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市訪問記
文章來源: 科大瞬間2023-01-21 23:31:05

【科大瞬間】第247期|蔡建文799

達爾文市訪問記
蔡建文 799

疫情將近三年後,最近終於又可以放飛自己了!這次,我們用十五天的時間走走停停,行程五千公裏,終於到達此行第一個目的地——北領地首府達爾文市,在這裏作了三天休整並探望朋友。這也是我第一次站在澳洲大陸看到北麵的海洋。


在達爾文市探望朋友

1837年,蘇格蘭船長John Clements Wickham 帶著他的探測船Beagle號沿澳洲海岸線進行探測,發現澳洲北部這個良好港口,就把其命名為“達爾文港”,以紀念他的前同事查理·達爾文——就是《物種起源》的作者。達爾文與Wickham船長曾在這艘Beagle號的前一次旅程中,一起航行探險。

達爾文港在1911年正式被命名為“達爾文市”。達爾文市對澳洲的重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麵:其一她是澳洲北部從西澳的port Hedland 到昆士蘭省的Townsville之間五千多公裏海岸線中唯一的深水港;其二是她的戰略地位,因最靠近亞洲,是拱衛澳洲的門戶。

之前,我對達爾文市的的認知來自兩件大事:第一件是1942年2月19日,日本對她突然空襲,那是澳洲立國以來首次遭受外敵的攻擊;另一件是1974年聖誕前夕 Cyclone Tracy (相當於十七級台風)幾乎把她夷為平地,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自然災害。這兩件事都對達爾文市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到達的第一天,我就直奔博物館察看第一手資料。

現代的澳洲開始於英國殖民地,立國後一直保留在英聯邦內,與英國訂下軍事同盟,主要是倚靠大英帝國的力量提供本土國防保證。當二戰開始時,澳洲依據盟約把大部份主力部隊派往歐洲和非洲戰場支援英國,而本土防守則寄希望於英國在新加坡的軍事力量。當時,澳洲認為隻要英國能守住新加坡這個堡壘,整個南太平洋都可以高枕無憂。因此,1941年當日本南進的威脅日益明顯的時候,澳洲把剩下的精銳第八師調往新加坡增援,而不是加緊部署本土防禦,這是澳洲當年戰略上的嚴重失策。

二戰期間,達爾文市在戰術上的防守建立,還是停留在巨艦大炮的陳舊概念上。因此,在戰雲密布的1941年,澳洲海軍決定在達爾文市建立兩座防守要塞,每個要塞有一門9.2英寸主炮,能把巨型炮彈打到27公裏外。可是,這種戰術思想和日本海軍的海空一體作戰,差了整整一代。


二戰後剩下的一門9.2英寸巨炮,另一門被當作廢鐵賣給了日本

日軍在1941年12月7號偷襲珍珠港、消滅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後,接著進攻英國的殖民地馬來亞。1942年2月15日,英軍總司令帶領十萬部隊和大量作戰物資宣布投降。英軍在新加坡崩潰的速度震驚了世界,也震驚了澳洲。日軍攻占新加坡後,長驅南下的趨勢不可避免。大英帝國現在己是自身難保,而澳洲本土軍力空虛,處在亡國的邊緣。

2月16號,澳洲的工黨總理宣布全國動員,並轉而和實力雄厚但還處於相對劣勢的美國建立軍事同盟,這種同盟關係一直維持至今。

然而,日軍的進攻速度驚人,在擊潰了荷蘭在印尼的海軍後,2月19日就以航空母艦上的飛機為主力襲擊了達爾文市,因為當時日軍認為在太平洋上被擊敗的英、美、澳、荷四國的殘兵敗將正聚集在達爾文港,要在他們建立新防線之前把其摧毀。

日軍對達爾文市的偷襲非常成功,以損失三架飛機為代價,摧毀了幾乎所有在達爾文市的軍機、約五十首輪船和大量設施。澳洲戰前匆匆建立的軍事要塞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被炸死的軍人和平民超過二百五十人。


這是在航空博物館中展出的退役B52戰略轟炸機

其後,日軍對達爾文市和鄰近地區的轟炸持續了二十一個月。可幸這段時間中,在美國的幫助下,澳洲快速建立起現代化的防禦體係,所採取的措施包括把Alice Springs 以北的整個北領地列為軍事管製地區,達爾文市居民人口疏散。

這是達爾文市的第一次“清零”。

由於這種疏散是永久性的,房產由政府回購。另外,由阿得雷德通往達爾文市的公路Stuart Highway 被升級到能走坦克和降落大型飛機的高速公路,其中從Alice Springs 以北那段公路兩邊布滿了機場和軍事基地,建立了以航空兵為主的防守縱深。有了這些部署和設施,達爾文市才真正開始成為了拱衛澳洲的門戶。

這次參觀所獲得的信息,也回答了兩個澳洲人常常被問到的問題:1)澳洲兵是否能打?2)澳洲現在為何能和當年的仇敵日本成為重要的經濟和軍事夥伴?

前幾年的解密檔案中顯示,英軍亞太總司令在寫給倫敦的報告中,曾把戰爭失敗原因推諉給澳洲笫八師,形容其軍紀散漫、軍人怕死以及軍隊一觸即潰等等。這份文件公布後,激怒了澳洲人。其實戰後的研究顯示,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當年的英軍除了戰略、戰術上的失策外,主將的無能是防線快速崩潰的主因。澳洲兵是否能打,可以參看日軍轟炸達爾文市後開始的新幾內亞戰役的結局。

新幾內亞由澳洲北邊的幾個大島組成,曾是英國海外領地,後交由澳洲管理。日本要攻占澳洲本土,必須先佔領新幾內亞作為跳板。為此,日軍傾盡全力,整個戰役持續了兩年。澳洲這邊成立了美澳聯軍,海空作戰由美國主持;艱苦的陸戰,則由澳軍獨當一麵。當時,澳洲的主力部隊不是在歐洲作戰就是已陷落在新加坡,澳洲全國動員後徵召的新兵還來不及係統訓練就被派往戰場。幸好很多這類新兵在農場長大,熟習騎馬、射擊和叢林生活,一上戰場就能和精銳的日軍打成了拉鋸戰。戰後統計,兩年的新幾內亞戰役,美軍陣亡七千餘人,澳軍陣亡約一萬五千人,而日軍陣亡超過二十萬,幾乎是全軍覆沒,其中不乏曾在中國和東南亞橫行的甲種精銳師團。

新幾內亞戰役是整個二戰中最為艱苦的戰役之一,在酷熱潮濕、布滿熱帶雨林的海島上作戰,沒有巧取可言,靠的全是士兵的勇氣和堅忍。澳洲兵是否能戰,看雙方的陣亡人數就能給出最好答案。


在軍事博物館中展出的被繳獲日本軍旗,布滿了日本老百姓的簽名

日軍對在新加坡投降的澳洲軍人殘酷虐待和殺害、而日本民眾對侵略戰爭在物資上和精神上也給予大力支持這些事實,令澳洲人是十分憤概甚至仇恨的。例如,日本軍旗上布滿了老百姓簽名(上圖),去鼓勵他們的子弟去國外打仗建功立業,期望從勝利走向勝利(盡管有一天他們的家園被美軍炸成廢墟時,才知道戰敗的後果是由他們去承擔的)。因此,澳洲軍人對日軍戰俘的處置是絕不手軟的,至於其中有多少是澳洲軍人自己法外報複,就不得而知了。為什麽這麽說呢?澳洲境內日軍戰俘營基本都有俘虜集體逃跑被集體擊斃的紀錄,但對戰俘為何逃跑、如何逃跑和如何被擊斃卻少有報導。此外,澳洲是戰後處決日本戰犯最多的國家,與澳洲本土的受損程度不成比例;再有,戰後澳洲派有一營士兵作為佔領軍進駐日本,向日本政府索要賠償也絕不留情。

正因為當年該算帳時已算清,戰後兩國也就可放下包袱實行和解,重新尋找理念上的共鳴和貿易上的合作。假如當初澳洲抱著以德報怨的態度,認為日本永遠欠這個恩情、必須要對澳洲從此言聽計從的話,仇恨可能永遠都無法得到真心化解。

二戰結束後,達爾文市交還給北領地政府實行重建,人口也重新聚集,到1974年己增加到四萬八千人和一萬二千間房屋。

然後,1974年的Cyclone Tracy 迫使達尓文市第二次清零和重建。

Cyclone Tracy 在1974年12月21號開始成型,但在聖誕節前突然加劇和轉向,在24號平安夜抵達並肆虐達爾文市。到淩晨三點,風力己達每小時216公裏,摧毀了所有風力記錄儀器。據後來估計,當時風力最高達到每小時260公裏。到當天下午,所有居民都成為無家可歸者,全市80%的建築被摧毀,71 人死亡。


這是用被cyclone Tracy 吹彎的鋼梁組成的紀念雕塑

因達爾文市的所有基礎設施不能使用,聯邦政府決定撤離所有居民(土地回購),並再一次重建達爾文市。

達爾文市兩次重建的副作用,就是沒有了唐人街,因為當年的設想是不希望再有人分種族而居住的現象。今天,達爾文市區美麗整潔,賞心悅目的程度超乎我的預想。海邊土地基本上都建成了綠樹成蔭的公園、學校,緊接著是餐飲和住宿。盡管物價稍貴,但房地產極為便宜,且居民的收入不低,全市十七萬的人口享受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安居樂業的好地方。另外,達爾文市重要的戰略地位依舊,每年都有北約部隊和澳洲本土士兵在此訓練,守護著澳洲的和平與安全。


達爾文市周末的海邊集市

重溫達爾文市的這段曆史,我想大多數澳洲人都能明白,,為的就是不讓達爾文市再一次遭受毀滅,防止曆史重複。

編輯 許讚華
校對 理實,滕春暉

《科大瞬間》編輯部
許讚華 803 | 陶李 8112
劉揚 815 | 黃劍輝 815
滕春暉 8111 | 陳錦雄812 | 餘明強 9115
陳風雷 786 | 沈濤 822 | Jay Sun 836
 吳鈞 856 | 喬皛白 1501 | 王9015

投稿郵箱:kedashunjian@163.com
公眾微信號:USTCMomen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