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賺誰的錢
文章來源: 務實小民2021-02-06 08:38:18

老父親曾經問我“都去炒股,那都賺誰的錢?賭場是我盯你的,你盯我的,難道股市也是這樣?那國家卻禁止賭場,鼓勵資本市場?而且牛市時好像都在賺錢,那又在賺誰的錢?熊市時都在虧錢,又都虧給誰了?“

毫無疑問,股市肯定不同於賭場,因為賭場隻有交易環節,背後沒有生產經營,沒有產生額外價值,基本屬於零和遊戲。但是資本市場背後依托的是千千萬萬的上市公司,相當部分的上市公司還是創造價值的。而且股市的運行機製是鼓勵、獎勵優秀上市公司,促進普通公司,鞭策後進公司(監管之外,融資VS高溢價融資vs可能被收購兼並)。

回到老父親的問題,通俗的說,炒股賺誰的錢可以分成三類:

(不一定準確,但力求通俗易懂,簡化處理)

1.賺上市公司的錢,利潤增長,分紅。

2.賺央行的錢,因為央行放水了,股價上升。如果企業無變化,單純央行防水導致的上漲,可能股價漲了錢名義上增多了,但實際購買力沒怎麽增加,隻是保值而已。

3.賺交易對手的錢,有時候是很快通過割韭菜獲得,有時候則需要時間來體現,潮漲潮落。

老父親疑問,牛市時好像都在賺錢。隻不過那個階段大家都集體透支了,暫時都賺了未來的錢,但是時間放長一些,那終歸是要還的。或者是通過企業進一步發展,或者央行持續放水。但更多的都是下跌來實現,還是賺某個交易對手的錢。

如果要聯係到教科書,也可以通過DCF估值來解釋。

投資標的的內在估值用未來自由現金流變現。

分子是企業自由現金流,通俗簡化就是企業賺的錢。

分母部分,影響折現率的核心因素是無風險利率(由央行“議定”的核心利率引導)+風險補償(由“投資情緒”,“偏好”決定)

上麵講的

1.賺上市公司的錢就是賺分子的錢。

2.賺央行的錢主要是賺分母的錢,分母減少,分數值上升。當然央行放水時,大部分企業利潤也會增加。(但部分行業也可能受損失,比如銀行)

3.賺交易對手的錢,還是通過對手誤判所形成,或者表現為情緒亢奮,風險補償要求小,分母減少,分數值上升。或者表現為過於樂觀,高估分子。(當然很多時候,部分韭菜都是下意識的,還沒有這些深入的思考過程,這裏是盡量把它模型化,定量化)

股市,明明是個唯利是圖的地方,還有不少人還喜歡搞道德評判。

崇尚巴菲特這種主要朝著價值投資而去,賺上市公司的錢這種做法,視之為正統。

相反,象索羅斯那樣總喜歡盯著交易對手,想賺韭菜的錢,覺得不太道德。

更不必說,惡意做莊,利用信息優勢/資金優勢,誤導/擾亂交易對手,更是遭到眾人恨。

但是,既然來到一個近似賭場,怎麽可能完全分得清?就是巴老爺子,也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這裏主要賺的就是交易對手的錢了。無非是巴老摟草打兔子,順便,而後兩者更刻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