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早已越過,遲來的懲戒戰爭
文章來源: 井觀天2022-04-06 04:19:13

北約東擴常被看作是俄烏戰爭的根源。這是戰略層麵的美俄衝突,在戰術層麵上,美訓美援激化了俄羅斯的戰爭決心,標槍導彈就是那道紅線。
        昨天(4月5日)一位曾經訓練烏軍的美國官員接受美國公眾廣播電台NPR 的采訪,揭露了一些美援的內幕。他說俄羅斯把標槍導彈視作紅線,警告美烏不要越過,但2017年標槍導彈部署之後,俄羅斯自找台階下,改變話語,把恨留在心裏。現在看來,俄烏戰爭不過是遲到了五年的戰爭。火山一直在蓄積。美國一直用代價威脅遏止俄羅斯,但他忘記了民族尊嚴是無價的。失去烏克蘭對俄羅斯是無法忍受的,他必須在情況不可逆之前逆轉形勢。
       標槍導彈為什麽重要?因為它打擊的是裝甲薄的坦克上方。俄羅斯讓烏克蘭聽話,靠的是實力,標槍導彈這類美械改變了俄烏軍事實力嚴重不對稱的局麵。川普第一次彈劾案上,川普的“辯護議員”就一再強調是川普(而不是奧巴馬)向烏克蘭提供了標槍導彈,以此證明川普並沒有象彈劾指控的那樣損害烏克蘭的安全,而是加強了烏克蘭的軍事實力。
       民主黨不是說川普是普京的傀儡嗎?他怎麽會上標槍,激怒俄羅斯呢?這是川普的人格使然。川普是自大狂,別人不服,他必然用實力地位說話。川普認為中國一直占美國的便宜,責令中國整改,中國不認真,那就用關稅擰中國的胳膊,直到中國求饒為止。川普讓歐洲多交保護費,歐洲不積極響應,那就加關稅,讓他們看明白誰是老大。美俄爭奪烏克蘭,標槍是game changer,能改變實力對比,那川普就會上標槍。實力不用,過期作廢。川普在朋友麵前也要做阿爾法男的,他的字典裏是沒有溫良恭儉讓的。奧巴馬沒有向烏克蘭提供標槍導彈,因為他聽專家的話,知道這會激怒俄羅斯。川普是愣頭青,就想比誰的胳膊粗,對專家的話不敢興趣。
       中國說美歐一直在拱火,還是很形象、很真實的。美國通過美訓美械拱火,英國也沒閑著。2021年6月23日,英國軍艦特意從克裏米亞沿海經過,俄艦俄機不僅全程緊貼跟蹤,更是發射了警告炸彈。這是不是很像美英澳軍艦在南沙和西沙的“自由航行”?英國又不是黑海國家,軍艦到內海一樣的黑海轉悠什麽?這不是挑釁是什麽?裝備標槍導彈和英艦的貼近航行這一係列”拱火“行動都最終使俄羅斯不再推延,兌現紅線警告。
        從俄軍的表現看,俄烏戰爭確實太遲了。小孩子長成大小夥子,打不過了。我反對戰爭,這裏隻是對既成事實做分析。2014年俄羅斯奪取克裏米亞之後美訓美械確實使烏軍發生了質的變化。按照那位美國官員的說法,俄軍隻有數量優勢,在質量上比烏軍差。克裏米亞易主給了美國援助烏克蘭的借口,而美援使烏軍從訓練和(某些)設備上開始超越俄軍。烏克蘭從領土和人口上講都是歐洲的大國。俄羅斯的人口隻有烏克蘭的三倍,烏軍質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彌補了這三倍的數量劣勢。烏克蘭不讓成年男子離境的政策更是確保了俄烏在總體質量和數量上的均衡,使戰爭沒有一邊倒。
       俄烏戰爭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相似,都是“小朋友不聽話,要打屁股了”的教訓式戰爭。幾十年沒打仗的中軍啃不動打了二十年硬仗的越軍,意思一下就收兵了。俄軍啃不動烏軍,也不得不撤了。

        國際政治中的現實主義流派講究實力均衡。我想它不隻是指霸主之間的實力均衡,也指霸主和小弟之間的實力差距。如果小弟接受外援,縮小與霸主的實力差距,就不聽話了,衛星就不繞著地球轉了。俄羅斯打烏克蘭這麽吃力,就是因為2014年克裏米亞易主後美國堂而皇之地軍援烏克蘭,八年裏烏軍通過美訓美援脫胎換骨。主持人問官員美援是提升烏軍到北約水平還是要烏克蘭最終加入北約,官員說二者都有了。俄烏戰爭是個經典的搶小弟的案例。日本搶大清的小弟朝鮮與之類似,但沒有軍援的成分。
       美國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是“無端和無理的” (unprovoked and unjustified),這話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部署標槍導彈和把加入北約寫進憲法都是挑釁,當然烏克蘭會說隻有如此才能防範俄羅斯這個強鄰。拜登的意思是烏克蘭並沒有攻擊俄羅斯,而對俄羅斯來說,北約侵占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就是一種侵略。拜登用的是主權和民族自決的理想主義語言,而俄羅斯用的是勢力範圍這類現實主義語言。西門慶偷腥,潘金蓮挨打,西方的家暴敘事把俄羅斯搞得灰頭土臉,西門大官人卻安然無事。有錢有勢的人,活得就是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