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散記:國內人,現在到底在怎麽活著?
文章來源: 野性de思維2024-03-17 07:48:15

從國內回來以後,人們問我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國內人,現在的生活水平如何?他們的精神麵貌怎麽樣?他們現在到底在怎樣活著?

實話實說。簡單來說,與我2019年最後一次回國相比,沒感到人們的精神麵貌有什麽太大的變化,既不像有些媒體渲染的那樣恐怖可憐,也不像有些人描繪的那樣鶯歌燕舞,而是更接近於一種不冷不熱、不溫不火的中性狀態,一句話,該怎麽活著,依然還在怎麽活著,該怎麽幹還是在怎麽幹,還在過著跟幾年前沒有什麽太大區別的正常生活。

說到這裏,忽然想起了早年出國前,曾在坊間流傳的一個有點葷素搭配的段子。有一次,一個報社記者問一個老勞動模範,你為什麽這麽拚了命地大幹苦幹呀?說說你的政治思想覺悟吧。猜這老東西是怎麽回答的?他說,沒啥複雜的,俺在小日本和國民黨在的那個時候,也是這麽幹的。瞧瞧,見過笨的,但還真沒見過笨到如此不給麵子,不識時務者。如果,俺是說假如那時,這老家夥的腦子沒被什麽動物的蹄子溫柔了那麽一下,不冒出如此這般灰常可耐的傻嗑的話,估計他今天怎麽也該混上個什麽省部級、廳局級幹部當當了吧?性格決定命運。

一句話總結,該怎麽幹,還在怎麽幹。該怎麽活著,還在怎麽活著。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相比過去,由於近幾年物質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比如,更多的公共交通設施的建成和完善,讓百姓們的出行更加便捷了。是的,這些四通八達,極其高效的高鐵、地鐵、公交車、網約車等係統的不斷建成和完善,也許是近幾年最閃亮、最能拉風的一個輿情賣點。

還有一個不能不提的亮點是,這幾年國內的物價指數基本上沒有什麽變化,基本上沒往上漲,也許還下降了些許。感覺手頭的錢,還是像多年前一樣,沒有什麽貶值。一說到這點,所有與我交談的人,都會情不自禁、不加掩飾地痛批北美這邊這幾年飛漲的物價。老百姓,也就是廣大的中產們,最關心的是什麽呀?口袋中的錢呀,就這麽俗不可耐。你讓他們手中的錢正在變成一堆廢紙,他們能愛你這個說的比TMD唱還好聽的政客嗎?下一次,妥妥滴,肯定是用腳投票了。

我接觸的人中,有退休人員,有大學的教職員工,有正在玩命大幹,一門心思想掙大錢的年輕人,有坐在高級寫字樓中,啜飲著咖啡,站在落地窗前,飽覽秀麗景色的男女律師,有在司法係統工作的年輕入眼的美眉,還有各種服務行業中從業的五大三粗之人,比如在餐館,在娛樂場所中工作的服務員,在公共服務設施工作的人等,還有還有……就不一一枚舉了,覆蓋麵肯定有限,不可能把三教九流、各色各樣的人都觀察個遍,但整體的感覺是,寫在人們臉上的真實表情似乎是,匆忙的平淡之中,略顯得有點滿足的感覺,也許還更好點?感覺好像是那樣。

在上海時,我去過許多老外們喜歡光顧的場所,也跟老外們交談過。雖然現在上海的老外人數不如前幾年那麽火爆,但也沒感覺著人數有什麽巨大的減少。自從疫情解封國門打開了之後,返回來的人比比皆是。TA們的日常生活,基本上和幾年前沒有什麽太多的變化,還是前麵說的那句話,該怎麽幹還在怎麽幹,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玩的玩。

因為時間有限,接觸到的人畢竟也有限,除了每日必須接觸的人之外,在大部分時間裏接觸到的人,基本上都是中產偏上的人,沒感覺到他們的生活水準,精神壓力,幸福指數等有什麽太大的變化。

隻不過,忙的人,還是像以前一樣忙;新加入中產隊伍中的人,一點都不敢懈怠。加班加點似乎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共識,沒見有什麽人抱怨的。激烈的競爭,導致人人不得不自卷。一句話,活得都不輕鬆,有點超卷了,與我們這邊的工作熱情和態度形成了相當大的反差。

這一點,與我當年和一個老美去印度的子公司檢查工作時(詳見我的博文《印度見聞》)的情況有點類似。現在的印度怎麽樣了?和周圍的印度同事閑聊,TA們說也還是那樣,依然還是一個超級內卷的地方,沒有什麽太多的驚奇。由於狼多肉少、僧多粥少,內卷的程度可想而知,可能比中國還要瘋卷幾倍。比起北美和歐洲來講,這些人活得可真是非常的不容易。

記得那時,我們去的地方是最發達的印度矽穀,印度同行們拿的工資不到我們的十分之一,但幹的活卻是我們的好幾倍。我和那個老美,壓力遠比他們小得多,工作的節奏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帶,連公司的總經理也得照顧著我們點。我倆每天準時早九晚五,一分鍾都不多耽擱,可這些印度同行們,每天天剛一亮就爬起來去上班,幹到晚上九十點鍾之後,累得跟個孫子似的才肯回家。估計當下國內的情況和印度的情況有點類似吧?是不是都在玩命地幹著活著?因為沒有實地考察過國內的公司,尤其是那些競爭激烈的高科技公司,所以不敢在此妄言。