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指揮憑什麽那麽光鮮?那麽拽?
文章來源: 務實小民2021-05-25 06:40:24

前幾天本人發過一篇博文《在加拿大第一次上醫院做手術》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802/202105/19227.html

其中我曾經和大家分享了我“療傷”常常聽的 《紫竹調》,

博文中我選擇的是交響樂版,由湯沐海指揮。其中湯沐海很投入,很得意,很“娘“。老婆忍不住感歎“在樂隊做指揮很爽啊,人家吹拉彈唱那麽辛苦,他就隻需要動動手比劃一下,大家還得聽他指揮。”

聽說樂隊指揮工資很高,一直拿屁股對著大家,完了代表大家鞠躬致意的是他,有資格接受鮮花的是他,假模假式還要大家鼓掌請求返場的也是他。

那麽樂隊指揮憑什麽那麽光鮮?那麽拽?

俺也隻是音樂愛好者,不是專業人士,回答不上來,好在網上做各種“科普“的人都有,有科普也有樂普,找到一個音樂博士通俗易懂的解答。

樂隊指揮是一個樂團中的靈魂人物,別看人家指揮光鮮,沒有幾把刷子拿不下來,權力是大,責任壓力更大,其實比那些吹拉彈唱的各位還大很多。

分台前幕後來說。

1. 台前,樂隊指揮要控製整首曲子呈現的速度及演出的效果;保持作品結構與形式的統一,使樂隊能夠正確、統一地演奏作品。優秀的指揮還需要激發樂團成員最佳潛能。

這些玩意說說容易,怎麽做到統一,整齊,出效果?

我們知道,搞藝術的人本來就容易有個性,不服管。而大型高檔樂隊,高手雲集,各類人都有,水平越高越容易有個性。

人家憑什麽聽你的?

就算大家服你,那麽多有個性的人,想法太多怎麽協調?一定意義上,音樂的魅力就包括不確定性,即使同樣的譜擺在那,都“靠譜“也都理解眾多,處理方式眾多。

而且就算大家都聽你的,想法統一了,勁往一處使,但是那麽多人,又要看譜,又要看樂器,還要看指揮棒,找“時間“和指揮互動交流,不容易顧得過來。

所以指揮的權威性,對音樂的深度理解,和大家的良好溝通,綜合統籌協調 都需要極高的水平。

其責任壓力比那些吹拉彈唱的各位還大很多。(有些指揮在步入指揮家行列之前, 正是以樂器演奏開展自己的音樂生涯, 有的甚至能出色的演奏多種樂器。)

作為指揮, 必須熟悉總譜以及所有樂器分譜, 以便向全體團員做出明晰精確並使其信服的提示。他還必須對作品細節與整體結構交待得一清二楚, 引導團員采用最恰當的方式來演出這部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OWJkOrvoo&t=739s

2.幕後。

樂隊指揮常常兼任樂團藝術總監,既是音樂具體演奏的引領者,也是樂團的組織者,管理人,甚至市場營銷經營人。

2.1策劃階段 :根據市場需求/政治等現實需求,參與決定 演什麽主題?哪些曲目?什麽時候演?還需要增加哪些人?

2.2具體籌劃準備階段

樂隊指揮的具體工作包括:

第一階段是總譜的準備。對作品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標注,並形成自己的處理;

第二階段是排練準備。樂隊指揮要根據樂隊的情況、作品的難易程度製定排練計劃;

第三階段就是排練階段。這是指揮工作的中心,分為抄譜、個別練習、集體試奏、分聲部練習、合排、連排、細排等步驟,一個指揮的絕大部分工作都在這個階段中完成。

2.3社會交際,一方麵了解市場,了解社會,以便確定樂團未來演出方向。

另一方麵,找“金主“,拉讚助,籌錢。找”靠山“獲取各種資源,包括領導支持/關懷/站台,新聞媒體宣傳,廣告策劃……..

說起來,馬雲一次發騷想過過指揮的癮,相信中國愛樂樂團從“投入產出比”來看肯定是劃算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7DU3_6isU

再說,別看湯沐海前麵指揮很瀟灑,很光鮮,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小湯哥後麵都是含著淚離開國交,出走瑞士。

高雅音樂的背後一樣有狗血,有八卦。

陳年往事:

湯沐海“出走”湯媽媽泣不成聲

中國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湯沐海,因“與團長俞鬆林矛盾激化”而“出走”瑞士。

昨天晚上,筆者電話采訪遠在上海的湯沐海母親,湯媽媽披露了兒子“出走”的詳細經過。

湯沐海與團長俞鬆林的矛盾由來已久,兩人爭論的焦點集中在樂團方向上:到底是與國際接軌,全麵提高樂團專業水平,還是把精力放在水平低但能帶來直接好處的商業演出上。2001—2002跨年度樂季即將開始,湯沐海設計的樂季演出計劃遭全麵否決後,這一分歧更到了冰火不容的地步。

7月底,湯沐海結束了在南京、香港等地的演出,即將赴歐洲履行合約。在去歐洲的前一天晚上,湯沐海與俞鬆林曾有3個多小時的長談,會談不歡而散。當晚向文化部某領導辭行時,湯沐海有些傷感地表示:“再見了,可能是永別了!”可見當時他“體製不改,絕不回國”決心已定。

湯媽媽告訴筆者,去年8月,陳佐湟突然辭去國交藝術總監一職,國交樂手被對手挖去30多人,湯沐海可說是受命於危難之中。但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重建了樂手隊伍,首個跨年度樂季取得圓滿成功。尤其是年初在北京首次演奏《鄉村騎士》、《眾神的黃昏》,被樂評界認為是“改變國交的裏程碑”。

與此同時,藝術總監與團長的分歧也在當時苗頭初現。團長要求樂團應該多作商業演出,甚至表示:要演出新曲目,自己拉讚助去!

去年有關方麵請湯沐海回國時,湯沐海曾表示,為了中國的交響樂事業,他願意放棄德國護照。當時一些老朋友提醒湯媽媽:湯沐海這樣純粹的藝術家未必能夠適應。當湯媽媽向兒子轉達親友的擔憂時,湯沐海說:“媽媽,你要想到,等我們頭發、胡子都白了,想到曾經為祖國做過一些紮紮實實的工作,該有多幸福!”

“可是你看,一年還不到,孩子卻落得個出走異國他鄉的下場……”采訪至此,電話那頭湯媽媽已是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