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獨特在哪?美國怕什麽?
文章來源: 井觀天2021-06-20 10:59:41

 中國的改革開放本是無奈之舉,因為社會主義試驗失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混合模式。這種社資雜交的模式居然展現出比資本主義更強的生命力,迅速縮短了中美差距,而且能夠做到很多發達國家做不了的事。美國不僅為老二急促的追趕腳步焦慮,也感受到製度不自信。中國模式究竟獨特在哪?


一、兼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優點
       美國盛行市場原教旨主義,美國企業因而更有活力和競爭力,但是這種純粹的資本主義有其弊端。一是經濟危機。美國2008年的金融危機起於金融機構開發出並投資於次貸這樣高風險的金融產品。中國政府不放棄對市場的控製,一直拖延外資獨資金融企業的建立,不搞人民幣自由兌換。當監管部門發現螞蟻金服的隱患後,及時暫停其上市。美式資本主義的另一個弊端是唯利是圖。不掙錢的民生項目沒人做。地廣人稀的地方建手機信號塔是賠錢買賣,沒人願意做。中國政府從戰略和扶貧的角度在偏遠地區建立基礎設施,不隻從經濟效益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就是為什麽地處武陵山區的湖北恩施的手機信號比美國很多地方要好。
        中國是私企和國企平分天下的少數國家。私企有很強的競爭力和活力,而國企使中國避免成為發達國家的附庸。墨西哥和中國有相近的人均GDP水平,可是它在世界上沒有什麽地位。一是它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水平遠遠落後於西方,而中國(發達地區)的初等教育好於西方,高等教育在很多方麵接近於西方。二是墨西哥是美國的打工仔而中國的國企使中國獨立於西方。

二、喜馬拉雅般的多樣性和立體性
        中國發展不平衡,城市象歐洲,農村象非洲。這本是缺點,但是先進與落後並存,使中國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產業(種類和層次)多樣性。喜馬拉雅山的高和低緯度使它有最豐富的氣候多樣性,從南坡山腳下的熱帶到山峰上的極地氣候。中國的立體性來自其大和不平衡。中國既有使用人力和耕牛的原始農業,也有全部用機器人的汽車生產線,既有驢車,也有高鐵。小國的產業門類很難齊全,而大國要麽象美國那樣全是高端產業,要麽象印尼、尼日利亞那樣隻有中低端產業,象中國這樣同時具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身份的國家很少。巴西和印度與中國相似但印度人均GDP太低。這些國家出口能力遠遠比不上中國,所以遠不如中國有能力在海外投資。
        中國產業種類和層次的多樣性使中國適合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投資。以非洲為例,歐美在非洲投資一般是能源和礦產等資本密集型企業。這些中國也有,同時還有服裝廠,鞋廠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華人還在非洲種地、開店。同樣在非洲解決問題,中國人的工具箱裏工具的式樣和規格更多,就比歐美人更有可能找到解決方案。這就是為什麽被歐美放棄的非洲大陸,中國人一來就做得風生水起,讓西人酸得不行。


三、舉國體製
       中國模式是政府主導的現代化。韓國和台灣的現代化有政府主導的成分,但中國的一黨製舉國體製使政府主導的現代化達到新的高度。

        美國的體育基本是商業行為。熱門項目如籃球,運動員通過比賽爭取被大學和職業隊選中。冷門項目如馬術和帆船,需要運動員有經濟條件訓練。中國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注重國家榮譽,不管熱門和冷門,由國家出錢訓練運動員爭獎牌。正如PISA 國際學生學業比較中,各國人均收入和成績往往呈現正相關,體育獎牌也顯示人均收入和成績的正相關。儒家文化使東亞學生在學業上超常發揮,越南人的人均GDP隻有美國的二十分之一,數學成績卻高於美國人。類似的,舉國體製使社會主義國家運動員在體育上超常發揮,古巴是窮國,奧運獎牌榜卻能進前二十(2016年奧運第十八)。新中國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就位列金牌榜第四名,不僅大大超出中國的人均收入國際排名,也超出當時中國的整體國力排名。
        體育不能當飯吃,但它體現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和組織程度。印度在各界奧運上的可憐表現體現了它人均收入水平的低下,也體現了它缺乏精神性(不在乎榮譽)和組織性(不搞舉國體製)。
        美國在危機時刻也會搞舉國體製。我能想起來的是兩次。一個是二戰期間的曼哈頓計劃。當時美國擔心德國率先搞成原子彈,從全國各地抽調人才研製原子彈。另一次是在蘇聯於1957年第一個發射了人造衛星之後,美國搞阿波羅登月計劃,試圖在太空技術上趕超蘇聯。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舉國體製是常規化、製度化的,從過去的兩彈一星到現在的芯片大躍進。


四、中國價格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久,西方開始大量談論“中國價格”。幾乎沒有哪個國家,哪個公司能和中國價格競爭。中國的出口迅猛增長,發達國家也紛紛把工廠轉移到中國。
       中國同時有發達國家的技術和發展中國家的工資水平,使中國公司有非常強的競爭力。非洲要建一個水電站,如果用西方公司,成本太高,而中國可以用幾分之一的成本建成,把不可行變為可行。


五、雙重效率
        中國基建速度快,人們往往把它歸功於集權的效率。中國企業快速建廠、擴大產能,滿足世界各國對口罩和呼吸機等醫療器材需求,則顯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達到供需平衡的效率。改開前的中國食品和耐用品都要票證,顯示了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在滿足需求上的無能。中國模式的高效性來自集權和資本主義的雙效率。

結論
        中國模式的優勢很多來自於其劣勢或缺點。中國有廣大的欠發達地區,使中國有價格優勢。中國的不平衡使中國有產業門類和層次的多樣性。中國的中央集權使中國有舉國體製的優勢。中國“失敗的”社會主義使中國在基礎設施這種“賠錢買賣”上比美國做得更好。
       西方對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打包輸出資本主義、多黨製民主、憲政法治(詳見《美國模式打包輸出,中共隻要一樣》)。東歐照單全收。俄羅斯開始也照單全收,後來退回憲政法治,而中國隻要資本主義。中國和越南這兩個搞一黨製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成為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國家。
       中國享受了資本主義的好處,卻不搞民主人權,節製政府。資本主義和一黨製嫁接出中國模式這個怪獸。贏了社資之戰的美國能打敗兼有社資優點的中國模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