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這樣的鋼琴調音師,我也是醉了
文章來源: 心中之城2021-05-19 07:36:26

(圖片來自網絡)

家裏的鋼琴已經當擺設好幾年了。那天心血來潮,想起來該給鋼琴做一下保養。

以往,每年給鋼琴調音的是個白人老先生,叫保羅。保羅應該有把年紀了,背有點駝。稀疏的白發梳理得整整齊齊,西裝革履,打著領帶。上衣的口袋裏放著一塊白手帕,很紳士。手上提著一個陳舊而又有年代感的暗紅色小皮箱子。當他出現在門口的時候,我總感覺他像個要去趕一場交響樂盛宴的指揮。有意思的是,每次他來之前,他的秘書太太先會打電話來告知準確的到達時間。然後不忘提醒一句,調音時家裏務必保持安靜。所以保羅來我家,那絕對是件大事。為了那一個小時的安靜,首先,飯不能做,電視也不能看,孩子們被趕到地下室去玩。我連走路都陪著小心翼翼,生怕弄出點響動,打亂了調音師的專注。一個小時裏,隻聽見一個個琴鍵被敲擊出孤獨又冗長的音,回蕩在房間的各個角落,連空氣都被趕跑了似的。等到保羅開始流暢地彈奏起一段抒情的曲子時,我就知道調音已近尾聲了。最後的調試完成,他把鋼琴仔細擦拭一遍後,輕輕地合上琴蓋。說一句,“I am done!” 我也鬆了一口氣。

我一直以為,給鋼琴調音是件很有儀式感和神秘感的工作。直到那一天,家裏來了位新的鋼琴調音師-馬老師。這次,著實顛覆了我對這一行的看法。聽朋友說我們這裏幾十戶中國家庭裏的鋼琴,都是由馬老師來調音的。看起來他是這一行的高手。我很期待這位大師的到來。

周末下午一點多,馬老師出現在我家門口。跟以前的調音師莊重的儀表不同,馬老師一看就是走休閑路線的。不高的個子,穿著一件白色T恤衫,頭戴著一頂棱角分明的鴨舌皮帽子,很嘻哈的感覺。手上也提著一個四方的木製小箱子。因為戴著帽子和口罩的緣故,也看不出馬老師的外貌和年紀。馬老師主動熱情地先開口自我介紹起來,“你們這裏我很熟的,謝謝你給我這個機會,為你們服務”。一陣寒暄後,把老師引到了鋼琴前。

按以往的經驗,這時候,我們就該閃身,把舞台留給調音師了。哪知馬老師一邊嫻熟地拆卸著琴蓋,一邊跟我們聊起了家常。先是開啟了一段哲學命題的靈魂拷問-你們從哪裏來?來美國多少年了?做什麽工作?幾個孩子?男孩還是女孩?多大了?等我和老公對答如流地回複後,馬老師給了我一個這樣的評價-你的普通話很好!一點兒聽不出南方人的口音來。這算是誇讚了吧。很多人都這麽說。剛想轉身,馬老師叫我湊近鋼琴,他一邊拿著手上的刷子,一邊指著一排琴槌告訴我,琴槌外包著的白色是高品質的羊毛,因此也叫羊毛槌。它們連著琴鍵,當琴鍵被按下時,琴槌便會打落琴弦上並借著琴弦的振動使鋼琴發出聲音。他說我家的羊毛槌上積了很多灰,一看就是好多年沒調過音的琴。說得我很不好意思。

接著,馬老師深有感觸地說,美國的華人家庭裏,鋼琴是標配啊。我心裏嘀咕,還有小提琴也是。一想到家裏閑置的那四把大小不一的小提琴,心裏莫名的傷感。真是悔不該買,至少租琴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吧。馬老師一邊用刷子清掃著羊毛槌,一邊開始和我分享起他和他太太來美國的人生軌跡。老師來自天府之國,以前在國內是音樂學院的老師。到了美國為了養家糊口,做過不同的工作。在餐館刷過盤子,做過服務生。教過學生學樂器。當過司機。開過餐館,也搞過裝修。聽上去馬老師在美的經曆還很坎坷的。現在孩子已經成家立業,他和太太也輕鬆多了。說完他還總結了一句-“在這裏千萬別讓孩子搞音樂和藝術。不好混啊”。本來我還對兩個孩子學琴半途而廢,耿耿於懷的。被馬老師這麽一說,頓時就釋懷了。心裏更有著一絲絲的竊喜。艾瑪!還好沒往音樂的路上奔啊!

正式的調音要開始了。馬老師打開了他的小木箱子,這回讓我看了個真切。裏麵有螺絲刀,音錘,扳手等等一堆的工具。正當我準備抽身離去時,馬老師的兩句問話,讓我停住了腳步,挪不開腿了。“去過成都嗎?喜歡吃川菜嗎”?我的媽呀,這可是我的最愛啊。為此我還寫過一篇成都的博文呢。(成都,帶不走的還有我。。。  )於是馬老師一邊調音,一邊和我擺起了龍門陣。他先把成都的有名景點列舉了一遍。還特地指出,青城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而峨眉山是佛教的聖地。別搞錯了。接著就開始了一個資深吃貨對川菜的津津樂道。原來馬老師不但愛吃家鄉菜,還是個川菜的烹飪高手。他告訴我,花椒是川菜的靈魂。買花椒一定要選漢源牌的最正宗。做川菜,尤其要學會區別紅花椒和青花椒的用法。火鍋和香辣口味的菜用紅花椒,涼拌和小炒的清淡的口味用青花椒。馬老師侃侃而談,手,耳朵和嘴都似乎沒閑著。我有點恍惚了。要是馬老師再多深入的講解一下川菜知識的話,相信一顆川菜三級廚師新星將會冉冉升起。那就是我!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要說起吃來,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我趕緊轉移了吃的話題,還是回到鋼琴上。我請教馬老師對鋼琴的質量有何意見。他說這是架很好的鋼琴。還不忘加了一句,千萬別圖便宜,買團購的琴啊。那些琴都有著各種問題。好在我們買得早,那會兒還不時興團購呢。接著馬老師又談起很多家長讓孩子學鋼琴去考級的問題。他說其實沒有必要。學琴更應該是培養興趣愛好和注重氣質修養的熏陶。學琴如此,學習唱歌也是。馬老師問我有沒有對唱歌感興趣。我說我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隻是朦朧地瞎唱。這下馬老師停下了手裏的活,認真地告訴我唱歌最要緊的是氣息。要學會腹式呼吸方法去唱歌。這樣脖子嗓子才不會累。偶爾可以請個聲樂老師來指點一下會有幫助。我一邊點頭,心裏一邊琢磨著,鋼琴調音師需要十八般武藝都要精通嗎?

最有意思的是,馬老師一邊聽著音準,一邊也打量著我家的裝修。他十分肯定地說,這裝修一定不是老中做的。真佩服馬老師,這都能一眼瞧出來。原來馬老師自已也在美國曾拉起過一支裝修隊伍。他說裝修房子也要有審美的能力才行。老中很多做裝修的都從國內農村出來打拚,也沒上過啥學,更談不上很多美學方麵的知識。裝修的好壞能從整體和細節上看出來。其實說起我家的裝修,都是我老公自己設計,我最後拍板定案的。裝修中也要時不時地還要和師傅鬥智鬥勇呢。不過師傅的手工也真的很重要。分享過一篇裝修的博文。( 與裝修師傅鬥智鬥勇  )馬老師的一番話,也幫我解開了困擾了我很久的一個謎團。我們認識一位做裝修的師傅十來年了。每次家裏要做裝修的時候,我和老公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他。他也都會來看一看,估一下價錢。凡他定的價,我們從來都不還價的。但一提到工期的問題上,他有時就會推說都排滿了。沒有檔期,要等上幾個月。但如果是刷漆或地板這樣的活,他就答應得很幹脆。我常對老公說,他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經馬老師這麽一提醒,我好像明白了師傅拒絕的理由了。他寧可不賺,也不想把裝修搞砸吧。

就這樣,馬老師一路輕鬆地調著鋼琴,一路滔滔不絕地談天說地。老公早已躲得遠遠地坐在另一邊的沙發上看著手機。老實講我站著腿有點酸,陪聊也很累。但又不好意思貿然走開,這樣也不禮貌。馬老師這種休閑式的工作狀態和以前的那位老先生是截然不同的風格啊。原來為鋼琴調音也是可以做到如此放鬆,天馬行空的!

一個多小時後,鋼琴調音總算結束了。送走了馬老師。老公邊笑邊搖著頭對我說,“吃不消,吃不消。這到底是來聊天的還是來幹活的?”艾瑪! 我也想知道啊!

兩天後的傍晚,馬老師發來了一條微信。我看完背後陣陣發涼,一邊拿著手機,一邊奔向鋼琴。原來他讓我找找是否看到有一把調音的小工具留在了鋼琴裏。我的媽呀!這讓我想起了醫生做完手術,縫合了傷口,卻把紗布留在身體裏麵的故事。趕緊一陣忙碌地打開琴蓋仔細搜尋。結果還算好,在琴麵的鍵盤邊上,它靜靜地躺在那裏。彷佛在說,“都是聊天惹出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