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美學和英美派的矯情
文章來源: 井觀天2021-07-11 02:24:49

       博主“幸福劇團” 有一篇很好的介紹法西斯美學的文章《納粹美學的誘惑——崇高感、歸屬感、自豪感》。她在文章最後指出中國一些導演的強秦影片、大型晚會和開幕式是法西斯美學的繼承者。她認為我們應該警惕這種群體主義美學,“因為在這種群體主義的壯美麵前,人們極易放棄獨立的思考,而加入烏合之眾的洪流。“ 作者顯然是對中共建黨百年的天安門廣場儀式和鳥巢的文藝演出有感而發。


      七月真可謂喜慶、勝利的七月。七一是中共黨慶和加拿大國慶,七四是美國國慶,七-十四是法國國慶。美國各地國慶的必備節目是焰火和柴可夫斯基的《1812年序曲》。美國國家的獨立日遊行包括(獨立前的)笛鼓隊、行進銅管樂隊、軍人隊伍、花車和馬隊,與很多國家不同的是領導的缺席。川普認為美國也應該象法國那樣搞一個閱兵式,2019年就安排了一下。反川者認為這是川普威權人格的體現,而且不忘算一筆賬,看一看他浪費了多少納稅人的錢。法國的巴士底日遊行也是諸兵種加飛機、坦克,兩小時都不止,也夠整齊劃一,不知道算不算法西斯美學。


       英美人崇尚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因為他們有蔑視集體主義和國家主義的資本。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而美國在十九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成了世界最大的工業國。從來都是他們和別人簽訂不平等條約,而不是別人把不平等條約強加在他們頭上。   

      美英還有有遠離是非之地的地理優勢。美國遠離歐亞非大陸,沒有強鄰,從來都是它占人家的便宜而不用擔心被侵略。英國離歐洲大陸近了點,但英吉利海峽也足以保障近五百年裏沒有外族登上它的土地。


       英美人不用民族主義和集體主義就可以用工業的優勢打敗對手。補給被切斷時,英美軍隊就不堪一擊。二戰期間,在新加坡戰役中八萬英軍投降(英軍兩萬,印軍四萬五,澳軍一萬五),在菲律賓的11500美軍守軍向日軍投降。日本軍人對投降而不是戰死的英美官兵很鄙視。美軍戰俘死了一半。如果他們知道這樣的結果,還不如不投降了。有人說沒有美國的軍火,蘇軍無法打敗德軍。沒錯,德國的納粹美學和日本的法西斯神學都使其國民的精神潛能得到開發,盟國要靠大得多的工業能力才能打敗這種精神民族。


       德國人能在一戰戰敗後惡性通貨膨脹的慘境中置死地而後生,短短十幾年裏差一點征服整個歐洲,你不能不佩服納粹美學乃至整個納粹宣傳機器的有效性。我在《凡爾賽感與極端主義 (理解川普現象之二)》一文中指出”德國人、中國人、俄羅斯人、阿拉伯人和美國白人的凡爾賽感覺都使他們失去理性,選擇重新給他們希望與力量的政客、政黨和主義。批判希特勒、毛澤東、普京、川普和本拉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們隻是火山口,真正需要研究的是他們下麵的火山,那種讓人失去理智的凡爾賽感覺。“ 美國人生活優越,難以理解極端主義的產生,但是美國白人的挫折感讓他們選擇了民粹主義者川普,讓美國的民主憲政出現了危機。美國沒有產生納粹美學,因為它的危機還不夠嚴重。美國人如果象德國人和中國人那樣有屈辱的凡爾賽感覺,也會產生納粹美學。


        英美人的狂熱和非理性表現在搖滾音樂會和體育比賽上。美國為什麽有很多月光族?因為很多工薪階層花幾十、幾百看一場球,聽一場音樂會,過一把癮就死。為明星尖叫,幸福得死去活來, 就起源於英美人對埃爾維斯和甲殼蟲樂隊的追捧。這種幾萬人的音樂會和納粹黨集合的區別在於一個是明星崇拜,另一個是領袖崇拜,一個散亂,另一個整齊,一個是娛樂,另一個是儀式,但是都有”大場麵、大氣勢,大群體“。都使人”激情高漲,熱淚盈眶“。英美人的從眾心理並不比德國人和中國人弱,隻要稍作轉換,搖滾音樂會就可以變成納粹集會。事實上,美國的競選集會已經在用歌星work the crowd,發動群眾了。
        英美派崇尚製度和科技而忽視發動群眾和精神動員,在中國被蘇俄派和土鱉打敗。蔣介石內閣裏的哈佛畢業生比羅斯福的還要多,可是不接地氣的英美派對怎樣使中國富強不得要領。土共第一個五年計劃就上重工業項目,隻給工農維持基本生活的錢,按照英美派的說法中國的工業化是中共奴役幾億奴隸實現的。改開前的二十九年中共大錯誤不斷,仍然打下了完整的工業基礎而民國的二十八年就沒有什麽值得一提的工業項目。民國和毛的中國都窮,為什麽後者攢下了家當而前者沒有?民國要是有一個政黨,向老百姓征收”國家建設稅“,象土共1950年代那樣,在1910年代建設一批電廠、鋼廠、汽車廠和兵工廠,中國的曆史是否會改寫?英美派對發動群眾一竅不通,卻又譏笑會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政黨,說它把人變成螺絲釘、螻蟻和奴隸。這就是所謂的眼高手低,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吧?哈佛畢業生救不了中國,一個本土師範生做到了。


       西方列強派幾艘軍艦,幾百幾千士兵就能打敗有幾億人口的中國。中國敗在製度和科技上,也敗在組織和精神上。英美派從製度上入手,並沒有改變中國的落後麵貌,土共從組織和精神上入手,讓中國成為一個窮而強悍的國家,又進而通過改開終於實現了富國強兵。大家托改開的福,留學海外,就嫌棄強秦影片、大型晚會和開幕式有納粹美學色彩了?這是有水喝就抱怨水來自”盜泉“吧!印度閱兵式的摩托車雜技很喜感,沒有納粹美學的嫌疑,可是印度軍隊和中國軍隊1962年交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吧?八月十五日是印度獨立日,場麵也很宏大。大國都有大國的樣子,大國都有大國的儀式感,大家別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