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普羅旺斯薰衣草辜負的南法之旅 (三)
文章來源: 心中之城2023-07-13 08:01:55

馬賽魚湯和梵高的普羅旺斯

馬賽魚湯和梵高好像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搭不上邊的事情。但是梵高曾經說過,“我正在用馬賽人喝魚湯(bouillabaisse)的熱情來作畫,所以當看到這些大朵的向日葵時,你不會感到驚訝。“既然馬賽魚湯如此聞名,到了馬賽,不喝碗馬賽魚湯,就好像到了北京沒爬過長城一樣。我心目中的馬賽魚湯是神聖的,就像我要去追尋梵高在普羅旺斯的足跡一樣。

馬賽位於尼斯的西麵,是繼巴黎和裏昂外,法國的第三大城市。也是重要的軍港。從尼斯開車大概二個小時左右。來到馬賽市中心已近中午,驕陽似火。

馬賽主教坐堂-馬路對麵是博物館前的超大熊雕塑。對比反差很大。

在來馬賽的路上我把對馬賽魚湯的期待和我家領導分享了。我也告訴他,很多人都說馬賽魚湯雖然有名,但不好喝是真的。領導邊開車邊搖頭說,既然不好喝,那為啥還要去試呢,這不是自作自受嘛。

雖然馬賽也是靠著地中海,但城市裏感覺很悶熱。

我們來到了老港區,按照攻略轉了幾個地方,不是當天關門就是午休時間不營業。很奇怪,普羅旺斯很多地方的商店周一和周二都是閉門不營業的。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家老港邊上的餐館。坐下後直接點了馬賽魚湯,聽說馬賽魚湯至少要燉半小時左右。兩個女兒各自點了漢堡和沙拉。很好奇這原來是漁民捕魚後把沒賣出去的各種雜魚,加上西紅柿,洋蔥等香料一鍋亂燉,怎麽就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了名湯呢?據說,馬賽魚湯必須要用到四種以上的魚,而且來自馬賽海港的岩石魚是不可缺少的。

(馬賽街拍)

等了二十多分鍾,魚湯端出來了,是放在一個很有年代感的坑坑窪窪的小銅鍋裏的,顯然這個鍋已經在爐子上千錘百煉過的。簡單又粗暴。黃褐色的馬賽魚湯,怎麽看著都不像來自浪漫而又講究顏值的法餐。聞一聞,也沒有想象中那麽腥。反正我餓了,拿著勺子小心地嚐了一口,說不上來的味道,但是魚的味道肯定是有的。領導也說比想象中好喝多。我想這也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就把馬賽魚湯的期望值降低到了穀底的緣故。喝著湯,就著麵包,簡單地把喝馬賽魚湯的夢圓了。如果你問我,下次還想不想再喝,我會說NO。 還是葡萄牙海鮮湯飯值得回味。最有意思的是我家領導居然把馬賽魚湯喝出了螃蟹的味道。還把服務生叫來,特意問他,這湯裏是不是放了螃蟹?服務生聽了連忙擺手說,這個絕對沒有的。艾瑪!生怕我們會告發他一樣。傳統的馬賽魚湯是用各種魚來熬製的。不過現在很多餐館追求湯底鮮美的口感,用蝦,貝類,甚至龍蝦等等熬製。手機裏找了個遍,居然沒有給馬賽魚湯拍照!想必也猜出馬賽魚湯在我的心中的份量是多少了。再見馬賽!

其實這次度假除了尼斯酒店的白粥外,最令我回味的還有一碗在回程候機時喝到的南瓜湯。非常棒!原來,簡單就是美味的!可能是太美味的緣故,居然喝到沒趕上飛機。哈哈!那又是一段故事了。

 

南法的普羅旺斯,有很多特別的小鎮令人關注,這裏就不得不提起梵高住過的兩個小鎮:阿爾勒(? ?Arles)和聖雷米(St. Remy)。梵高在這裏度過了人生最後的近兩年時光,這段日子,他的創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二百多幅畫作在這裏誕生了。不知道為什麽,雖然這兩個小鎮以梵高而聞名,但都讓我覺得很傷感很壓抑,走在小鎮的街頭,看到的一景一物都曾出現在梵高的畫筆下,沒有激動,心裏感慨的卻是這位懷才不遇的荷蘭畫家,當時經曆著怎樣的嚴重心理創傷,而隻能靠畫筆來表達他心中積壓的痛苦,孤獨和掙紮。

 

《夜幕下的咖啡館》-梵高在廣場的一角遠遠地畫出了星空下的咖啡的景象。

梵高最擅長和喜歡的黃色,讓這個咖啡館如今複製成了供遊客打卡的聖地。走近咖啡館看了一下。說老實話,我也沒有想坐下來喝杯咖啡的願望。當年的落魄的梵高是多麽不受當地人的待見,覺得他就是個瘋子,都避而遠之。誰料想到今天,梵高成了無法超越的經典。

印象中梵高出名的畫作是星空和向日葵。在阿爾勒和聖雷米小鎮深入追尋梵高的足跡後,才更深度地了解了他的作品。梵高其實對柏樹(Cypress)更是情有獨鍾。柏樹不畏風雨,四季長青屹立不倒,如火焰般的形狀也代表著梵高的熱情,野心和發自內心想被人們認可的盼望。很巧,最近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正在展出梵高的一批柏樹畫作。我特意抽空去看了,再一次感受梵高畫作獨有的風一般吹過的靈動,致敬這位偉大的畫家。

這次的度假有一些意外的收獲,很多地方原本不在我們的行程計劃之內,卻無意間被我們欣喜的遇見。 聖讓卡普費拉小島(St-Jean-Cap-Ferrat) 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個離尼斯半小時車程的從陸地延伸出去的小島。

之所以知道這個地方,因為我家領導多年前來這裏開會,他想故地重遊一番。小鎮很特別,看著就高大上。而且沒有一絲一毫的商業旅遊的痕跡。街道上來來往往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居多。艾瑪!難道他們都是來懷舊的嗎?岸邊照列停靠著無數的遊艇。

下午五點,地中海的太陽還是火辣辣的。看著岸邊的遊艇,一點兒也沒讓我覺得涼快起來。一路遊艇看得太多,都有點審美疲勞了。遊艇岸邊是一排排的餐館商店。走著走著,被走在前麵的我家老大招呼進了邊上的一個大門,門口站著一位西裝革履的老先生,笑盈盈把我們迎了進去。我和領導都懵了,不知道咋回事呢。但是想著裏麵有空調吹著很涼快,也就進不管不顧地往裏進去了。穿過大廳,很快我們被帶進了一個寬敞的小禮堂。裏麵早已坐滿了人。

有一個穿著西服的男士在發言,不過講的是法語。我正想著要不要離開,沒想到我們四人已經被各自招呼分開入座了。看到舞台上放著一個畫架和一幅畫。想著我家女兒從小熱愛畫畫,如果和畫畫有關,那就看看吧,正好在空調房裏歇一歇也很不錯。聽了一分鍾左右的法語發言,主要人物被請上了舞台。而且說的是英文!!聽了段介紹後,我們才明白今天的主題是大有來頭。底下坐著人也大有來頭,隻是我們孤陋寡聞而已。

原來這個集會是為了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銅像揭幕儀式而舉行的一個專場講座。晚年的丘吉爾愛好畫畫,也特別喜歡帶著他的特勤和私人保鏢到南法的普羅旺斯來寫生,寄情於山山水水。而南法出生,現居住在英國的畫家 Paul Rafferty 花了多年的時間來研究考證丘吉爾曾在普羅旺斯留下的足跡,最後出版了他的一本關於詳細介紹丘吉爾南法繪畫的畫集。之後,畫家又再次用藝術之手花了兩年時間打造了一座丘吉爾曾在 Cap-Ferrat港口作畫的銅像。今天就是關於銅像的講座以及揭幕儀式和酒會。

畫家生動的講解,讓我們好像跟隨著丘吉爾的足跡又一次走訪了那些南法熟悉的小鎮,也對這位前英國首相有了不一樣的了解。邱吉爾作畫時不願被人打擾,所以保鏢和特勤都遠遠地躲在一旁,丘吉爾穿著他的長風衣,戴著紳士帽,腳上是一雙最愛的大頭皮鞋,嘴上習慣地叼著他愛抽的古巴雪茄羅密歐和朱麗葉,就這樣完成了每幅畫作。

見證了銅像揭幕儀式後,我們就離開了聖讓卡普費拉小島,但是這個講座令我印象深刻,特別是畫家介紹丘吉爾的一段話,他說不管我們做了什麽,正在做什麽,或是將要做什麽,都要想到這一切都是為了成就和完善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馬賽魚湯喝過了,梵高的足跡也踏過了,甚至連丘吉爾的銅像也親眼目睹了,那麽南法的薰衣草還需要看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