種現象:

中國的精英階層,

已經完全不懂普通人的生活了,

他們正在喪失對社會底層的感知能力,

以至於越來越不理解普通人的苦難。

14

人就是這樣:

未經民間事,不知百姓苦。

知名評論家吳伯凡,

前不久講到一個大經濟學家,

這個大經濟學家已經很老了,

走路都已經蹣跚了,

但是仍堅持做一件事情,

每個月坐兩次公共汽車:

“我現在這麽老了,

每個月還是堅持坐兩次公共汽車。

你不坐公共汽車,

就不知道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然後你不知不覺,

就會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意識,

說起話來免不了要誇誇其談。”

我之所以寫這篇稿子,

就是希望早就脫離了貧困的精英們,

或者從小在富足家庭長大的精英們,

能夠像這位經濟學家一樣,

抽時間去田間地頭走一走,

去真正的社會底層看一看,

了解一下普通老百姓是怎麽生活的,

體驗一下普通老百姓是怎麽生活的,

這也是一種長見識,

甚至是一種更重要的長見識。

窮人需要張雪峰_鳳凰網 (ifeng.com)

(3) 張雪峰的清醒發言,句句紮心,隻有經曆過社會毒打的人才能明白!#張雪峰#考研#社會#真實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