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一個強大的小國
文章來源: 井觀天2021-03-13 20:03:02

         3月6日,磁帶的發明者荷蘭人路-奧滕斯去世了,享年94歲。磁帶時代,日本公司如日中天,我還以為磁帶是日本人發明的。川普與中國打科技戰,迫使中國搞芯片大躍進,讓我們認識了世界最大的光刻機公司--荷蘭的ASML,也讓我們意識到半導體行業並不隻是美國和東亞之間的事。荷蘭地小人少,麵積比海南島大一些,人口比上海少,卻經常與英法德相提並論,實在是一個奇特的存在。
       五百年前,西歐的幾個國家把世界聯係在一起。當年的五個海上霸主,兩個(葡萄牙和西班牙)衰落了,還有兩個(英國和法國)雖然地位不如從前,但還是有分量的國家,荷蘭則還在超常發揮,讓人口幾倍、幾十倍於它的國家汗顏。
       很多人印象中的荷蘭是風車、鬱金香、紅燈區和足球,這是晚報版的荷蘭。從觀光的角度看荷蘭就太小看人家了。荷蘭的人口隻有一千七百萬,人文發展指數世界排名第八,與瑞士和北歐國家為伍。2019年荷蘭是世界第七大出口國,僅次於中國、美國、德國、日本、英國和法國,這些國家可是當今世界的霸主,用俄羅斯替換日本就是與伊朗簽訂核協定的六強。荷蘭這樣的小國能夠在出口額這樣的指標上領先於印度和巴西這樣的大國表明殖民時代的宗主國還遠沒有被打回原形,或者說前殖民地的追趕還遠未完成。兩個排行榜都進入前十的隻有德國、荷蘭和香港,可以說這三個地方是兼具文明和力量的地方。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機場是世界第十二繁忙的機場,在歐洲僅次於倫敦和巴黎。我第一次踏上歐洲大陸就是在阿姆斯特丹機場。荷蘭就是這樣獨特的國家:既與瑞士和北歐國家為伍,代表高品質,又與英法德稱兄道弟,展現實力。

       荷蘭的小夥伴們都是國小但軟實力大的地方:瑞士有權貴的賬戶,又是國際組織雲集的地方;瑞典和挪威給世界頒諾貝爾獎;北歐國家是福利國家的樣板。荷蘭的軟實力是開放(紅燈區和毒品合法化)? 我去過的學科會議,歐洲國家積極參與的主要是荷蘭和芬蘭。2019年《自然》雜誌高質量文章數排行榜荷蘭列第14,在精致小國中(人口500-2000萬的發達國家) 僅低於排名第八的瑞士。荷蘭和瑞士都有幾個世界馳名的大公司,看來過硬的基礎研究能力轉化為它們經濟實力。

      如果以出口作為衡量硬實力的指標,荷蘭顯然領跑精致小國。在美國,我沒買過法國製造的東西。化妝品和葡萄酒有法國產品,可是那些不是我的消費領域。荷蘭公司卻不陌生。殼牌石油的加油站隨處可見。很多華人都有過ING的網上銀行賬戶,因為它的利息較高。我有飛利浦的電視機和影碟播放機。


       我小時候就知道荷蘭人平均身高一米八,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初到美國,參加美國友人為國際學生舉辦的活動,一位來自荷蘭的女士身高一米八還不止,讓我親眼目睹荷蘭人的高大。高大的荷蘭人卻不追求高大的建築。阿姆斯特丹火車站廣場的紀念碑令我震驚:不是因為它雄偉,而是因為它寒酸。它的高度恐怕比不上一個美國小鎮的一戰或者二戰紀念碑。阿姆斯特丹的建築與巴塞羅那的建築對比鮮明:後者展現帝國的宏偉而前者體現市民的實用。擁有寬廣大街、宏偉建築的南歐國家十年前乞求荷蘭這樣沒有像樣的紀念碑的國家救助。荷蘭人的富不是用來擺的,而是用來周轉,變得更富的。
      會掙不會花的荷蘭人於是成為嫉妒者開涮的對象。英語中有Go Dutch ,荷式付錢法,各付各的帳。 也許正是荷蘭人的節儉和精明使荷蘭成為躋身“大哥俱樂部” 的小弟。去博物館我喜歡看荷蘭畫家的畫,因為題材多是市井生活。意大利的畫家整體上名氣更響,可是題材多為《聖經》。荷蘭人的入世、精明和務實,與中國人相似,這可能就是我對荷蘭著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