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八卦,從趙麗穎離婚到八路軍115代師長陳光自焚
文章來源: 務實小民2021-04-24 18:17:19

吃瓜群眾向來喜歡關心八卦,明星八卦流傳廣,但是政治八卦可以持續很久。

其實趙麗穎離婚關你屁事,但是宣布離婚就上了頭條,有上億人圍觀。

( 趙麗穎我一直都很看好,李易峰肯定駕馭不住。我之前還寫過一篇博文

中專畢業,7年配角,趙麗穎的完美逆襲史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802/202012/23318.html

趙是那種韌勁極強,拿得起放得下的狠人,看看人家婚後複產的狀態。)

博主好奇當年的軍事明星,八路軍115代師長陳光自焚,我老婆也罵我“關你屁事”,但是這麽多年過去了還會有很多人好奇,一方麵人們總是喜歡獵奇(還有偷窺),而且在下意識裏,崇拜英雄/美人,關心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你說你淡泊名利,其實大多數是因為離名利有點遠!並沒有被足夠誘惑,當年竹林七賢都抵擋不住誘惑何況我等俗人。

略舉兩例

雖然來了北美,升官發財似乎不那麽香了,但是對孩子升名校那還是趨之若鶩的,為什麽呢?

很多人發博文說得很灑脫,但是很多博主還是對點擊率挺在意,又為什麽呢?

哈哈,不扯遠了,自己不能升官發財,不能成英雄/明星,就吃吃英雄/明星們的瓜,八卦一下。

今天主要是來吃陳光師長的瓜,(按資曆,按功勞,1955年陳光正常應該授大將軍銜,可能排名在徐海東左右。)

1950年7月23日,原八路軍115師副師長、代師長,時任廣東軍區副司令陳光突然被扣押,開除黨籍,撤銷一切職務。同年10月,陳光被押送武漢,軟禁在中南軍區的一座小樓裏。三年後,赫赫名將陳光在這座小樓裏自焚身亡,此即軍史上駭人聽聞的“陳光事件”。

陳光資格老,是員猛將。紅軍時任紅一軍團副軍團長,抗日戰爭時任115師副師長、代師長,一直是林彪的得力助手。後麵卻和林彪鬧矛盾,林彪記仇,在東北基本上沒有重用陳光,後麵讓他南下到廣州當廣州警備區司令(還掛名廣東軍區副司令)。那時葉劍英是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陳光和葉關係也不好。陳光對職務安排不滿意,經常發牢騷。因為屢屢犯上,終於惹來災禍,罪名是通敵叛逃。調查陳光案時,許多事都是莫須有的。最終陳案也沒有審判,也沒有具體說法,就晾在那裏,陳光在武漢被軟禁三年多,一向脾氣暴烈的陳光最終自焚了。

               長征途中,軍功卓著,接替林彪,成為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14日夜,陳光率領紅二師渡過於都河,踏上長征路。長征之初,陳光帶領紅二師擔任突前前衛的任務,掩護軍委縱隊和後續部隊。

“黎平會議”後,紅軍改向遵義進發,紅二師四團被選作前衛。在向遵義進軍途中,中央紅軍首長親自點將,令陳光師長帶領耿飆任團長、楊成武任政委的紅四團突破烏江天險。接著他又指揮紅四團與紅六團攻打遵義、搶奪婁山關、占領鬆壩,然後與兄弟部隊一道,嚴防死守10多個晝夜,忠實地完成了遵義會議的警衛任務。

隨後,陳光帶領紅二師參加了四渡赤水,順利進軍川西。行至大渡河安順場渡口,中央紅軍麵對幾十萬蜂擁而至的敵軍,麵臨進退維穀的境地。當時正值雨季,安順場渡口水流湍急,河床甚寬,工兵部隊無法架起浮橋。唯有搶占瀘定橋,才能保證部隊搶渡完大渡河,避免當年石達開在此全軍覆滅的命運。重任又一次落在了陳光肩上。他帶領紅二師四團以一天狂奔120公裏的速度,飛奪瀘定橋,打開了紅軍的北上之路

走出草地後,紅二師率先進入甘南境內。又一道著名天險——臘子口擋住了紅軍的去路。這道關隘被夾在連綿的群山中,在兩道山峰間如同一條狹窄的口子,刀砍斧削。兩麵盡是絕壁懸崖,下麵則為一條奔騰的河流,其間僅有一座木橋,是出入臘子口的唯一孔道。

林彪、聶榮臻等軍團首長和陳光一道仔細觀察了地形,決定由陳光和四團政委楊成武指揮。經過一夜激戰,臘子口終於被攻克。1944年在延安中央黨校學習時,黨小組曾對陳光的這一功績作了如下評述:“在長征中臘子口攻堅,陳光對中央紅軍北上,渡出險境,貢獻極巨。”

1935年11月19日,紅軍進入陝北吳起後,陳光改任紅四師師長,彭雪楓為政委。在”直羅鎮戰役“中,他帶領四師,在友鄰部隊配合下,擔任主攻任務,最後一舉攻克直羅鎮,全殲敵一〇九師,生俘師長牛元峰以下5000餘人。“西安事變”後,陳光接替已調任紅軍大學校長的林彪,成為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直至半年後,紅一軍團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

抗戰中,陳光先擔任343旅旅長,後接替林彪出任115師代師長

1937年8月,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分任正副總指揮,下轄三個師,即115、120、129,而以115師實力最強,由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合編而成。115師成立之初,師長為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實際上是政委角色),政訓處主任羅榮桓。下轄343、344兩個旅。徐海東任344旅旅長,陳光擔任343旅旅長。

9月,115師出師即勝,取得平型關大捷,創造了中國抗戰史上的一個奇跡。

一個月後,陳光和老搭檔肖華一道率343旅於廣陽再次設伏,斃傷日軍千餘人,取得了廣陽大捷。

次年3月,林彪在清晨的一次策馬晨練中,為晉軍誤傷,生命垂危,旋即被接回延安,後轉送蘇聯救治。八路軍總部任命陳光為115師代師長。(陳光擔任了為時達5年之久的115師代師長,一直沒有轉正)

不久,115師大分家。聶榮臻帶部分人馬去了五台山,建立晉察冀根據地。陳光和政委羅榮桓一道帶著主力部隊東進山東。

進入齊魯大地不久,他們便指揮楊勇打下了樊壩,樹立了八路軍的聲威。

隨後數年,陳光和羅榮桓一道在山東抗日根據地,陳主軍,羅主政,使山東成為當時最大的抗日革命根據地。粉碎了日軍的掃蕩,取得了甲子山、梁山、郯城等著名戰役的勝利,當初不到一旅人眾而入山東,到抗戰結束時,已發展到十幾萬人。陳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抗日民族英雄方麵,陳光,擔任了5年之久的115師代師長,無論是從職位還是實際功績,應該是有一席之地的。

七大期間,陳光抱怨惹麻煩

1945年,陳光在延安出席黨的“七大”,並成為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他在出席七大代表的人選問題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陳據說本來是有望當候補中委的,一開始是候選人,後來毛可能覺得井岡山的人太多,不好意思太過分,為了搞平衡,把候選人中的陳光和李井泉拿下,換上習仲勳和張宗遜。李井泉表態堅決支持,陳不爽,罵罵咧咧的,多有抱怨。但是不講政治是有代價的,後來有人趁機上綱上線,以“陳光欲抵製黨代會”為罪名向毛告狀,好在毛才坐穩位置不久,還要打下全中國,鞏固江山,正是用人之際,當時毛還是挺有“氣量”,毛經過調查核實,給陳光回了封信,對陳光給予了肯定,也有一些解釋和安撫。七大以後,毛澤東特地邀請陳光和夫人史瑞楚一道來家中作客,同他們進行了親切交談。毛澤東對陳光參加革命以來所作出的貢獻給予了較高評價。

但是以毛的性格,會不會對陳記下一筆也未可知,要不陳那麽大功勞,那麽高級別突然被抓,毛為什麽沒有施以援手?

陳光與林彪的矛盾和“扣壓電台”事件

陳光曾經是林彪最賞識的部下,林彪去蘇聯時還帶著他們的合影照片,並向留學生大講陳光的英雄故事。 林彪同陳光再次見麵是1943年下半年的事情。 當時陳被叫到延安參加七大。林彪在重慶談判後回到延安。後來兩個人就開始鬧矛盾。 最初的不合是因為陳光愛打牌,他甚至把他的鋪蓋卷搬到賀龍家裏,同賀胡子一起吃喝玩樂,鬥雞走馬。軍隊係統是講出身的,你本是林的核心部下,和賀走得那麽近本就不合適。更要命的是,賀妻薛明和林妻葉群吵架,動靜很大,人人皆知,林彪和賀龍還都站出來挺自己的老婆,現在陳光和賀走得那麽近,就算隻是吃喝玩樂也不行,林對陳光的做法不滿可以理解,何況,林本來就不是一個肚量很大的人。據說,林也曾敲打過陳光幾次,沒有用,陳就是個大老粗,覺悟不到位。林陳的矛盾打下了伏筆。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東北成為國共雙方矚目的焦點。根據中央決定,林彪、陳雲、彭真等率10萬餘幹部晝夜兼程趕往東北,羅榮桓與黃克誠分率山東八路軍、蘇皖新四軍齊頭並進。陳光原本回山東,由於形勢的變化,也和林彪一道趕赴東北。

剛到東北時,林對陳還是重用。16師是林彪的“看家部隊”,也是其畢生的“最愛”。16師到東北不久,林彪就從“黃3師”的係統中將它“剜”出來,與17師一塊兒歸陳光領導(六縱,也就是後來的43軍,林的“近衛軍”),由此可見林彪對陳光的厚愛。 陳呢,才華依舊,也幹的不錯,多少有點自我感覺良好,沒有注意到林和彭的矛盾,和彭真越走越近。

1945年10月,陳光在與羅榮桓及老部隊會合後,中共東北局決定,在黑山、北鎮一帶設置第二道防線,交由陳光負責指揮。羅榮桓當即把從山東帶來的一部電台和機要人員交與陳光使用。

約兩月後,林彪帶領東北民主聯軍指揮所出關撤往阜新。此時,國民黨部隊已進占錦州、溝幫子一域,惡戰一觸即發,情急之中,林彪得知陳光處有部大功率電台,連忙致電陳光,要求調電台和機要人員火速趕往阜新。陳光考慮沒有電台無法進行聯絡、指揮,況且林彪部已有兩台大功率日製電台,當即回電希望不要調走電台。林彪則兩度來電繼續催調,並嚴辭責問陳光扣壓電台,妨礙其指揮作戰。在此背景下,陳光作何反應,作何處理,是否打算抽調電台送往林彪處並不清楚,但是由於錦州之敵大舉進犯陳光部,陳光率部倉促撤退。實際結果是陳光沒有及時把電台送到林彪處。具體原因是陳光主觀拒絕給,還是客觀原因沒給成,並沒有非常明確的說法。但之後,林彪多次在公開場合指斥陳光“無理霸占電台,抗命不交”。

因為對陳光有意見,林彪還拿李作鵬出氣的事流傳甚廣。

林從四平撤退後,行到駐地,林彪第一件事就是和部隊聯係,了解所處位置、傷亡、士氣以及其它意外情況。在九台出發前,林彪讓季中權通知參謀處,讓電台和機要組乘汽車一起走。不知是李作鵬忘了,還是有其他意外,反正他們到了舒蘭,電台馬馱人挑還未到。林彪說:帶我去“見李作鵬”。季中權情知不好,也隻有把林彪引到李作鵬住處。李作鵬正和何敬之等人坐在那裏喝酒。林彪瞅了瞅,雙手抓住桌沿把桌子翻了。據說,林彪感情渲泄爆發到這種程度,不光在黑土地,就是在整個戰爭年代,也是空前絕後的。在場的人全目瞪口呆。

李作鵬是陳光的鐵哥們,實際上林是拿陳的老部下李作鵬出氣。長春之戰陳光沒有請示林彪,但是因為打贏了,什麽都好說。但是隨著林彪的在東北的失敗,陳林的矛盾開始激化。 就在林彪最倒黴時,即46年5月~6月上旬,彭真和林鬧矛盾,彭真積極宣傳陳在東北的戰功,但是毛並不欣賞彭的做法。在彭林關係急劇惡化的時候,葉曾去東北調解,但未果。毛最後決定彭離開,讓林在東北黨政軍一肩挑。 林彪重整軍隊後,陳任最精銳的六縱司令員。但是,陳光在1946年底有一次再次抗拒林彪的一個命令,林彪這次動了真格的,就直接給陳光手下的三個師長下命令,把陳光“晾” 在一邊。陳光也生氣了,加上陳本人的脾氣和傲氣,一下子氣病了。 林彪順勢讓洪學智接任六縱司令員,再後來交給了黃永勝李作鵬的手裏。

1949年初,毛來電報任命陳光擔任了第四野戰軍的副參謀長。3月進駐北平時,林彪在防止居功驕傲的會上再次點名批評了陳光。

廣州被撤職,旋即被軟禁。

陳光後來南下到廣州擔任廣州警備區司令。在當時的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葉劍英的領導下,陳負責剿匪肅特、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市場物價等。陳光缺少對城市管理建設的經驗。當時,中央明確規定,在港、澳、台做情報工作,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和高度的紀律,結果陳光在掌握政策時,表現得主觀、簡單和不夠審慎,以致出現一些錯誤。鑒於陳光的錯誤和抵觸的態度,中南軍區報請中央後,給予他開除黨籍的處分。1950年7月23日,陳光受到更為嚴厲的處理。這天一大早,陳光的老部下、時任廣東軍區參謀長的李作鵬,邀約他赴廣州荔枝湖遊玩。陳光很開心。兩人在湖中泛舟,還搞了野餐,頗為盡興。但是待到下午歸來時,陳光大吃一驚,隻見其住所和道路兩旁已戒備森嚴,跟隨他多年的老炊事員含淚望著他,四周則站滿了他不認識的戰士。警衛全部撤走,查抄了住所,李作鵬朝保衛部部長呶了呶嘴。保衛部長便捧出上級的電令,宣布他已被撤銷所有職務,旋即將他軟禁起來。

實際上,對陳光的處理意見已在1950年7月22日晚由中南軍區電告了廣東軍區,鑒於陳光性格剛烈,又是戰功卓著的老同誌,電文強調盡量做到不擴散,具體實施由廣東軍區黨委安排,采取先撤換警衛,再行就地軟禁的辦法。但是怎樣實施呢?廣東軍區連夜召開黨委常委會(未通知陳光參加),由葉帥主持,擬了幾套方案,都未獲認同,最後李作鵬自告奮勇提出了邀陳光遊湖、再派人查抄住所的辦法。

陳光被軟禁後,據當時看守陳光的保衛幹事王大述回憶:“我帶一個警衛班負責對他進行監護。陳光在二樓聽到對自己的處理意見後,情緒很激動。因執行者都是他的老部下,不便作什麽解釋。開始幾天,他飯量很小,常常大發脾氣。我職務低,隻負責看守,便對他說,首長,你的問題我們不了解,領導派我們來,有三條任務,一是保衛你安全,二是照顧你生活,三是限製你自由,不能下二樓。你有意見可以向組織反映,但不能老發脾氣,不吃飯,這樣會影響健康的。”

陳光連連搖頭,兩行清淚掛滿腮邊,盛怒中他掏出珍藏在貼身衣袋裏的毛澤東1945年寫給他的信,氣憤地說:“有人陷害我,毛主席了解我,信任我,我要見毛主席。”說完,把信遞給了王大述。王大述看完那封信,歎口氣勸道:“首長,你不要著急,事情會搞清楚的,你可以向毛主席反映情況嘛。”陳光點點頭,情緒才稍稍穩定下來。

自焚身亡

1950年10月,陳被轉送武漢,軟禁在中南軍區的一座小樓裏。期間,中南軍區不少舊部以各種方式探望過他,由昔日功臣淪為今日的楚囚,陳光百感交集。在以後長達3年半的時間裏,他一直被監禁於此,從來沒有離開過。

對於他的錯誤,顯然是誇大了。盡管當時的中南局、中南軍區先後派蘇靜、劉興元、梁必業找他談話,勸他認識錯誤,但陳光認為,“當年的陸房突圍,七大代表的審定,無故扣壓電台,對港澳台情報工作以及私自招收宜章子弟開設訓練班”等主要錯誤,與事實有較大出入,處理得極不公正,他還認為,林彪出於曆史過節,刻意加害他,因而拒絕接受組織對他的處理。事情就這樣拖了下來。

1954年6月7日,陳光在那棟2層小樓裏自焚身亡,含冤去世,終年49歲。陳光逝去一年後,其夫人史瑞楚帶上兩個兒子改隨母姓,悄然隱居於北京。

終獲平反

30多年後,在紀念長征五十周年之際,熟知陳光的人,包括羅榮桓元帥的夫人林月琴在內的10餘老同誌,聯名上書陳雲,希望重新公正處理陳光的問題。1987年,中紀委、中組部、軍紀委和總政組成聯合調查組,經過認真細致的審查,實事求是地認定其解放初所犯錯誤純屬人民內部矛盾。1988年4月,經中共中央批準,撤銷了強加於陳光頭上的“反黨”結論,恢複他的黨籍和名譽。

陳光在廣州出事,說到底是性格決定命運,

陳光雖然資格老,革命功勞大,打仗有一套。但是脾氣火爆,牢騷太多,和大家都處理不好關係,特別是大大咧咧,直言犯上,和林總鬧掰,延安時向毛發脾氣,廣州時與葉帥也合不來,這樣的情商。再大的本事,再多的功勞也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