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重平等,美國重財產
文章來源: 井觀天2021-06-16 04:02:52

十八世紀是人類曆史的一個轉折點。啟蒙運動開始了取代君權的理論準備。民主革命在美國和法國相繼爆發。法國革命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相應的美國有 “生命、自由、財產” 或者“生命、自由、追求幸福”。二者都有自由,而二者的不同之處到今天還很明顯。歐洲講平等而美國重財產保護。


        歐洲講平等,所以有強大的社會主義傳統。這個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中國人都略知一二。先是有空想社會主義者和他們的試驗。工業革命造成巨大的貧富分化和社會問題。各種社會主義流派試圖通過議會政治實現自己的綱領。然後又有暴力革命的派別。俄國的暴力派通過十月革命,建立了蘇聯。議會派隨著歐洲國家的富足,真的實現了很多福利和平等的措施。北歐的民主社會主義既富又平等,受到世界人民羨慕。其他歐洲國家也不同程度地社會主義化了(比如全民醫保),甚至包括英國。


        美國因為有奴隸製,主張平等的底氣不足。內戰後廢除了奴隸製,但給了黑人的權利幾年後又在南方被收回了。一百年後通過民權運動才第二次落實。美國白人因為不情願地給黑人權利,所以追求社會福利最小化,避免把自己的財富轉移支付給黑人。這就是為什麽共和黨強烈反對奧巴馬健保,一再嚐試廢除它。更極端的保守派甚至主張社會保障私有化。民主黨的福利三部曲(三十年代羅斯福的社會保障,六十年代約翰遜的醫療補助和醫療保險,零零年代的奧巴馬醫保)是保守派的眼中釘。發出去的福利很難收回來。保守派知道人性的這一弱點,所以拚命阻撓新的福利項目。


        歐洲國家國民同質性高,搞福利是幫助窮兄弟,是博愛,所以阻力小。美國是小聯合國。白人認為有的族裔不勞而獲,所以不願分享,更強調財產保護。保守派的一支libertarian 自由主義者主張極小政府,等於在說:大家各過各的日子,多勞多得,不勞不得(這有點象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富人沒有幫助窮人的義務。很多白人認為黑人是扶不起來的阿鬥,各種福利是無效的無底洞,反而腐蝕人,使人更懶。社會主義在美國站不住腳,歸納起來有幾點。第一,人口不同質,白人不把黑人當親兄弟。第二,福利的效果和名聲差,有產者不願再填這個無底洞。第三,市場原教旨主義傳統。先是米爾頓-弗裏德曼,然後是詹姆斯-布坎南,美國的反政府幹預有強大的理論傳統。華人在教育成就和財產上與白人相似,天生是保守派,又多為理工科(文科講憐憫救世多一些),所以多川粉。


        以上感悟是看過一本批評布坎南的書產生的。弗吉尼亞為了反抗最高法院黑人學校條件差違憲的判決,幹脆把全州的公立教育停了五年。黑人要平等,白人講公平,粗看有共同點,區別其實大了去了。

         美國經濟比歐洲更有活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重財產而歐洲重平等。美國的股權激勵激發了企業家精神,貧富分化是其副產品。中國與美國包攬互聯網企業十巨頭,占據未上市獨角獸的大部分,都顯示中國走的是美式資本主義而不是歐式社會主義,而中美的貧富分化都遠比歐洲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